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看徐云龙的爸爸是个舞蹈演员,和他聊起足球来那可是头头是道,自从徐云龙开始踢球他就一直在研究足球,听着他时而侃侃而谈,时而娓娓道来,我忽然觉得眼前坐着的是一位颇有经验的教练。徐爸爸经常告诉徐云龙要学会思考,要会动脑子,他还经常会帮助儿子把国内优秀前锋队员的技术特点、习惯动作、进攻常用的套路总结出来,让儿子逐个了解,并且会根据徐云龙的技术特点给他在中国足坛的前锋线和后卫线做一个排名,让徐云龙在找到差距和不足的同时给自己多一些信心。  相似文献   

2.
要想让生性好动的徐云龙乖乖的睡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爸爸妈妈就想出了一个哄他睡觉的方法,每天睡觉前给他讲一个故事,可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居然不起作用,反而是惹了麻烦。每天小徐云龙只要一躺到床上就吵着爸爸给他念一千零一夜,不管是听没听过,小家伙都要爸爸念,最初讲一个也就罢了,渐渐的,他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天天都听个没完没了,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给他讲故事到成了爸爸妈妈最为发愁的事情。于是妈妈便对小龙龙说:“不要老让爸爸给你讲故事,每天讲一个就够了。”没想到这句话到成了小徐云龙经常学说的口头语,每当有人逗他的时候,他就会学着妈妈说话时的语气和模样重复一遍,那模样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3.
黄颕琦     
《乒乓世界》2018,(1):138-138
懵懂起步 为了培养兴趣爱好,妈妈给黄颕琦报了个钢琴班。但没去几节课,黄颕琦就被老师“劝退”了,理由是她上课时拿手肘弹钢琴键,又用脚乱踢钢琴,这样活泼的性格不适合搞艺术。从小帮父亲和表哥捡过球的黄颍琦,就被“发配”到乒乓球班。那时,她白天上课,晚上去俱乐部练两个小时球,再回家写作业。  相似文献   

4.
吴超 《体育博览》2014,(7):93-93
初次接触舞蹈的那一年我十八岁,到现在已经是十四年了。记得第一次进舞蹈教室。一开门就看到了宋老师。慈祥友善的面容,微笑着问我:第一次来吗?我说是。好,拿个垫子学着压垮。我觉得老师的声音很好听,我并没有紧张。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说我身体很软,使我受到莫大的鼓励。老师问我觉得跳舞是种压力吗?我说,不是,我很喜欢跳舞。  相似文献   

5.
首次入选国家队的余国华是原国家队选手、曾任中国男排主教练余有为的独子 ,父子俩都是副攻手。当记者问他是不是子承父业时 ,余国华说 :“我爸爸计算了一下 ,我27岁了 ,他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只有4年。爸爸第一次看见我 ,我已经1岁零4个月了。”转了一圈还是打了排球虽然父母都曾是排球运动员 ,身体又特别壮 ,可余国华小时候身体却很瘦弱。上小学一年级时 ,父亲把他送去学游泳 ,二年级又把他送到足球学校 ,他从踢球又改成守门员。练了3年 ,老师认为他门守得不错 ,爸爸只为了让他吃点苦 ,并对他说 :“小时候不吃苦 ,长大了就很难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杨家的“小哑巴” 提起杨璞,杨爸爸笑着说,杨璞有一个比他大6岁的姐姐,那时候国家还允许一家要两个孩子,已经有了一个可爱女儿的杨爸爸、杨妈妈都希望可以再有一个男孩子,但是由于工作太忙加上怕再生一个姑娘,也就没有再考虑这件事。直到五年后的一天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找到杨爸爸说,街道还给他们留着那个名额,要是还不要的话就不允许再要了,杨爸爸回家和杨妈妈一商量还是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就这样有了杨璞,他们也终于有一个男孩子。杨璞的名字是爷爷给他取的,姐姐的名字叫杨蕴,家人都希望兄妹两个长大以后可以成为有涵养不张扬的人。杨璞从小身体就不好,吃什么就拉什么,营养一点也不吸收,身体极其瘦小,头发黄黄的,大家都开玩笑的叫他小黄毛。最令杨爸爸和杨妈妈担心的是杨璞一直到三岁都还不会说话,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以及幼儿园的老师都担心他会不会是个哑巴,谁也不会想到,杨璞会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而且还成为了国脚。从  相似文献   

7.
我们习拳术已经有三四十年了,曾学过螳螂拳、长拳、八极、八卦、形意和太极拳,武术教学也已二十三年,在教学和习练中发现练武术的孩子和练舞蹈的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气质,一看就知道有别于其他孩子。练武术的孩子看上去威武挺拔、凛凛正气,跳舞的孩子是柔美秀气、盈盈婀娜。  相似文献   

8.
李雪     
《篮球》2007,(2)
美丽点评:和大多数的北京孩子一样,李雪从小就被父母塞到了各个补习班。所以,当这个青春靓丽的时尚女孩儿说她会画画、写书法、弹钢琴,甚至还练过田径,并且是一名软件工程师的时候,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时代变了,漂亮女孩儿也开始读书了!  相似文献   

9.
俞京羽头发长长的,问他是不是学李小龙,他笑着摇头。 俞京羽在和平里一小上四年级。每个礼拜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和周六上午,他都要到东单体育馆练武术,从不落课。小京羽的学校在和平里,而训练在东单,每天放学他都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坐上地铁,在路上就要花小一个钟头。每天训练两个半小时,回到家怎么着也得八点多了,他说:“如果学校留的作业多的话,就得晚点儿睡了。” 问小京羽为什么练武术,“练武术好呗”,他说:一开始吧,我爸让我练爬杆,说如果我爬到顶,就奖给我一块巧克力派。然后我爸又让我练胳臂、压腿,后来就来这儿练…  相似文献   

10.
江津从小训练就非常刻苦,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从不叫苦。那时,爸爸领着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半开始训练,夏天还好说,冬天五点半时天还没有亮,谁也不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更何况是几个孩子。可是江家的孩子却不一样,一个冬夜,小江津睁开朦胧的双眼对爸爸说:“爸爸,咱们该去训练了吧?”爸爸看了看表,才夜里两点多,便对小江津说:“还早呢,你们再睡一会儿吧!”孩子们又睡了,可江津的爸爸妈妈却怎么也睡不着了,心里一阵酸楚。他们都还是5、6岁的  相似文献   

11.
我小的时候和我童年的玩伴罗德林、罗德贵很要好,经常和他哥俩到他们外公家里玩,他外公那时开了个诊所,经常有跌打损伤的人来找他外公看伤。看他的外公教很多人练摔跤觉得很好玩,有时也跟着比划,也经常拿着大棒、小棒、花砖之类的器械玩,慢慢的就喜欢上了摔跤。在闲暇之余,他外公也时常指点我们练基本功。我那时早晨五点钟时常去位于瑞金二路的大院练功,罗氏哥俩的挑蹦子练得相当完美,有一种舞蹈艺术的感觉,由于力量没有我大,在实战中经常输给我,但我的基本功动作没有他们哥俩标准,他外公就时常在教大人们的空闲时间纠正我的动作,罗的小姨也经常指点我们。记得他外公挂在墙上的拇指粗的铁链子,中间已经磨得只有筷子那么粗细,闪闪发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那时根本没有想到他们的外公就是威震武林、赫赫有名的佟忠义大师,他的小姨就是1948年民国全运会夺得过女子摔跤冠军的佟佩云。等后来长大了才知道佟忠义在武林界的地位。有这么一位大师成为我的启蒙教练真是我的荣幸。下面是我根据武林前辈和师兄们的回忆和有关资料整理成此文,以悼先师英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与苏克聊天     
我是先知道苏克,才知道克罗地亚的,是苏克使克罗地亚扬名。 苏克的父亲是前南斯拉夫最好的铅球运动员之一,地中海运动会的金牌得主,欧洲第4名;苏克的母亲是位妇科大夫,“我妈妈也喜欢体育,那就是和我一起‘练拳击’”,说到这里苏克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的姐姐是前南斯拉夫女排国手;叔叔是克罗地亚女排的教练,也是意大利女排甲级队中身价最高的教练之一。小时候,苏克打手球,玩篮球,练排球……还练射击,但足球踢得最多。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是追星族,搜集球星的照片,学着球星的样子踢球。“那时我爸爸拿我寻开心:你练这练那,永远也拿不到我所得到的奖牌数——最坏的是,我爸爸说对  相似文献   

13.
杨晨于1974年1月17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老百姓家中,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的工人,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更别提有现在的成就了。杨晨的父亲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对足球尤为喜爱,经常领着杨晨去球场看球,渐渐的,年少的杨晨也喜欢上了足球运动。杨晨坦言,当初接触足球只是觉得好玩,可以和小朋友凑在一起热闹热闹,根本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再加上爸爸也特别喜欢踢球,一有时间就领着他去比试比试,渐渐的自己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杨晨认为小时侯自己的足球启蒙教练是父亲,虽然那时父亲并不能教给杨晨非常正规的基本技术、传授什么过人技巧,更谈不上讲解什么战术意识,只能是带  相似文献   

14.
刘晓宇10岁开始练球,用他自己话说:"因为我爸爸喜欢篮球";用他父亲的话说:"这孩子小时候身体太弱了。"父子间的争论不会有结果。10岁的刘晓宇被父亲经常带到球场,边看边练篮球的同时,家里安排刘晓宇练田径,主攻项目是跳高。这让刘晓宇从小就具备了超越同龄人的出色身体素质。因为自己的父母在参加工作前都是正规的大学生,所以他俩对刘晓宇的期望是:通过打篮球锻炼身体,通过打球培养孩子正确  相似文献   

15.
6月29日,王皓和闫博雅在长春举行婚礼。闫博雅小王皓4岁,总政歌舞团舞蹈演员。拍摄本期杂志封面的时候,与王皓提起最近经常看的娱乐节目,问他,“你想参加哪个?”面对这样的玩笑,王皓笑得特别灿烂,看着坐在不远处化妆的闫博雅得意地回答:“当然是《舞林争霸》那种跳舞的节目,我们家有专业老师啊。”  相似文献   

16.
远赴英国 1998年8月9日,孙继海离开大连,经北京飞往英国伦敦,实现了他到国外踢球的梦想。作为他的父亲,我为他能走出这一步而高兴,他的梦想也是我们全家人多年的心愿。 我们曾经听孙继海说过,英国的水晶宫俱乐部有可能和他签约,北京的高德公司正在进行洽商,但我们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成行了。当他踏上行程时,我们没有准备。那几天他特别兴奋,还多少有点紧张。他说他到英国签了协议就回来,只要一个星期。我们只给了他1000美元,他走时只提了一个小运动包,连衣服、用品都没有带够。范志毅的父母都到北京送  相似文献   

17.
徐弘,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显得十分威武。他待人热情诚恳,没有一丁点所谓明星的色彩。徐弘出生在体育世家,父母当年均是排球运动员,哥哥徐弢年龄很小就练起了足球。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徐弘喜欢上了体育。5岁那年,他开始练习乒乓球,凭着灵气和勤奋,他的乒乓球技术突飞猛进,曾站在大连市少年单打冠军的领奖台上。小徐弘那时躇踌满志,他的目标是像郭跃华、蔡振华那样,去夺取世界冠军。凭徐弘的天分和毅力,打进国家乒乓球队并非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8.
功夫练上身     
林文辉 《精武》2010,(3):71-71
无论形意拳还是太极拳都要求锻炼内气,所以其都是内家拳,但是,如何能将这种功夫练上身呢?有人说练站桩就可以了。其实站桩只是基本功,站死桩的人实在太多了,可惜最后功夫还是没有上身。所以除了站桩以外,还要配合动功的练习,形意拳和太极拳就是很好的动桩练功法。  相似文献   

19.
1987年4月3日14点50分,协和医院的妇产科一阵啼哭,又一个小宝贝诞生了,这就是我──智怡。我出生征一个去福的家庭。爸爸妈妈一直精心地呵护着我。在我4岁的时候,爸爸开始让我学小提琴。爸爸一直严格地要求我。那时我错误地把爸爸称为法西斯,因为每当我练琴的时候,他都拿着小棒子之类的东西在旁边盯着,我只要犯了一点错误,他就用小棒子打我的手。俗话说:“打是疼,骂是爱。”爸爸因为非常爱我,所以才对我这样严格。爸爸的心血没有白费,我曾荣获南级小提言比赛的三者奖,并获中央琶乐学院的八级证书。不过,从小最吸引我的是武术…  相似文献   

20.
人穷志不穷的小佳一 提起邵佳一的成长经历,那绝对可以用酸甜苦辣来形容。邵佳一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中,在他还小的时候家里收入特别有限,父母的工资都不高,家中的一半收入都用在邵佳一在足球学校的开支上了。剩下的一半除了要养活一家人以外,还要给佳一的哥哥交学费、照顾老人。按照佳一母亲的话说,我从来没有计划过怎么花钱,因为那时的钱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没有办法有什么计划,感觉什么地方都需要花钱。 从上小学开始,佳一他们这群小球员就开始住校了,每个星期三允许家长去探望一次,那天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不仅可以见到父母,还可以吃到父母从家里带来的许多好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