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进化论为陈独秀启蒙主义的价值内核。陈融“革命”与“进化”于一体的革命进化论,不同于晚清维新派的渐近进化论。在陈的启蒙思想中,其反传统主义、文学革命论、反宗教观、唯科学主义、世界主义及社会主义,无不以进步主义的革命进化论一以贯之。革命进化论为新文化运动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提供了价值合法性,它不仅是陈激进主义之“现代/传统”两极逻辑的价值预设,而且为他打开了通向共产主义之门。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很有必要对陈独秀的早期社会思想进行研究。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社会发展。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二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肯定到否定再上升到肯定的过程。其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和推进——社会发展五种形态和两种进化方式;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定位——初期资本主义;对未来中国社会的预计——发展资本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陈独秀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1915-1921)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可称作百花齐放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并开始传播的时代。陈独秀在此阶段也经历了思想的逐步转变的历程.五四前期提出人权论、进化论、社会主义乃近世三大文明,标明了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基本立场,随着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相继爆发.给中国送来了社会主义,于是陈独秀在逐渐同情、理解、支持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竟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本质后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的宣传和探索,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可谓具有。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5.
胡适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文学进化论的宣扬者,但他们对于进化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阐述视角、表现特征和理论渊源。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侧重于文学形式,认为文学进化实质是"文字工具的革新";周作人认为文学进化应当更突出内容和思想的革新,落脚点在"人"上。胡适文学进化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历史"的观念,突出逻辑上的"前因后果"关系,这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是胡适论证其文学形式变革的思想内核;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论聚焦于"生物",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人"、"人的文学"、"人道主义"等,都是从生物本体出发的。胡适的文学进化观源自杜威的实验主义,带有浓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更接近于斯宾塞等人的社会进化理论;周作人从生物层面阐释"人的文学",则更接近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另外,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观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吸收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思想,从而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上三方面差异,导致"五四"时期胡适与周作人文学观、思想观的部分错位与分歧。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与胡适的教育思想在内容、方法、目的等方面有相似和相同的一面 ,但又存在着很大乃至根本的差异。究其原因 ,相同者是由于陈、胡的经历相似 ,并都受过进化论的影响 ,强调现实功用的价值衡量标准 ;相异则缘于各自的哲学观不同 ,所信仰的主义和对进化论的接受与改造不同 ,理论参照体系及工作侧重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进化心理学是近20年来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这种研究取向的出现与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进化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阿纳克西曼德的朴素进化假说、恩培多克勒的宇宙循环理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亚里士多德的生物等级论、拉马克浪漫主义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的普遍进化理论、达尔文的科学进化论等进化论思想进行分析和梳理,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进化心理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为滋长民粹主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经济成熟的产物;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主张用发展生产的方法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民粹主义激进的革命观、跳跃进化论和均富论进行了有力批判,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从达尔进化论的诞生、被人们接受和遭受冲击的过程,提出进化论对社会的影响在思想上要多于科学上,进化论是作为一种思想武器而被社会所接受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10.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对于这场革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观望到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陈独秀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过程与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相一致:陈独秀最初从民主主义与社会进化论角度看待十月革命;苏俄宣言与巴黎和会的双重刺激加快了他对十月革命的认同;后来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彻底接受了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1.
郑大华先生的《民国思想史论》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民国时期的思想史的著作。该书对民国思想史的特点和各种思想流派进行了整体研究,对民国思想界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准确定位,对民国时期的一些思潮进行了深刻分析,是一部既具有整体性,又不乏准确性和深刻性的思想史著作。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曲说繁解,聚诉不已。本文提出孔子的“道”就是孔子的思想学说,“一以贯之”就是其思想学说有一条主线来贯串;这条主线包括作为孔子思想学说核心和精华的“仁”之道、作为行“仁”之方的“忠恕”之道和作为确保实现“仁”德的“中庸”之道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扬州学派跨度长,人物多,线索复杂,其代表人物较难定位,说法不一:方东树首先揭出扬州学派一词,李详提出扬州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任大椿、王念孙、刘台拱、汪中、焦循、阮元等33人,梁启超推崇汪中,侯外庐推出汪中、焦循、阮元三人。考察扬州学派"能见其大,能观其通"的治学特征与学术成就,阮元无疑是该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4.
宋王朝在建立之时,整个社会已完全陷入严重的伦理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之中。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切促使宋代在强调礼治思想的同时,大力加强法治思想。并最终促成了宋代礼法思想的合流。  相似文献   

15.
明代平民女子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受教育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礼教教育束缚了她们的思想;迫于生计,技能教育有所发展;文化教育却非常滞后,使得我国女性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领导者的战略思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关系到领导者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担负时代责任,驾驭复杂环境,抓住机遇,取得比较优势,从而获得发展的的主动权。领导者战略思维中的全局观要求领导者要把注意力放在照顾工作的全局上,以便总揽全局,要学会抓重点,要重视研究全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全局,争取全局工作的主动和胜利。  相似文献   

17.
道教和道士思想是中国的国粹,陈独秀和鲁迅都洞明其弊,在文章书信中屡有针砭,且带有各自的特色。陈独秀分析造成义和拳的五种原因,把道教排在第一,认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道士所造的迷信邪说的结晶;但这一思想在建党以后发生了变化。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要比陈更加深广,对道教和道士思想的批判更加坚持不懈,他关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真正抓住了中国文化和宗教问题的要害。以科学代宗教是他们共同的主张和遥远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本来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是,长期以来,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过度着眼于宝玉和晴雯关系的情节,认为它游离了作品的主题:作品正集中笔墨写“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渐渐凋零之肇端——晴雯之死,却突然插进一段不相干的文字.为此有人以“一张一弛”的写法来解释其作用,认为是为陪衬《芙蓉诔》的.还有的人孤立地看《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内容,以此来论宝玉的思想,甚至是曹雪芹的思想倾向.更有的人把兴趣放在了林四娘和“流寇”的身上……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一种误读误解.  相似文献   

19.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在其作品中虽只有一句话,但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学的影响颇大。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论及,但由于张载此论直指内奥、大提整体,故对张子此论的理解有不少的歧义和曲解。因此,在张载的整个哲学的宏观背景下,厘清“心统性情”说的“心”、“性”、“情”等概念范畴及其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阐释“心统性情”的内涵和要义,以及与“心统性情”相关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这两个观点中的发见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儒学除了其系统的宇宙观之外,其独特的人性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先秦诸子谈论人性,都比较简单。到了汉代,学者们研究人性开始复杂,通过对人性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研究,进而研究“古今之变,”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研究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到了魏晋玄学时,人性论却为之一变,但是如果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玄学与儒学的人性论却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自春秋、战国以后的秦汉四百多年间的儒家思想原创力不足,但其人性论在整个思想史上的历史意义却很大,它不仅承前而且还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