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绿洲化是干旱区绿洲时空演变的外在表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绿洲农业与干旱区生态保护的关键。河西走廊既是我国东联西出的重要通道,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西北地区典型灌溉农业区。经过70多年的建设,河西走廊在社会进步、交通条件、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子。文章在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水量确定绿洲规模,并将20%—30%的水资源作为生态用水。建议在目前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下,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升绿洲质量、控制绿洲规模;适当建立低耗水的荒漠河岸植被带和环沙漠边缘的雨养防沙体系;加强荒漠植被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尽量减少对荒漠植被的干扰,以保护河西走廊生态屏障的安全稳定和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该文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和理想值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之对西北地区现状年及未来10a、20a、50a不同发展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节水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未来各年段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步改善,其中以采用A1+B2+C2发展情景方案将使水资源承载状况综合效果最佳,节约用水、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用水效率和控制人口增长则是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琦  刘彦随  丁金梅  陈锋 《资源科学》2008,30(2):247-253
银川市地处银川平原腹地,属于北方干旱地区之一。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约束力。用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资源供需平衡、生态系统健康3种方法对银川市水资源胁迫度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26m^3/年,人均水资源压力属轻度缺水状态,当地地下水资源利用率为32.2%,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数呈现中高压力状态,两者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是城市生活和工业使用地下水,农业使用黄河水的“二元”用水结构造成;城市水资源利用均超过了水资源的“安全线”,局部年份靠近“警戒线”,未来城市发展受水资源胁迫度较大,大幅度农业节水会影响地下水补给,进而对银川平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为0.418,隶属于不健康水平,原因是组织能力(0.400)、发展能力(0.368)和生活质量(0.578)均呈不健康状态。最后,建议银川市应该以节约型和生态型理念为发展的主导思路,即在干旱区建设生态节水型城市。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受到水资源短缺及其用水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约束.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甘肃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交互耦合效应.研究认为,河西走廊城市水资源短缺属于结构型短缺中的相对性短缺,城市兴起的第一驱动力是资源和交通,并因水的丰缺而盛衰,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第一制动力不是水,而是弱小的产业集聚力.多重胁迫约束下未来3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能达到35%左右,只能有约87×104农民进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所需城市用水量增加0.91×108M3左右,城市化水平每隔5%间隔的单位城市化水平所需城市用水量越大,取水难度和用水成本也越大.按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不考虑政策和户籍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未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可望达到47%左右.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4,(1)
正[导读]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加剧了西北高山区冰川的消融,改变了水资源的构成,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的不确定性,水资源管理亟待更新思路。专家建议亟待更新水资源管理思路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加剧了西北高山区冰川的消融,改变了水资源的构成,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的不确定性,水资源管理亟待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用水结构研究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乃至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水资源利用生态位内涵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利用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生态位与生态环境关系,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农业用水生态位较大但有减小趋势,生活用水生态位较小但稳中有升,而居于中间的工业用水生态位除市区外均有所增加;区域生态位熵值存在明显差异,汤阴县、滑县和内黄县农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市,而市区、林州市生活用水占有率、工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市,其他区域基本呈相反趋势;滑县等区域农业用水生态位对生态环境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比较敏感,而安阳县则为工业用水生态位;安阳市用水结构明显不协调,调整关键是压缩农业用水量。  相似文献   

7.
杨娜  李慧明 《软科学》2010,24(6):66-70
以天津地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从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活动等14个指标中规整出影响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4个主因子,并用熵值法对4个主因子赋权,计算出1998~2007年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10年间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相对稳定,除1999、2002、2006年三年水资源承载力出现弱化趋势外,其余各年均稳中有增,但增幅缓慢.随着人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天津市水资源将面临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全新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承载力概念经历了从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到绿洲承载力的演进过程 ,绿洲承载力是人类对干旱区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响应与变化的结果。文中以全新的视角对绿洲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与评价 ,指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日趋完善将为深入揭示绿洲本质 ,定量研究干旱区绿洲开辟有效途径。绿洲水资源承载力是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核心。由水、土资源等单要素承载力向综合承载力方向转变是今后绿洲承载力研究的趋势。绿洲承载力方法研究将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 ,模式化、模型化日益完善。绿洲承载力研究面临新的机遇 ,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指标体系、研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西藏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慧林  傅平顺  杜军 《西藏科技》2009,(6):55-58,80
利用西藏1961~200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32℃/10a的速率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增暖速率;西藏绝大多数台站年降水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速率在1.8~38.7mm/10a之间.未来西藏气温继续升高,降水量趋向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将出现变化,对西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建议大力加强西藏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西北干旱区脆弱景观的生态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景观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地区,本文从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两个方面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景观脆弱性的成因,并试图寻求景观政治的合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中的某些失误,包括对干旱区景观自身的规律性认识不足;绿洲开发有较大的不合理性;开发工作缺乏区域尺度的协调;荒漠景观破坏严重等;均为影响干旱区景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西北干旱区景观整治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大系统综合平衡的生态保护战略;2、选择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租金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3、制定节约型的水资源开发战略;4、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5、建立生态环境预警系统;6、抢救濒危景观。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给排水工程规划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结合阜阳市的实际,对城市供水规模、取消自备水源、分质供水、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布局等问题上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以期达到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龚家国  唐克旺  王浩 《资源科学》2015,37(7):1314-1321
当前中国水资源呈现质、量双重危机。本文以中国水资源二级区为基础,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选择7个评价指标构成水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水危机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量方面危机、濒临危机、不安全、基本安全和安全的区域分别占评价区域的5.90%、14.72%、22.89%、38.20%和18.28%;水质方面危机、濒临危机、不安全、基本安全和安全的区域分别占评价区域的27.86%、6.89%、10.96%、41.26%和13.02%;水量水质联合评价中危机、濒临危机、不安全、基本安全和安全的区域分别占评价区域的9.78%、22.13%、13.34%、40.10%和14.65%。通过系统梳理,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应对水危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研究是我国控制水体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基础理论、监测预警、治理修复三方面介绍了中科院水污染研究的现状,特别是近年来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河流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保护、饮用水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中科院水污染防治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是黄河水沙关系调节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水权制度建设框架,回顾了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完善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建议。黄河流域是中国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典范,通过自发和问题驱动机制,流域制定了水量分配方案、开展了水量调度、探索了水权转换和进行了水权明晰。但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没有完成,存在用水计划没有灵活性、用户没有选择性、交易没有市场以及调度取代取水许可管理等问题。同时,水权制度还面临40年来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水资源量、用水结构和水沙关系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建议黄河流域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生态和环境水权、构建水权交易机制、转变机构职能和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监测、计量和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朱长乐 《科技通报》1994,10(4):254-258
介绍了日本工业废水和家用废水的再利用情况,包括其背景,某些新技术处理过程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朱永彬  史雅娟 《资源科学》2018,40(5):1040-1050
水资源价值评价与定价是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条件,也是确定城市供水价格和水权交易的前提。本文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从供水、需水和水质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既满足反映水价的代表性需要,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力求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基于该评价模型,本文选取中国32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水资源价值进行评价,同时计算出反映支付能力的水资源价格。结果显示,中国水资源价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北方城市水资源价值普遍高于南方城市,反映出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征。其中,郑州和银川的水资源价值最高,太原、沈阳、石家庄等12个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形势也依然较为严峻。水资源价格方面,北京最高,为28.7元/t;青岛、济南、上海和太原等城市的水资源价格也较高(>15元/t)。  相似文献   

17.
孙展 《大众科技》2011,(11):84-88
通过收集整理2005~2009年柴窝堡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趋势分析法对柴窝堡湖水质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董璐  孙才志  邹玮  奚旭 《资源科学》2014,36(9):1799-1809
本文以水足迹作为我国用水总量、灰水足迹作为污染水量的真实考量,选择GDP、人口、耕地面积、水资源4个指标作为影响用水量的主要因素。利用基尼系数、水资源消费杠杆系数和灰水承载压力系数对1997-2011年我国用水公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1997-2011年我国用水公平性处于"相对公平"阶段,水足迹综合基尼系数和灰水足迹综合基尼系数持续在0.27~0.32间波动,耕地面积、水资源仍是制约我国用水公平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水足迹-人口基尼系数也不可避免会影响我国用水公平未来的发展趋势。空间维度上,依照用水总量和污染水量的角度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三类:高度不公平、中度不公平和低度不公平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高度用水不公平区域,用水总量和污染水量配置低度不公平区域多位于我国西部及部分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19.
王克强  刘红梅 《软科学》2010,24(2):99-102
关于精准的用水计量的调查表明:我国按实际用水量来计价的比例很小;农民对按实际用水量计价方式的需求低;按实际用水量计价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关于建立累进水价的调查表明:目前的用水定额和定额水价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农民对定额水价按季节性和作物来区别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采取措施获得农民对推进累进制水价和提高水价的支持。应通过合理农业用水非农化后的收益分配机制,约束供水成本,健全水价收取制度等措施建立优惠的农业累进水价制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饮用水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是保护区划分的重要环节,从而可以判断水源地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为保障水质安全饮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