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前SAGD在国际超稠油开发领域相比传统蒸汽吞吐具有高产高效的技术优势,同时受油藏分布地理环境,油藏埋深、储层物性不同等条件影响,SAGD生产过程中蒸汽腔发育形态、水平段动用程度、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根据蒸汽腔发育形态、开发效果差异性,结合油藏埋深和储层物性,将SAGD蒸汽腔形态划分为均衡发育、散点分布、汽锥频发、局部不发育四大类,并对每一类蒸汽腔形态的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的调控技术政策,通过改善蒸汽腔发育状态,达到提高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转SAGD生产初期,蒸汽腔较小,供液能力有限,承受压力波动幅度较小,采液速率不易太快。高压生产阶段,主要以扩展蒸汽腔为首要目的,加大注汽量,但加大汽量会导致蒸汽汽相热焓下降,不利于汽和油之间的热交换。SAGD生产稳定期,建立相关较好的油层泄油—液面高度(Sub-cool)—采液速率关联性,可使产油达到峰值。如何顺利进入SAGD生产稳定期,快速提高产量是SAGD采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最重要的应用,因此各个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技术研究,对SAGD现场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风城油田浅层超稠油油藏(重32井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生产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对生产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风城油田2012年起规模化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建成重32SAGD开发区,13新钻双水平井SAGD井组22对,建产能19.8×10~4 t,采用循环预热方式预热油藏。本文以提高SAGD循环预热效果为目的,对井间温度开展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操作压力为循环预热阶段调控的核心,提出了以提高操作压力,提升井间温度为主的调控思路,优化操作压力高于地层压力低于地层破裂压力0.5 MPa,提压时机为水平段均匀见汽后1~3天,形成了针对风城超稠油SAGD的循环预热动态调控控制技术,循环预热技术的突破为SAGD规模化推广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实现水平段均匀动用、提高开发效果为目的,开展注采管柱优化,提高蒸汽热利用率和水平段动用程度,并确定蒸汽腔横向扩展阶段"提压扩腔"和"低压控温"的新政策以及对常规手段难以调整的井组开展增产辅助措施。应用实施后,重1井区全区核实日产油水平由6 17 t/d提高至8 95 t/d,为实现SAGD高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曙一区杜84-馆H62是部署于馆陶油藏边部的直平组合SAGD井组,自转入SAGD开发后产量一直未达预期。为改善井组开发效果,从SAGD产量公式着手,明确制约井组高产的主要因素是泄油井点数少和蒸汽腔高度低,通过完善注汽井网、优化射孔井段,有效促进了蒸汽腔扩展,综合应用强化注汽、间歇轮换注汽、合理控制subcool值等动态调控手段,使该井生产效果持续提升,效果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6.
风城油田2012年起规模化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2012~2013年新钻双水平井SAGD井组106对,建产能90.3×104 t,普遍采用循环预热方式启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针对循环预热技术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循环预热动态调控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从井间温度、连通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操作压力为循环预热阶段调控的核心,制定了提压力、稳压差的调控思路,将循环预热动态调控阶段划分为均衡提压、稳压循环两个阶段,提出了操作压力高于地层压力低于地层破裂压力、控制井间压差0.2 MPa以内的调控原则,形成了针对风城超稠油SAGD的循环预热动态调控控制技术,为SAGD规模化推广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鄢旭 《内江科技》2011,32(1):124-124
SAGD开发是指注入高干度蒸汽与冷油接触,释放汽化潜热加热原油,原油粘度降低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水平生产井中采出,蒸汽腔持续扩展,占据原油体积,而隔夹层的存在影响了蒸汽腔的扩展,从而影响了SAGD的开发效果。本文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隔夹层在SAGD开发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注汽井隔夹层上下同射,直井辅助生产,实现SAGD与蒸汽驱联合驱动的开发方式。降低隔夹层在SAGD开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风城油田2009年开辟重32、重37井区两个超稠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试验区,通过重32井区2012年SAGD开发区循环预热实践总结,将循环预热细分为4个阶段:井筒预热阶段、均衡提压阶段、稳压循环阶段和微压差泄油阶段,并确定各阶段关键控制节点及判断依据,据此进行实时跟踪优化调控,平均连通程度由34.3%提高至86%,大幅提高了循环预热效果,形成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循环预热阶段优化控制技术,对以后循环预热现场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Ⅵ组油藏是重力流湖底扇沉积,也是辽河油区投产较早的超稠油油藏,经历了常规试采、蒸汽吞吐试采、试验部署和全面开发阶段四个阶段。2008年开始,在兴VI组部署了49个SAGD井组,分两期实施。截止2013年底,一期的19个井组已全部转入SAGD生产,但生产效果不理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重力流湖底扇沉积体内隔夹层较发育,影响了蒸汽腔的扩展,造成SAGD阶段产量较低,含水高、油汽比低。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低。因此,需要开展兴VI组重力流湖底扇沉积储层内部隔夹层分布规律研究。本次通过开展等时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和隔夹层分布特征研究,为SAGD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关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腔体积计算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个问题,通过Butler模型画出了蒸汽腔形状图形,利用Butler模型画出的蒸汽腔形状图形与实际蒸汽腔的形状不符,需要对图形进行修正。过原点做蒸汽腔形状曲线的切线,通过做切线对蒸汽腔形状进行了修正,根据修正后的蒸汽腔形状得出了蒸汽腔体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风城油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自2008年开辟试验区以来,截至目前累计转抽169井组,随着开发层系区快的不断扩大,转抽后井组生产差异性越来越大,主要存在产量提升速度慢、生产波动大等问题,通过对开发区井组生产实践总结,结合地质特征认识,运用数值模拟研究技术,确定各阶段关键控制节点及判断依据,据此进行实时跟踪优化调控,优化后大幅提高了转抽初期井组生产效果,形成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转SAGD生产初期优化控制技术,对以后SAGD井组转生产初期提升生产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曙一区D84块馆陶油层属于超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原油粘度高、边底水活跃等特点,油藏地质特征适合SAGD开采。2002年以来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方式作为蒸汽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方式,预计最终采收率为56.13%。2005年2月开始SAGD先导试验,经多年实践,生产指标全面达到方案设计指标,试验取得成功。本文重点总结了在SAGD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调控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掌握SAGD的生产操作方法和理念,为工业化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等特点,目前已进入高产稳产阶段,为指导生产,分析了注采情况,结合温度压力联动变化关系,对现有调控技术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压力变化可以了解单井注采情况;对于多井蒸汽腔连通区域可使用系统采注比分析;井底操作压力,高压增能扩腔、中压节汽控温、低压补汽保腔。  相似文献   

14.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物性变化范围大、原油黏度高,采用SAGD开发方式其采出液温度高、含砂量大、且采出液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蒸汽,依靠现有常规稠油地面集输工艺难以实现SAGD高温采出液正常地面集输。通过对SAGD高温采出液物性分析并根据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和重37井区开展的超稠油SAGD高温采出液地面密闭集输工艺试验研究,提出适应风城油田SAGD大规模开发地面集输工艺技术,即密闭集输,集中换热,控制集输压力避免闪蒸的集输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前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以下简称SAGD)技术已经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根据工业化应用路线的技术要求,开展SAGD高温产出液在线脱水技术研究工作,以寻求超稠油脱水的替代技术,而其中三相分离器作为高温脱水系统中重要的储存、分离设备,其研究的成败将直接影响高温脱水最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热采,气驱,化学驱是目前规模化应用的三大提高采收率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热采技术主要为蒸汽吞吐,蒸汽驱和SAGD,规模化应用的气驱技术主要为∞2混相驱和烃混相/非混相驱,化学驱技术主要在中国应用,聚合物驱已进入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超稠油注蒸汽驱油中,拥有驱动力、重力、毛管力这三种力,毛管力可以忽略,重力和蒸汽驱动力控制着蒸汽驱动原油的能力和蒸汽超覆的程度。驱泄复合开发即是利用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下,将原油从地层中驱泄至生产井中采出。本文从驱泄复合受力和原油运动速度研究入手,通过分析推导出蒸汽腔前缘形态方程,可得到蒸汽腔前缘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层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之比、原油粘度、注汽速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到不同时间蒸汽前缘运移到不同位置的蒸汽腔发育形态,温场分布和剩余油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Q块为中深层普通稠油油藏,该块于2006年年底开始了工业化转驱,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本文从蒸汽驱开发阶段、动用程度、驱替地质体等多角度进行了工业化汽驱评价,并针对工业化实施过程中纵向蒸汽超覆、平面蒸汽前缘推进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多点注汽、多井采液、液流改向等调控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工业化蒸汽驱开发效果,为国内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SAGD高温高压产出液含水率在线的准确测试,本文以SAGD高温产出液的实际工况条件为设计基础,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测试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基于微波多参数耦合测试原油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研制了SAGD高温高压产出液含水率在线监测实验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曲面拟合法及多尺度曲面法对布格异常进行处理分离出剩余异常,结果显示东北部分有局部的重力高值存在;剩余场中负极点异常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伴随汽腔发育而出现,异常出现的位置与注汽井对应关系较好;将微重力分析应用在判断汽腔主体平面发育情况,实例结果显示,整体上汽腔发育良好,但不均匀,其中1、5、6三个区域为主要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