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技术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是专利、论文等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技术发展趋向于局部改进和渐进创新,少见原创性的技术创新,这实质上是技术领域的内卷化。面对技术内卷的涌现蔓延,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提是对其进行科学测度。为科学测度技术内卷,避免专利数量的过快增长干扰研究,从专利类别分析入手开展研究;将发明专利划分为基本专利和同族专利,同族专利是围绕基本专利衍生形成的,反映领域技术的细微改进和渐进创新;选择同族专利为突破口,研究构建测度内卷的技术内卷指数。然后,以化学电池技术为研究样本,针对长周期的技术发展过程,运用研究构建的技术内卷指数,定量测度和划分技术内卷的演进阶段,分析得出技术内卷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2.
专利族作为专利文献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之一,在当前的世界知识产权大氛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同族专利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语言障碍;其次,同族专利可以提供有关该相同发明主题的最新技术发展、法律状态和经济情报:最后,同族专利也可以为专利机构审批专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专利申请和专利诉讼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有必要厘清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专利申请和专利诉讼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表明专利申请与专利诉讼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分析表明,专利申请与专利诉讼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其中,专利申请对专利诉讼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专利申请的增加将导致专利诉讼在未来的涌现;与此同时,专利诉讼对专利申请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专利诉讼的增加将促使专利权人提出更多的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4.
张玉蓉  祝靖雨 《情报杂志》2022,41(2):104-111,103
[研究目的]相较于实体企业,NPE企业的专利诉讼行为将对被诉企业造成更大的威胁。近几年,在以标准为基础的信息通信行业中,鉴于标准必要专利的高价值性,NPE的标准必要专利诉讼尤为突出。通过研究这种诉讼行为,有利于企业从源头上进行提前预警和防范,有效规避诉讼风险。[研究方法]通过近三年在信息通信行业中NPE利用标准必要专利所发起的40个诉讼案例为研究样本,建立TOE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析在信息通信行业NPE频发标准必要专利诉讼的影响因素,利用不同因素的条件组合探讨企业面临NPE的诉讼风险。[研究结论]NPE商业模式、NPE企业规模、被诉企业规模、诉讼国家法律对NPE的友好度、专利有效性和专利必要性均为信息通信行业中NPE提出标准必要专利诉讼的充分条件。规模越小的投机型NPE企业,最有可能针对大规模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发起诉讼。其次,当信息通信行业企业规模越大时,NPE企业的专利有效且为必要时,法院所在国家的法律对NPE企业较友好时,也容易引发标准必要专利诉讼。当被诉企业规模大,NPE企业规模小且NPE拥有的专利被无效的可能性大时,即使法律对其诉讼有优势,一般也不会发起诉讼,此时诉讼风险最小。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生态位理论,对华为公司与无线星球公司、美国数字交互公司的标准必要专利诉讼案件进行研究,从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三方面出发,对涉案企业在专利诉讼中采取的诉讼策略进行分析,最后为标准必要专利企业的专利诉讼提供策略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专利侵权案件逐年高速增长,频繁的专利侵权诉讼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针对专利诉讼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专利司法保护制度下的企业专利诉讼决策行为,然后建立了专利诉讼风险分析模型,以侵权人败诉率、赔偿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我国专利诉讼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专利类型、权利要求数、原告的类别、案件的审级等变量对侵权人败诉率有显著影响。专利类型、侵权行为数量、请求赔偿额、诉讼地区、诉讼年份变量对赔偿额有显著影响。提出了基于专利诉讼风险分析的企业专利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玉蓉  袁春生  余翔 《科研管理》2010,31(4):119-126
摘要:为探讨金融商业方法专利诉讼策略,本文研究了专利价值和专利公开程度对金融企业专利诉讼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价值越大的专利或公开越多的专利,诉讼的可能性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专利公开对诉讼行为的影响因专利价值不同而有所差异。当专利价值较低时,该专利引证的专利技术文献越多,专利权利人提起诉讼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首先,梳理并总结国内外核心专利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国外学者主要通过专利引文、同族专利大小、权利要求数及专利诉讼4个指标来识别核心专利,国内学者主要通过专利引文、同族专利大小、布拉德福德定律和综合指标来识别核心专利;国外学者未给出核心专利的定义,国内学者给出了核心专利的定义。然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核心专利的概念,将一定时期某技术领域内具备一定竞争力和/或市场价值的专利称为核心专利;并假设这些专利与其他专利相比具有某种特殊属性,可以从专利文献信息中分离出来,称这种分离方法为核心专利识别。最后,提出采用综合指标识别核心专利,采用客观方法确定核心专利指标权重,并基于时域和技术领域开展核心专利指标效力研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黄继东 《情报科学》2002,20(7):717-718
本文阐述了同族专利的意义和信息的价值,并探讨了同族专利信息的检索方法,重点介绍了利用Internet检索同族专利的方法,为我国企业获取同族专利信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标准与专利融合的现代趋势下,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生态位理论,采用双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为公司与无线星球公司、美国数字交互公司的标准必要专利诉讼案件进行研究,从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三方面出发,对涉案企业在专利诉讼中采取的诉讼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标准必要专利企业在应对专利诉讼时会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和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出发采取一系列诉讼策略.因此,提出标准必要专利企业在面临竞争对手的诉讼时需要时刻关注自身在环境中的地位与状态,根据自身的资源及能力寻找与自身相匹配的生存力策略,如可以采取诉讼反击策略进行自我维护,以体现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力与改造力.  相似文献   

11.
李黎明 《科研管理》2021,42(12):135-144
    加强专利司法保护就是激励创新,专利诉讼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专利经济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00—2018年我国涉外发明专利民事案件为样本,构建动态效应模型,重点考察涉诉后不同规模被告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差异。研究发现:(1)涉外专利诉讼会提升我国被告企业的专利申请质量,而且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质量的改进效果更明显;(2)与专利申请质量变化不同,涉外专利诉讼发起后,小微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而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基本不受影响;(3)考虑创新能力异质性,小微企业涉诉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倒U型增长关系。创新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涉诉后专利申请更活跃,但受限于经济效率影响,从诉讼后第五年开始,企业专利申请质量不再正向增长。  相似文献   

12.
毛昊  尹志锋 《科研管理》2019,40(4):190-202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我国专利诉讼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大量出现借助同一专利反复发起诉讼的情况。基于2000-2014年我国专利民事侵权诉讼数据,本文识别出发生过多次诉讼的专利,并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及诉讼结果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第一,与美国进入庭审阶段的多次诉讼发起人多为败诉不同,我国多次诉讼专利原告在进入庭审阶段后通常胜诉,尽管停止侵权诉求(取得市场禁令)更容易获得法院支持,但损害赔偿金额却未与多次诉讼产生显著的正相关性(表现为负相关)。第二,我国专利诉讼案件中大量使用了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但在控制年度、产业、地区等变量后,发明专利被用于多次诉讼的倾向显著更高,这与总体诉讼样本中涉及发明的比重不高形成了鲜明反差。第三,多次诉讼专利具有地区和行业集中特征,东部出现多次诉讼专利的概率较小,制药、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产生多次诉讼专利的概率显著低于传统制造与机械行业。本文的实践应用价值和政策指向在于,通过对多次诉讼专利的分析为解决我国本土重复侵权、策略性商业维权以及可能的专利滥诉和司法逆向选择问题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张米尔  国伟  曲宁 《科研管理》2018,39(1):135-142
近年来,专利陷阱及后续的专利诉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日益凸显,应对这一态势的重要手段是专利预警。专利申请书是最早公开的专利文献,以此为突破口,对申请书的特征字段进行分析,构建申请特征与专利诉讼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权利要求数、引用专利数和技术宽度与专利诉讼发生概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是与专利诉讼密切相关的关键特征。因此,针对目标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可以此回归模型为定量分析工具,筛选出易引发诉讼的高风险专利,从而利用最早公开的申请信息开展专利预警。  相似文献   

14.
张米尔  国伟  李海鹏 《科研管理》2016,37(6):127-133
近年来,专利诉讼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深刻影响着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的格局。以智能手机产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揭示诉讼主体间的复杂关系,比较分析诉讼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诉讼主体的关键特征,并对诉讼主体进行类型划分。研究表明,诉讼主体在起诉频度、被诉频度和网络位置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在领先企业和追赶企业以外,还存在两类被忽视的诉讼主体,主要为从事专利运营的专业机构;应对专利诉讼不但要重视传统的行业竞争者,而且要高度警惕以上非传统的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国多数企业醉心于创新数量的累积而普遍缺乏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本文基于政治嵌入视角,考察民营企业如何在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间进行选择决策。采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民营企业数据,研究发现:拥有直接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策略性创新而排斥高质量的实质性创新,表明与政府“过度亲密”(亲而不清)的政企关系是企业创新的“诅咒”;拥有间接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对两类创新都有偏好,但更倾向于选择实质性创新,表明与政府“适度亲密”(即亲又清)的政企关系是企业创新的“福音”。民营企业的上述选择决策会受到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发展水平、企业与中央的行政层级距离的影响。本文从政企关系视角阐释了我国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不匹配问题,揭示了构建“亲”“清”新型政企关系对激发高质量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导民营企业进行正确的创新战略选择决策。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字化创新的商业模式,已然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而随着产业数字化趋势越发明显,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以及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创新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影响其在市场上能否获得先发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大势所趋”下,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影响企业绩效的具体路径。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的46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对理论模型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柔性中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数字化显著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柔性之间的关系,也显著调节商业模式创新经由战略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间接效应,表现为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战略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就越强。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战略柔性,以更好地适应动态环境,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7.
杨张博  王钦 《科研管理》2022,43(7):154-162
组织合作网络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两类相反的作用机制:网络闭合和网络开放。论文认为,哪种机制起作用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创新任务以及知识来源在网络中的位置。基于汤森路透、USPTO和Compustat三个数据库,论文构建1990-2001年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追踪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此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战略联盟网络密度增加和结构洞指标增加会负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数量,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网络结构调节着直接联盟关系和间接联盟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为研究科学与现有技术对中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促进传统产业对科学和现有技术的继承。本文以中药上市企业的中药专利数据为样本,使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和突变级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分析了中药继承对创新质量影响。发现专利引文数量对创新质量有稳健的消极影响,跨技术领域引证2004年后对创新质量有积极影响,科学引文数量对创新质量随时间由消极影响转变为积极影响,技术标准和古代医药典籍在2003-2004年对创新质量有积极影响,现代医药图书在整体上对创新质量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资源基础观和成长曲线模型,考察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下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社群内结构动态(群内稳定、群内扩张)和社群间结构动态(群间扩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SDC数据库、USPTO、JPO、EPO以及样本企业所在国家专利数据库,以通信设备领域的联盟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导入期,企业群间扩张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在技术成长期,企业群间扩张以及保持群内稳定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在技术成熟期,企业群内稳定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群内扩张与群间扩张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通过调整创新合作网络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青  王燕灵  杨伟 《科研管理》2020,41(7):120-129
 基于国家创新和数字化战略的考虑,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数字化投入,力求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目前,在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领域还缺乏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特别是县(区、市)层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2015-2017年浙江省73个县(区、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化接入、装备、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四个方面实证研究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数字化接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区域数字化装备、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推进区域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但需注意协调在不同数字化投入方向上的资源投入不足和过度投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