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引读辛郁,本名宓世森。这位193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江南才子,在台湾诗坛被称为“冷公”。他的“冷”,既因为他时常是一副冷淡的神情,也因为他的诗作中时常流露出的一股冷冽肃杀之气。作为战乱中流落到台湾的诗人,他总能体味到一种生命之中的茫然和无奈。他的代表诗作有《豹》、《演出的我》、《石头人语》等。多读一点他的作品,便会感到他那无可排拒的冷肃之气并不能掩盖住蕴藏在诗行中的一颗火热滚烫的心。台湾诗人洛夫评说他的诗时曾说:“冷是他的语言,热是他潜在生命的燃烧。他的诗堪称冰河下的暖流。”诗作家书屏息噤声读家…  相似文献   

2.
陈杰  赵士化 《学语文》2005,(2):33-34
中国的现代汉语诗发展到20世纪五十年代后。出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当大陆的诗界走向革命现实主义一统天下之时,台湾诗坛却经历了一个以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为主潮的迅猛发展期。从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末,台湾诗界在“现代派”、“蓝星”、“创世纪”三大诗社的推动下,延续了大陆三十年代以来逐渐断裂的诗歌现代化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纪弦、余光中、洛夫等人为代表的三大社诗人,  相似文献   

3.
我在读的书     
《秘密》李天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是刚刚出版的上海诗人李天靖先生的诗集,全书收录约150首诗,这些诗写得清雅、美丽、却又惊心动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说他的诗现代感十足,而古典味也浸润全集,著名诗人王家新则评论说,诗同  相似文献   

4.
这是台湾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洛夫组诗《清苦十三峰》中的一首。乍读此诗.清新之风迎面而来,鲜活、单纯、平易。“山中”敞开,令人亲近的啄木鸟,在完成“自动语言的诗”,“自动”,生命的自在状态,还是进入某状态的艺术自觉。“空空/空”“四大皆空”的空吗?非也.摹状但更具质感。一声“空空,空”打破清凉寂静的某一时空,并且增加一种辽远感。  相似文献   

5.
一长期以来,散文诗在台湾和香港不被承认。台湾文学界,对散文诗多持否定态度。如余光中说:“原则上,我是拒绝写或看所谓散文诗的。通常所谓散文诗,既无散文的自如,又无诗的精炼,只能说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妥协罢了。”①桓夫(陈千武)说:“我的感受是诗就是诗,散文就是散文。没有散文的诗,或诗的散文。”②痖弦的论点更为激烈,他说:“散文诗是舶来品。鲁迅之后尝试这种形式的人不少,鲜有成功的。……最近中国大陆散文诗却变得非驴非马,成为时下矫情文风的大病例。……大陆上所谓的散文诗却成为一种混乱的抒情文体,不是散文,也…  相似文献   

6.
洛夫的诗表达了沉重的家国乡愁。洛夫的乡愁诗主要抒发对童年的追忆、对家乡的怀想、对亲友的牵念和对祖国的思恋之情;洛夫诗歌抒发的乡悉不仅是“小我”的乡愁,而且是“大我”的乡愁:洛夫乡愁沉重,诗便成为他最了的怀载体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作家网》报道,2012年11月初,有"诗魔"之称的84岁台湾诗人洛夫现身深圳中心书城。在面对记者与读者种种提问时,诗魔洛夫款款而谈,说自己从事现代诗创作20多年后,渐渐发现中国古典诗中蕴含的东方智慧,比如老庄与禅  相似文献   

8.
章从四个方面论证《台湾新诗十家论》所做出的贡献:一、陶保玺以中华大一统的眼光审视、观照、评论台湾十位杰出的现当代诗人的精品佳构。二、陶保玺从形式入手,评价诗人及其作品是从批评实践上对一直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内容决定形式”的艺理论的一种反拨,更是一种批判和挑战。三、陶保玺以自己创建的新诗诗体学理论和诗歌美学原则来解析和评论台湾诗人诗作的诗美之所在。他还从诗体学的角度对郭小川、洛夫、余光中三位诗人进行观照、比较、整合和统摄,进一步阐释了他的大一统的诗史观。四、同时,他是在用诗一般的激情和唯美笔触来撰写他这一本理论专的。  相似文献   

9.
“诗魔”洛夫是语言的历险者,更是意象的魔法师。洛夫诗中有大量独特的“石”类意象。这些意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既有直抵灵魂的生命之石、温婉柔情的爱情之石,也有外冷内热的自身之石、无尽无涯的乡愁之石,展现了洛夫诗之为魔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台湾女诗人席慕蓉本是一位画家,无意做一个诗人,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台湾诗坛始,她的诗不仅风靡了台湾,而且震荡了大陆,在台湾和大陆形成了一股“席慕蓉热”。这种现象在中国新诗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被称为“席慕蓉现象”。其诗的魅力到底何在?有人说是因为她的诗空灵、奇幻、邈远,并且深沉、旷达、豪放,还有人说她的诗画面感特别强。不管怎样,席慕蓉诗歌的魅力是无法遮掩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诗集,可谓充分显示了她诗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绽放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盘点中学语文教材尤其是诗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酒文化,足以让我们为历代文人的诗酒情结所感动和陶醉。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陶潜写《饮酒》诗20首,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新停浊酒杯的诗圣杜甫,把酒问青天的文豪苏轼,沉醉不知归路的才女李清照,他们的人品才情让后人敬仰,他们的诗酒佳句浸润着中学语文教材,形成语文教材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回归时期"写作了不少乡愁诗。他的乡愁诗既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又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影响,将现代的诗歌表达方式与传统的诗情融汇在一起,达到了传统和现代臻为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台湾现代派诗歌代表的洛夫,其乡愁诗展示了一种漂泊和放逐的生命观和宿命感。通过对洛夫早期和晚期的乡愁诗歌作一对比观照,我们发现洛夫前后的乡愁诗呈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形态,而这都是其文化身份的嬗变对其乡愁诗歌的影响:文化乡愁导致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反过来导致文化乡愁的泛起。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这几句被外界称之为“温氏柔情”的话语,引自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和国民党元老派于右任的《思乡曲》。这些诗在台湾颇为流行,被称为“乡愁诗”。本刊特约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作家丘峰为大家谈谈台湾的乡愁诗。  相似文献   

15.
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啄木鸟/在写一首/自动语言的诗/空空/空/第一句也就是最后一句小径走来/一个持伞的人/摆荡的右手/似乎/握着什么/似乎什么也没有/握/ 这是台湾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洛夫组诗《清苦十三峰》中的一首。乍读此诗,清新之风迎面而来,鲜活、单纯、平易。“山中”敞开,令人亲近的啄木鸟,在完成“自动语言的诗”,“自动”,生命的自在状态,还是进入某状态的艺术自觉。“空空/空”“四大皆空”的空吗?非也,摹状但更具质感。一声“空空/空”打破清凉寂静的某一时空,并且增加一种辽远感。“第一句也就是最后一句”,承上说那声音,非此也…  相似文献   

16.
重读洛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现实主义怪胎”,“回归传统之浪子”-历史解读中的洛夫,较之台湾其他杰出诗人,可谓误读甚多,其实真正的洛夫只有一个:“魔”之于形,“禅”之于心,两面一体,“禅”“魔”互证,其伤口的血纯然是中国的,虽追求“语言魔术师”之审美风范,但“血的方程式”从来示变,且以其独到的艺术自觉,体意识和探索精神,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现代汉诗之特有的语言魅力与精神震撼。  相似文献   

17.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创作的一首小诗,被选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这是一首富有古典韵味的闺怨题材的小诗。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授本诗时,采取了以诗解诗的方法。一堂课上,他引用的古典诗词近30首。对于这种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有的老师看到了“新课程理念没有被落实的尴尬”,他们呼吁“不能以老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体验过程”,“不能再搞教师的一言堂了”;而大部分学生则非常欣赏这堂课,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8.
台湾80年代的大陆文学研究,按台湾著名大陆文学研究者陈信元的看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至1985年为第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是大陆的“伤痕文学”,先后出版了高上秦主编的《中国大陆的“抗议文学”》、叶洪生编的《九州生气情风雷》、吴丰兴的《中国大陆的伤痕文学》、周玉山的《大陆文艺新探》和张子樟的《人性与“抗议文学”》等,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文学上的偏见。这一阶段比较有价值的是对大陆“愿俄诗”的研究。《创世纪》1984年推出《大陆朦胧诗特辑》,并同时刊载叶维廉《危机文学的理路——大陆股陇诗的生变》和洛夫…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海峡两岸非常著名的诗人洛夫先生的诗路历程,着重分析了洛夫写于不同时期的两首诗歌《石室之死亡》和《湖南大雪》,从对洛夫诗路历程的研究结论中得到启示:在全球化语境条件下,汉语诗歌全盘西化或逆势复古都是行不通的,唯有“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主流,“实现现代与传统、中国与西方接轨”必定是现代汉语诗歌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洛夫,本姓莫,1928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此诗为诗人1979年访港时所作,当时诗人去台已有整整30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现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隐约见到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两鬓飞霜。而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呜叫,更唤醒了他心中蛰伏了30年的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