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我国发生的一切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让中国的文化和理念走向世界,外宣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读者更清楚地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深入了解英汉语言及文化差异背景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清晰晓畅,通俗易懂。本文拟从德国功能派理论——翻译目的论以及此框架下的"译者主体性"来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本的翻译方法,旨在为今后的政治文献外宣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新灵 《今日科苑》2009,(14):182-182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是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交流媒介。本文试图从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出发,对英汉广告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证明目的论能灵活运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来很好地解决不同文化背景间广告翻译过程中的理解障碍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起到了良好的翻译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新灵 《金秋科苑》2009,(14):182-182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是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交流媒介。本文试图从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出发,对英汉广告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证明目的论能灵活运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来很好地解决不同文化背景间广告翻译过程中的理解障碍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起到了良好的翻译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是吸引外国游客,传播中华文化。本文先介绍了翻译功能目的论,接着用例子阐述了在目的论指导下几种可行的翻译策略,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在翻译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灵活应用不同的策略来翻译旅游资料,从而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卢德明 《科教文汇》2008,(26):245-245
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是吸引外国游客,传播中华文化。本文先介绍了翻译功能目的论,接着用例子阐述了在目的论指导下几种可行的翻译策略,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在翻译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灵活应用不同的策略来翻译旅游资料,从而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艳 《金秋科苑》2010,(24):151-152
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较多。而许渊冲先生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理论、策略与方法,这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目的论的三原则探讨许渊冲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并认为许渊冲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是由翻译目的论决定。  相似文献   

7.
<正>旅游文本是实用文本,而目的论作为极具应用性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旅游文本的汉译开辟了新路径。笔者结合南美旅游翻译实践文本中的一些实例,提出了适于旅游翻译的策略,以探索旅游文本汉译的最佳宣传效果。一、目的论目的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打破了主导翻译界的结构主义的刻板印象,将翻译定义为有目的的行为,从翻译家的新视角解读翻译。凯瑟琳娜·赖斯的研究正式拉开了目的论早期研究的序幕。她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卡尔·布勒关于语言功能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岗林 《科协论坛》2007,(7):152-15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对外宣传画册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目前中国的外宣画册翻译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作者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在分析对外宣传画册翻译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增译、减译、以及逻辑重组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传统翻译理论把"忠实"和"对等"作为评价译作的标准,但把这两个原则作为翻译批评的标准不够科学和客观。基于传统翻译理论所呈现的弊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应运而生。它视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行为,强调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选择。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呈现不同的翻译风格,取得不同的翻译效果。总体而言,两个译本都实现了翻译目的,满足了读者的期待,因此都能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殷丰立 《内江科技》2009,30(1):27-27
“信达雅”和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分别是中西翻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异同进行比较来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卫佳 《科教文汇》2013,(7):112-112,115
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阿凡达》字幕中文翻译中的大量例证,旨在探索研究减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电影《阿凡达》字幕的中文翻译中运用到的减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整理。将字幕翻译中常用的减译策略分为删除、简化、压缩和简化改译四类加以研究。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即在翻译电影字幕这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文本时,减译是一种高效手段;而目的论则证明了减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陈静  李仕俊 《科教文汇》2011,(13):129-129,180
科技交流的迅速发展决定了科技英语及其翻译的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在功能学派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应根据译文文本欲达到的不同目的而采用不同的策略及翻译方法,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科技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王雁雁 《科教文汇》2011,(25):133-134
本文以"功能翻译观"及其核心理论"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分析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并提出为实现促使谈判双方达成公平满意的结果的目的,口译员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应采取一定的口译策略避免冲突、解决争端,从而使谈判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视角出发,重点研究汉语中随社会发展大量涌现的新词及流行语的翻译策略。由于中日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新涌现的新词及流行语又未及时收录到现有的词汇体系中,这对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无疑形成了隔阂及障碍。笔者将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翻译目的论引入新词及流行语的中日翻译中,并比较对照2008年至2015年这几年间中国教育部及国家语言委员会发布的新词及流行语的翻译方法,参照北京出版的唯一一个日文原版综合月刊——《人民中国》中的"新词网络语"栏目中的权威介绍,探寻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从而考察研究新词及流行语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分析莫言《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不同的翻译策略,分析以目的为翻译根本,对不同的文化负载词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所产生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明晰我国外宣翻译研究的发展概况,以中国知网322篇文献为数据源,运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了国内外宣翻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发文特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20年来国内外宣翻译研究历时性特征明显,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群和作者群,成果丰富,但研究力量分散、研究成果系统性不足。前沿动态分析表明,探讨更加具体有效的外宣翻译策略,提高译文的传播效果,促进中国政治话语走向世界,是未来外宣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外宣翻译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掌握研究热点和趋势、定位研究方向、寻找合作团队和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流浪地球》一经上映便在全国掀起了科幻热潮。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目的论三大原则,并运用案例分析法,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的指导下分析影片的字幕翻译。此外,本文还比较了两大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在字幕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淑芬 《大众科技》2008,(10):217-219
功能目的论是基于翻译实践中出现的“不对等”情况提出的理论,但它本身没有否定“对等”情况的存在。该理论提出两大翻译标准,即“对等”翻译标准和“合适”翻译标准。文章分析该理论的两个翻译标准及商务合同翻译应选择“对等”翻译标准的理论依据,提出“对等”翻译标准要求下商务合同英译的三个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希望能够通过来中国旅游这一方式增进对这个国家的了解。但就翻译质量而言,目前我国的旅游外宣材料,尤其是景点名称的英译还存在诸多问题,翻译过程中文化内涵大量流失。本文以文化翻译理论为视角,以扬州瘦西湖景区景点名称为例,归纳并总结其文化特色、翻译现状和相关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旅游景点英文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孙国栋 《科教文汇》2009,(25):254-254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公示语具有的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校园公示语在对外宣传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据此阐述在目的论指导下的校园公示语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