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记得二○○三年底赴台交流时,在乘游览车往宝岛南部的路上,老家在鹿港的施哲雄老师问我:『你知道在台湾把花生叫土豆吗?』我听了不由愣愣地反问:『那土豆叫什么啊?』施老师听了我的问话也愣住了,顿了一下说:『台湾叫洋芋,大陆叫马铃薯吧?』我说:『马铃薯是学名,在北方大多叫土豆,在南方也有叫洋芋.』这让我想起上小学时听老师讲过花生也叫『土兜』.  相似文献   

2.
我原是坐着火车准备回太行山老家探亲的,那里有我80多岁的老娘需要照顾,中途我在火车上接到《采写编》编辑赵晓蕊女士的电话,问我是否接到忻州日报的传真,问我打算不打算参加太行山论坛。说心里话,我是赞成这个论坛的,这个论坛还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我以前曾参加过这个论坛,论坛给我的印象是货真价实,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鲁国,我的老家.这里还延续着千百年来的老传统,那就是春节磕头. 我这31年的人生历程里,每年的春节都是在千里之外的鲁西南老家度过的.无论多么繁忙也无论多么劳累,只要能在除夕赶到老家,再过上个正月初一,那就完成了一个心愿.不为别的,除了陪陪老人、全家团聚之外,更让人难舍的还是那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磕头.  相似文献   

4.
张先生名清源,甘肃武山人,家在农村,是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最后一年,我从老家陕北米脂县报考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兰州艺术学院文学系.  相似文献   

5.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那里,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自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不仅在我国各地民间广泛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亦有所闻。洪洞县大槐树何以使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追溯那扶老携幼,挥泪离乡的移民往事。  相似文献   

6.
用身体验才能用心体会中央电视台一名记者在"新春走基层"中,曾坐火车再转长途汽车跟拍一个小姑娘从北京回河南老家,她陪小姑娘聊了一路.第二天,那个小姑娘给她发短信说,"谢谢你陪了我一天,让旅途不那么孤单.我以为记者只会问问题不会聊天,原来你们也会聊天呀."这个例子挺让人感慨.记者会跟家里人、朋友、同事聊天,可为什么一拿起话筒就不会了呢?关键在于关注点放在哪儿?关心的是片子,还是采访对象?是把采访对象当作关心的主体,还是只当成报道中的论据?  相似文献   

7.
乡亲们,大家好! 我的老家是山东蓬莱,今天到这里来我很高兴,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从曾祖父、祖父、父亲到我四代在北京,山东那时候比较穷,到北京打工。我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到了外国,问我是哪儿的人,我说是中国山东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学会抓线索     
两年来,我在编辑之余采写了近两百篇稿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偶然间抓的线索。去年8月的一天晚上,我到一位朋友家里玩,他拿出苹果招待我。吃苹果的时候,我顺便问了一句:“这苹果是哪里产的?”他说:“是我老家双沟。”我感到吃惊,“怎么?双沟也产这么好的苹果!”他向我解释说:“那里有4000多亩苹果园,原来产量一直很低,后来在县科委指导下,用三年时间进行了全面改造,今年高产片苹果的亩产量达到了  相似文献   

9.
我老家在长沙市东北郊安沙镇,离市区60多里.我就读的小学名为时中小学,位于离镇八里地的朱家祖屋——棠坡,这里是朱镕基的老家. 朱家原是大户,从前清时起就有名.棠坡时中小学是长沙县东边乡下有名的小学,由朱家出资兴办.  相似文献   

10.
体味爷爷     
爷爷在走完他95年的历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爷爷一生没住过医院.去年11月,得知爷爷生病的消息后,我不顾差途的疲惫,匆匆赶回老家,送他到医院看病,离开他时我心里总不踏实,两天后我再次回到乡下老家,看爷爷病情有所好转,才放心地回到单位.谁知4天后的一个下午,家里打来电话,说爷爷不行了,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赶回家时,爷爷已安祥地离去.我抱着爷爷左摸右看,怎么也不相信爷爷就这样地走了,他是那样平静和安祥,分明就是劳累一天后晚歇睡熟了.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14日下午,我和大众日报记王学从河北省易县出发,前往在巴基斯坦被绑架的中国人质王鹏的老家——塘湖镇南柳泉村采访(前一天,我们已经去过王家,夜宿易县)。近16时,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凤凰卫视的同行给我打来电话,称人质刚刚被解救出来,问王鹏的家人是否已得到消息。  相似文献   

12.
当我在记者与编辑岗位上安顿就绪后,忽然收到我二姐夫杨殿甲一封来信.信上说,他巳奉命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姐姐与两个外甥女也巳由山东老家被接到南京,因为多年未谋面,要我去南京见见面.  相似文献   

13.
随笔     
身怀六甲 今年夏天孕妇多得让人起疑。一位孕妇解释说,明年是羊年,大家觉得羊年不好,所以都想在马年内把孩子怀上并生出来。我没有问她为什么羊年不好,他们中这些禁忌一般都很无聊,如摩托车牌号4不如8好之类。而且我就是属羊的,以我妈妈的精明,而允许这件事发生,说明这不是故老相传而近乎空穴来风。我也没有问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提早而不是推迟,这显然并不是马和猴之间的问题。能顺便契合一下早生贵子的祝辞,违拗一下刷上老家山墙的标语,对谁都是个轻松的决定,何爽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园地     
写新闻,让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张法祥作为一个记者或通讯员,必须“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看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张口勤问,心里要想此事有无意义,算不算新闻,有意义算新闻就要勤动手,把它写出来。我在延津县广播电视局上班,老家距离县城20公里,来回要路过文岩渠大桥和一个砖瓦场。一次我骑车路过这里时,看到文岩渠中沉淀的黄河淤泥被拉到砖瓦场堆积得像座小山,下车一问才知道这是该砖瓦场用来烧砖的。我想,别人烧砖都是用地下黏土,毁坏耕地,但他们用黄河淤泥烧砖,一可节约能源,变废为宝,二可不毁耕地,如…  相似文献   

15.
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脚下的长沙人杰地灵,魅力无穷.在省委宣传部好友热情倡导下,我来到了离市区不远的许光达将军"老家"东乡萝卜冲.  相似文献   

16.
又一次回到了乡下老家。乡下老家,永远是抚慰我心灵的地方。正是稻花飘香时节.天空湛蓝明净,隐隐地,空气中迷漫着稻花的馨香,走进田垅阡陌,轻轻呼吸着这久违的气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7.
赵德铭 《今传媒》2009,(11):55-55
陕西作家方英文曾写过一篇题为<看病>的幽默小品文,该文中说,有一位患者到医院去看病,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吸烟,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喝酒,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跳舞,患者说,我不会.医生又问他说,你会不会玩女人,患者说,我更不会.医生听后生气地说,既然你什么都不会,还活在世上干什么,你这病也不用看了,回去吧!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因为一次采访任务需要报名,我在报社各个楼层的处室之间跑手续.在电梯里偶遇一位前辈,看到拿着各种表格的我,他低声问:“你要辞职了?”我问前辈何出此言,前辈分外严肃地说,在这个报社坐电梯上上下下的,如果不是编辑要签版,就是记者要辞职了.  相似文献   

19.
1938年鬼子打南京,苏北盐城高级中学只好解散了.我回到老家阜宁,家乡的<淮滨日报>正缺少编辑,我被约去帮忙.每天晚上收听广播,主持人一条新闻念三遍,我记录下来,编上题目,送到排字房,变成明天报上抗战报道的消息.这是我接触新闻工作的开始,当时我才十五岁,高中二年级没有读完.  相似文献   

20.
    
狗是对主人最忠诚的动物,我本人非常喜欢它. 我家就养了一条大黄狗,非常懂事,它能听懂你所说的话.有一次,在老家,该吃饭了,家人把菜和馒头端到堂屋里(客厅),然后,大家都去厨房端稀饭,堂屋里没一个人.这下好了,它的机会来了,眼睛溜溜的,四处看看,见眼下无人,便轻手轻脚地跑进堂屋里.我连忙喊:"狐狸(它的名字).你给我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