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怡 《中国科技纵横》2011,(18):260-260
抽油机井沉没度是指抽油泵液面下的深度,也就是动液面至泵吸入口处的液柱高度。在生产中沉没度对油井产生较大影响,必须确定·个合理的举升高度,在保证油井供液的前提下使沉没度最小,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处于较高水平运行的关键,本文即围绕这一中心,对如何控制沉没度来提高系统效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动液面深度是油机井的井口到井下油层表面的距离,是抽油机井定期测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动液面深度、井管内的平均声速与其它测试项目的结果相结合可以充分反映抽油机井的工作状态和产能情况,为油井的诊断和维护提供依据。现在动液面测试在日常抽油机井和特殊工艺测试时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的理论依据,但是现在面临的测试工艺和技术瓶颈远远不能满足解释、分析地层和抽油机的产能标准,无法制定合理的抽油机工作制度。因此对如何提高自动液面检测仪资料的优质率进行分析与整合。  相似文献   

3.
王峰  孙衍东 《内江科技》2013,(11):54-55
<正>管杆偏磨是有杆泵抽油系统常见的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偏磨给采油带来严重的后果,管漏、杆断,油井生产周期缩短,作业费用大幅攀升等。随着油井产出液含水率的上升,胜利油田偏磨油井日趋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腐蚀性产出液加速了管杆间的磨损。针对腐蚀加速管杆偏磨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分段式润滑举升工艺技术,该技术解决前期润滑技术存在下泵深度浅的问题,适应大部分偏磨油井。  相似文献   

4.
王春旭 《内江科技》2009,(11):95-96
在有杆抽油系统中,由于井身结构、杆柱所受的交变载荷、产出液的严重腐蚀等因素导致杆管偏磨,降低了抽油杆的强度,导致抽油杆断裂、油管磨穿,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缩短了油井的免修期。采取油管锚定、底部加重、抽油杆扶正、合理选择工作参数等多项措施进行偏磨井综合治理,在渤南油田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地减少了杆管偏磨,延长了油井免修期.  相似文献   

5.
在有杆抽油系统中,由于井身结构、杆柱所受的交变载荷、产出液的严重腐蚀等因素导致杆管偏磨,降低了抽油杆的强度,导致抽油杆断裂、油管磨穿,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缩短了油井的免修期.采取油管锚定、底部加重、抽油杆扶正、合理选择工作参数等多项措施进行偏磨井综合治理,在渤南油田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地减少了杆管偏磨,延长了油井免修期.  相似文献   

6.
朱军  吕玉圣  王翠红 《内江科技》2009,30(2):118-118
抽油杆是油井有杆抽汲的基本设备,同时也是抽油设备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生产中,研究、推广应用了一级杆、二级杆、连续抽油杆等诸多特殊油井杆柱形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军 《内江科技》2012,(11):110
对于老油区而言,开发周期长,油井含水高,出砂严重,油井杆管偏磨腐蚀问题日益严重。文章根据目前现河油区的开采特点,对抽油机井偏磨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针对各类防偏磨措施的适应性做了总结,增强了现场抽油机井防偏磨措施选取的针对性,实现根据不同偏磨原因优选最佳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深抽井抽油杆偏磨的分析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注水开发期,油井管杆偏磨现象日益严重,管汗偏磨不仅造成油井减产或停产,增加维护井工作量,而且导致井内管杆磨损,断裂,甚至管杆落井,增加了作业施工的难度。特别是随着油田持续开发,油层能量不断被释放,在一些老井和低渗透性的油层中,油井套管动液面和静液面逐渐下降,地层供液能力变差,不可避免的要采用深抽的方式。主要是指直径38mm,44mm的泵径,下深深度均在1500m-2000m之间,以此来维持油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针对渤南四区油井油层物性差,油井单井产液量低;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油井受效不均衡;纵向上开采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油井泵挂深、负荷重、冲程损失大、结蜡周期短等具体特点,我们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渤南油田四区抽油机井工况”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作:①加强井下工艺配套,重点推广油管锚、强磁防蜡器、小泵深抽等一系列切合渤南四区特点的配套工艺措施,同时不断优化杆管设计,把影响油井工况的消极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②认真开展日常性的油井工况调查诊断及优化工作,通过地面调参对油井不合理的工作制度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协调供排关系;③加强日常管理。抓好现场管理,延长油井免修期;④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改善供液不足区,提高油水井对应率。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孤东油田开发的过程中,抽油机井采油是主要的采油方式。然而,在抽油机井采油系统中,由于杆管偏磨造成的油井事故广泛存在。随着下泵深度增加、产出液含水上升,偏磨问题呈上升的趋势,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根据油井的偏磨现状,分析偏磨机理,找到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提高油井生产水平,减轻偏磨造成的影响,减少作业开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沈阳油田抽油机井平均泵挂为1950米,并多为斜井,井斜、深泵挂导致抽油机井管杆发生弯曲,使管杆产生磨损.目前沈阳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综合含水达到81%,高含水生产加剧了油井的偏磨.根据油井生产情况、偏磨产生的各种因素,结合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力学分析,针对不同偏磨井实施适合的防偏磨措施是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苏晨  张朋  常静 《科技通报》2019,35(5):107-110
针对目前油井超声液面深度测试系统测量噪声大,测量范围小、结果误差大、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超声波信号高效降噪和滤波算法。采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建模方法对油井套管中的超声波序列建立ARIMA数学模型体系;运用高精度新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实时估计超声波序列中的液面回波;采用液面波自动识别技术检测微弱液面回波。仿真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算法实时、高效,动液面深度测量误差小,能满足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3.
邵国林 《内江科技》2006,27(3):132-132
针对孤东油田有杆泵抽油系统井下设备故障问题,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指出地层开采条件、井身结构、井下设备的运输、储存、加工制造工艺及设计工艺和操作管理因素等是有杆泵抽油系统井下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蒋红波  凌凯  郑英杰 《内江科技》2011,32(4):106-107
针对全厂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通过使用机采系统设计软件对抽油机井的泵径、泵深、冲程、冲次等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延长了油井的免修期,也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录取地层压力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液面折算压力,可以充分利用日常所测动液面、静液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求出抽油井的流动压力和静压力,为编制调整方案和产能建设,确定生产压差和采油指教等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6.
抽油机井杆管偏磨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步峰 《内江科技》2006,27(2):135-136
本文拟通过对铅垂井抽油杆柱的受力进行分析,系统分析油井生产条件与生产参数对抽油杆柱受力的影响,探讨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7.
油管漏失和抽油杆的断脱是影响油田抽油机井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针对南区油井失效原因分析,2011年油管杆失效占总维护作业井次70%,管杆失效三大主要因素是疲劳断、偏磨、腐蚀。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创新思维,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防治抽油井杆管偏磨腐蚀,降低作业井次。  相似文献   

18.
王冲平  赵会云  徐芳 《内江科技》2007,28(7):102-102,157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抽油井的井况会发生变化,抽油井偏磨现象日益突出.本文结合滨采一矿抽油井偏磨现状,分析了造成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偏磨井治理配套技术,提出了下一步防偏磨治理工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空心杆抽油相对于传统采油方式冲程损失小,不需油管,因而泵效高,成本低。它主要靠卡瓦把泵悬挂在套管节箍上,油从空心杆内流出,适用于高液量、低含蜡、泵挂浅的油井,通过3口抽油井的应用试验,平均泵效提高25%以上,均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抽油机井普遍存在系统效率偏低的问题,影响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地面设备、井下工具、采油管理工作等,本文结合生成运行情况,提出了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措施,提高经济产量。系统效率是衡量机采井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反应了油井目前的生产状况,更反映出油井工作效率的高低和用电损耗情况。近些年来,随着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以节能降耗为目的,提高机采井的系统效率、有效降低机械采油能耗已成为一项急待完善解决的问题。系统效率概述如下: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