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项目通过对深层高压低渗油藏进行精细地质研究和综合评价,根据目前水平井钻井、完井工艺,对该类型油藏进行水平井开发适应性筛选,优选目标区块,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应用建模技术建立准确的油藏地质模型,多参数综合确定水平井的选层标准,从平面、纵向、方位、水平段长对水平井部署进行对比、优化,从注水参数、注水时机进行油藏工程论证,建立水平井产量预测模型,确定水平井合理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技术在断块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技术是90年代世界油田开发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自1991年开展水平井先导实验以来,东辛采油厂共在14个区块部署各类水平井54口,涉及的油藏类型有稠油出砂油藏、薄层油藏、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气顶油藏、窄屋脊油藏等8类。实践证明水平井能够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在油田开发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平井技术是90年代世界油田开发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2007年孤东采油厂部署稠油油藏水平井28口,在油田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代艳玲 《内江科技》2010,31(12):138-138,172
草13外围沙二、沙三段稠油油藏一直采用直井、冷采技术低效开发,本次方案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充分论证了转换开发方式,部署分层水平井热采开发的可行性,打破了直井冷采的开采僵局,提高了稠油油藏采收率,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翠珍 《内江科技》2010,31(5):103-103,127
将水平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各个系统结点,以精细构造与地层对比为基础、以优化水平井地质设计为前提、以水平井轨迹跟踪调整为重要环节,实现了稠油水平井技术从中厚油藏向薄层油藏的突破,提高稠油单元开发效果。本文以新滩垦东18+32单元水平井开发应用为例,较为详细的探讨了薄层稠油水平井从油藏地质设计到开发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冷41块为典型的边底水巨厚稠油油藏,主体区域主要通过直井开发,边部构造低部位油层由于厚度减薄和底水的影响,直井开发底水锥进快,开发效果不理想,边部一直无法有效动用。水平井通过扩大油层泄油面积来提高油产量,具有抑制底水锥进的作用。通过水平井开发和其规模化应用,有效动用了其边部底水油藏,为此类油藏的规模开发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徐海港 《内江科技》2012,(3):116+92
乐安油田草20馆陶组砂砾岩油藏作为国内外少见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受原油粘度高、层薄等的影响,各项指标均处于热采筛选标准下限,开发难度较大。本文在草20馆陶组开展了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技术的研究应用,逐步形成并完善了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及油层保护、酸洗、注汽。举升等稠油开采配套工艺技术,取得了突出效果,实现了稠油区块的高效开发,成为稠油上产的主导手段,这对水平井在低品位油藏热采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中二北馆5平均油藏地质参数为基础,建立了相同面积下、相同储量规模的水平井组和直井井组两个概念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水平井和直井蒸汽驱开发效果,对稠油油藏蒸汽驱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新华 《内江科技》2011,32(4):112-112
2007年以来,面对孤东采油厂化学驱单元投入不足、水驱单元稳产难度大、稠油油藏特别是薄层稠油油藏储量动用差的问题,结合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现状及特点,推广应用了"六位一体"的水平井开发技术,将水平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各个系统节点,取得了比较好的开发效果,为薄层稠油油藏储量动用率、采收率的提高以及后续产能接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埕东油田勘探开发后期,水平井以其初产高、含水上升慢和累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目前应用油藏类型涵盖稠油边底水油藏、强边底水稀油油藏和薄层稀油油藏。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水平井实施过程中轨迹质量和生产管理参数成为制约开发稳产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单井设计、加强钻井跟踪、严格控制生产压差等相应措施,大大提高了水平井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11.
洼38块东二段油层细分与对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忠义 《内江科技》2010,31(6):117-117,116
小洼油田洼38块稠油油藏经过15年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持续递减。为改善开发效果,建立一套以水平井为主的边、底水稠油油藏挖潜技术和方法,需要进行油层细分和对比。对比研究中,对前人对比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修正,同时总结了扇三角洲地层对比的模式和规律,对类似扇三角洲油藏的地层对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技术高效开发草20馆陶西北部薄层特稠油油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桂平 《内江科技》2011,32(12):132+144-132,144
草20馆陶西北部由于储层厚度较薄,直井开发效益差,一直未有效动用。本次方案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进行水平井技术开发界限研究,充分论证了水平井开发薄层稠油油藏的可行性。实现了草20馆陶西北部薄层特稠油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段玉香 《内江科技》2012,(4):123+141
乐安油田广气2潜山超稠油油藏底水能量足,油水粘度比高,直井开采效果差。针对该油藏开发难点,进行了水平井热采可行性分析,优化设计参数,改良经验做法,开展油藏评价,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提升了该区开发潜力,对同类型油藏的水平井开发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飞  阳仿勇  高海涛 《内江科技》2010,31(7):114-114,116
高43块油藏属于典型的不整合稠油油藏,普通直井水驱开发难度大。鉴于水平井热采技术应用的推广,应用CMG数模软件对该区块水平井热采进行数值模拟,对水平井垂向位置、水平段长度、平面间距、注气参数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水平井位于油层中上部开发效果好,最优水平段长度为250m,合理间距为150m,合理的注气速度为250m3/d,合理注气量为3000m3,最佳焖井时间为6天。  相似文献   

15.
孙玉梅 《内江科技》2008,29(1):117-117,149
针对九区稠油油藏的储层特征、主力层井网完善、非主力层井网控制程度小等特点,采用水平井挖掘非主力层剩余油技术,实现了稠油油藏的高水平开发。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具有泄油面积大、生产压差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边底水油藏的开发。AF油田K 32t 1油藏就是边底水油藏,由于底水锥进,含水上升快,产量大幅下降。调整前首先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的方案对比功能分析出水平井能有效挖潜此类油藏,并对水平井的各项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了边底水能量强弱不同的油藏隔层分布范围和其渗透率对水平井的影响,为其它同类油田的开发和调整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技术在埕东西区稠油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胜  严丽晓  李灵 《内江科技》2009,30(7):84-84,190
埕东油田西区Ng44为一个典型的底水稠油油藏,是2008年采油厂的新建产能区块。试油试采表明该块常规生产油井初期产能较低,直井生产含水上升较快,水平井热采开发效果较好,因此产能方案设计采用水平井整体动用。本文介绍了埕东西区Ng44稠油底水油藏产能建设中水平井的应用情况,通过水平井防砂筛管完井技术、酸洗技术、注汽热采技术和井筒举升技术等配套技术的综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埕东西区Ng44稠油底水储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顾宇  张洁 《内江科技》2012,(5):126-127
水平井垂向距离、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及水平段长度是边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边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方程,分析了水平井垂向距离和边水距离对边水油藏临界产量的影响规律,在体积守恒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耦合水平井井筒内流体流动与油藏内流体流动,推导得出了求解边水油藏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的方程,结合Dikken水平段长度优化原则,提出了确定水平井段合理长度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春风油田排601块为例,总结了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规律。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划分为预热、驱替、突破三个开发阶段,具有预热、驱替阶段时间短,突破快的特征,针对每个阶段的日产油、含水、井口产出液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该项研究对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是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一种新兴技术手段。为了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低渗透储层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排状井网模型,对相关裂缝参数和井网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可知不同的裂缝与井排角度、半缝长、裂缝导流能力,以及井距大小,对该技术开采效果具有影响。同时根据剩余油分布,对比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与直井、水平井的区别,直观上得知仿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优势。此次研究对完善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其在低渗透油藏中的规模性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