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玩也叫“古董”。“古董”,是指古代流传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的参考。“古董”也称“骨董”,所谓“骨”,取其肉腐而骨存之义,意指保存过去之精华;所谓“董”,即知道、了解,“骨董”即明晓古人多遗之精华也。“骨董”,初见唐代开元年间张萱的《凝耀》。当时,“骨董”二字系方言。“骨董”后演变为“古董”,直到清乾隆年间,人们才开始叫“古玩”。  相似文献   

2.
沈海滨 《寻根》2013,(6):32-36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史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说。全世界现存传世铜鼓2400多面,广西河池市境内就保存了1400多面,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铜鼓之乡”。历史上河池市红水河流域群众有在节日庆典、喜丧仪式中使用铜鼓的习俗,创造了独特的铜鼓文化。一直到现在,在一些村寨仍然保留着重大节日敲打铜鼓的习惯,每逢春节和当地的重大节庆,他们就会把铜鼓“请”出来敲打一番,以示庆贺。  相似文献   

3.
罗开玉 《寻根》2003,(1):68-7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在我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近年来,三国文化又借助电子网络,向欧、美、非洲等地快速普及。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宣传最持久、影响最深远、普及最广泛、最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大家何以对“三国文化”如此痴迷呢?我认为,“三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高度结合。将“三国文化”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南北朝、…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隆,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生活着26个民族,总人口40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与缅甸、老挝、越南3个国家接壤,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邻近。国境线长4060公里。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1965年发现的“元谋人”化石,有170万年的历史,是迄今所知生活在我国土地上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古人类文化、青铜文化、滇文化、案文化、南诏大理文化、东巴文化、贝叶文化、古代佛教文化艺术和各种民族文物,集中显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在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所作的重大贡献。云南,是民族艺术的海洋。各族人民在长期的…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共有246处地面文物纳入保护规划,包括汉阙、民居、宗教建筑、衙署学堂、桥梁、塔、城门及城墙、城址、山寨、摩崖造像、石刻、题刻、栈道、牌坊、水井、陵园.等等这些文物涵盖了三峡地区历史上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反映了峡江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是峡江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昭通龙虎文化与彝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江 《寻根》2003,(1):10-15
巫术文化是古代原始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其作为窗口,可以窥知许多古代文明的秘密,诸如宗教、艺术、心理、民族、习俗等方面。因此对巫术文化的考察研究是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其他研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蚌壳龙虎图案及其背后的巫术观念,就是对史学界、文化界长期盛行的“惟龙独尊”认识的矫正,对于还原中国古代巫术文化的原始面貌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本文试对龙虎文化在朱提(昭通)古地“淮桔为枳”的原因提出彝族文化背景的理解,并由此推及当时和其前彝族及其文化在昭通的重要地位、夏人岁…  相似文献   

7.
彭林 《华夏文化》2012,(2):18-20
祭祀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文化行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出现过祭祀。中国古代的祭祀,及于天神、地祗、人鬼(此为《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说)等三大类,自成体系,祭法多样,意蕴丰富,卓具特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文化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红雪     
朱红 《寻根》2005,(3):54-56
2004年岁末至2005年年初,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周秦汉唐文明大展”,集中展示了何家村窖藏及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诸多文物。在四楼展厅所陈列的陕西何家村窖藏文物中,大批金银器的展示,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的兴盛。其中一素面银质盛器,上有墨书“光明碎红砂……”等字。为此次大展而出版的《周秦汉唐文明》一书对所盛之物加以说明:“光明红砂即丹砂,又名朱砂、汞砂,是炼丹的主要药品。  相似文献   

9.
尼日利亚的文化史虽可回溯至2000多年前,但其较为近代的历史却与外来文化交融在一起。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和欧洲的基督教文化,都对尼日利亚这个曾有“黑非洲文化摇篮”美誉的文化形态产生过极大影响。因此,早于外来文化入侵而在本土形成其自身文化征貌的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明,就成为世人认识和分析具有真正本土特色文化形态的首要途径和必要手段。作为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化之一,贝宁文化在时间上是最晚产生的一个。因而,它在艺术形态上的技艺水准较之早期艺术则更为细致入微,其审美原则也更易为今人所认同和接受。然而,这一艺术…  相似文献   

10.
陈智勇  岳红琴 《寻根》2004,(1):39-42
洗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洁身净体”的重要生活方式,它不仅为人们所必需,而且还体现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呈现为特定的洗浴文化。这种洗浴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上,先秦时期的洗浴文化即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济宁采访的这几天里,经常有人这样告诉我:当你行走在鲁西南的大地上你要格外小心,说不定你踢。起的一块砖头,就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物,它的背后很可能就有一段玄妙的传奇故事。在鲁西南这片古老富饶的土地上,曾经诞生了“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四大圣人,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先河从这里开启,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成都旅游的文化定位,应该与成都的历史文脉传承相一致,与成都文化的基本性质及地方特色相一致。基于此,成都的旅游文化应定位为“中国西部的优游天府”,并建设“长江上游文明之源——古蜀文化”,“江源水文化”、“春回锦江”(锦江花市)、“古代东方音乐之都”、“四合院休闲文化”、“乡村林盘文化”、“蜀茶道”、“蜀酒道”、“旅游购物天府”等旅游精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集中代表了中国在新世纪所确定的人才观、自然观、社会观和科学观。“科学发展观”虽然是于2003年才提出的发展观,但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学之道”的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原型;中国古代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表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小康大同”的社会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源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科学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古代渊源。  相似文献   

14.
方华玲 《寻根》2013,(5):45-49
《寻根》杂志2012年第6期所刊《慈乌及其文化蕴含》一文对“慈乌”与古代中原的“孝”文化、七夕节及其他祥瑞之兆进行解读,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笔者受其启发,现仍以“乌”为蓝本,借此探究清代满洲(即今满族,以下不注)的“敬鸦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一种文化的凝聚物,是特定历史文化的“化石”。我们可以从汉字形体中探究出社会文化的种种信息。婚姻嫁娶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之一。从汉字字形入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某个时期的婚姻形式。在本文中,我将试图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文字材料考证来说明古代某个时期的婚俗文化状况。一、群婚形式据史学家研究,中国人的姓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即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自古就有姓,姓是“自我”的重要标志。但是,人们一般都姓父亲的姓,为什么“姓”这个字却从“女”旁?让我们看一下《说文》的解释:“姓,人所生…  相似文献   

16.
位于亚,非,欧交汇地带的伊朗,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伊朗文化自成一体,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分别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和伊朗,历史上被这一纽带所连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自中,伊1971年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态势良好,尤其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  相似文献   

17.
"岷山历史文化和羌文化保护与利用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大地震灾区,在现代地质学上属于龙门山断裂带,在历史地理上属于岷山山脉。岷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华文明和古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老羌族在现代唯一的聚居区,地震对岷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羌族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促进四川灾后重建、灾区历史文化和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为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于2008年6月27日召开了“岷山历史文化和羌文化保护与利用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对古玩、字画等藏品的兴趣日浓。有人说,中国现在是“全民收藏热”,收藏成为仅次于炒股的又一“群众运动”。据称,民间文物收藏队伍已近7000万;民间收藏市场亦是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19.
我们伟大的相国.是一个相对于世界上所有国家来说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国。它有着独立发展的广阔的战略历史空间。它的“神圣领土”包括了陆地国土、海洋国土和文化国土。尤其是文化国土.它是我们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的优势所在:但是,这个文化国土,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财”和“文化力”.转化为综合实力或所谓.软实力.。而文化创意产业支撑的创意经济和创意社会.也才是我们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目标之一和社会发展月标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阿拉伯文化泰斗纳忠,可是“通海的儿子”。尽力而为,奋斗不止,甚于殉道者鲜血的学者墨汁.终于让他以对阿拉伯语言与文化非同寻常的广博知识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屈沙迦阿拉伯文化大奖,肯定了他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大量著述.特别是有关阿拉伯历史著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