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少数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创造、积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原生动力。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民间文化造成了冲击和排挤。因此,必须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以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与活力。通过对现有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必须要整合各方力量,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各级各类学校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民族认同和社会需要为目标。构建政府主导、家庭启蒙、中小学灌输、高校教育提升、社会接纳五位一体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孙鹏祥 《贵州教育》2013,(23):45-48
文化是一条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的河,而传播则是民族音乐文化之河的核心和推动力:同时,也是将传承、教育、交流联接为一体、互为反馈——促进的纽带。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面临传承有限、文化断层、音乐文化传播与交流受困等许多难题,建立以传播为动力和先导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接受——教育——传承协同发展的创新理论架构,对于促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3.
栗涛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4):115-116
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多属"静态保护"范畴.要真正、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还需要从其活元素的"动态保护"方面着力,即让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进入课堂,从基础教育开始,对孩子们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乡土教育,乃是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不可或缺的任务,让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走进课堂,则是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性任务必然...  相似文献   

4.
学校武术教育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从民族文化教育、武术本质文化教育和武术运动技术传承三个方面探讨学校武术教育新理念,旨在为利用教育系统传承和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校武术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独特性,其保护及传承的意义重大。但现行的保护方式更多地强调了保存其外在形式,仍是一种静态保护,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本质内容,不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着手,探索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并试图通过改革学校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发展问题是当今民族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民族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对其保护和传承遇到了新问题。以凯里学院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班为例,分析在民间音乐传承人的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培养模式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简述武术进入学校的历史基础和教学现状,分析当今体育全球化使国内武术教育受到冲击,武术的传承受到影响,指出奥运会后对我国各级学校学生武术教育要落到实处,形式上要从小学到大学建立系统的授课体系,内容上把武术作为体育和文化在学校开展,推进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武术将来完全走上国际化夯实群众基础。为学校的武术教育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对回族武术晰扬掌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了晰扬掌的发展现状、致弱原因等,并试图探索如何将回族武术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相结合,通过高校体育教育推动回族武术文化传承发展.旨在为保护、传承回族武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七玄乐府"文化传承项目是在抢救、收集、整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改良工程。该项目顺应文化发展繁荣大趋势,在实现对广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服务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促进广西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服务学校整体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校规划建设,并探索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提出了如何把我国民族民间工艺融入到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去,从而树立具有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教育的新理念,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构成文化传承的教育主体,共同传承和创造着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和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幼儿教育的本土化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少数民族音乐价值观的失落;课程设置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脱离;蒙古族民族音乐师资及相关教材、音像资料缺乏等。对此,蒙古族地区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对蒙古族民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民族音乐教师队伍建设。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张敬忠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59-60,71
本土音乐就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民间音乐。我区少数民族众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把我区各县的本土音乐引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来,对我区民族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方式对黔东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可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14.
在校本课程中融合多民族文化,使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具有重要意义。而广西壮族的图腾文化是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质。因此,开发与应用民族传统资源是美术校本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西藏大学舞蹈系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高等舞蹈专业培养基地。本文针对全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现状,结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民间舞蹈教学情况,强调通过吸纳其他兄弟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因素,更加丰富西藏大学的藏族舞蹈教学内容,使其形式多样、特色浓郁、文化底蕴厚重的特点更加突出。同时在此吸纳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藏族舞蹈的教学等。  相似文献   

16.
尽管电视在提高少数民族村落知识普及率、丰富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所带来的娱乐化、商品化、市场话等观念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消解与重构的二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视唱练耳学科,自20世纪30年代从西方传入我国以来,长期采用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少数民族音乐及音乐文化为主的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将少数民族音乐内容纳入视唱练耳教学中,不仅可以补充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广泛地吸收少数民族丰富的音乐元素,建立多元化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本文试以朝鲜族民间音乐中的"长短"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例,阐述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化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土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其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不断的社会文化变迁中进行的,特别是进入蒙元时期以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思维与民族音乐创作思维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较快地实现了与他民族文化的涵化与融合过程,对民族音乐创作思维的个性特征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成为土族早期民歌继承、发展及民歌种类产生形成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万历初,以首辅张居正为代表的改革集团在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之时,又审时度势,及时推行了调处民族矛盾、调适进贡制度、招抚叛乱"降夷"等一系列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在短期内改善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但长远来看,它已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甚而成为激化明末西南地区民族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三个角度对《乌鲁木齐杂诗》中三十八首民俗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清代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