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说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找不到直观有趣的切入口而停留在对小说肤浅宽泛的解读上,如果能抓住小说中作者特意设置的“物象梗”,从前后语境的关联中探索物象的指涉意义,就可以直指小说的人物个性和深层主旨,从而达成深度理解。基于这种认知,教师在开展小说教学时要能够甄别文本中的物象梗,抓住其中具有教学价值的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设置情境任务顺利搭建起小说教学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正>小说中的物象,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火、钥匙、酒葫芦、花枪、解腕尖刀、大石头等物象,《老人与海(节选)》中的渔叉、船桨、刀子、舵柄、手柄、鲨鱼、风等,可谓丰富多元,恰如白居易《金针诗格》评述诗歌中的意象“象,谓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虫鱼、草木之类是也”一样,物象不仅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符号特征”,也是解读小说和教学时不应忽视的一把金钥匙——不论是传统小说,还是现代小说。细品陈叶老师这堂课,对小说教学有以下启示: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对小说中出现的"路"、"花"、"枯草"、"乌鸦"等物象进行了详细分析,课后思考题中也有所涉及,而对小说中出现的另一些物象"灯盏"、"灯笼"、"狗"、"茶桌"、"夹被"等几乎没有分析,但是这些物象在小说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读  相似文献   

4.
赖雯雯 《读写月报》2023,(27):28-31
<正>物象是小说的基本元素,是客观事物,也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主要指小说中出现的道具、物件等。以往我们的小说教学都离不开人物、环境和情节这三个要素,物象其实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信息。在语文教育学习实践中,笔者发现课文《孔乙己》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都有同质的物象值得关注——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标志性衣衫“长衫”以及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别里科夫的“套子”。在两位作家的笔下,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中,原型化的重要途径,是将现实的人事物象与原型意象彼此交融,或者将原型意象"置换变形",使它与现实人事物象巧妙叠合。原型象征的创造,使作品与人类无限的记忆建立了深层的联系,小说就具有更加丰富而深广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韫 《现代语文》2008,(1):54-55
宗璞在小说<红豆>中通过红豆、雪花、夹竹桃等一系列物象的运用,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并在小说中营造了一种浪漫、诗意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巴金小说的激情风格首先表现为强烈主观情感的抒发,这决定了其小说物象突出的主观色彩;其次表现为作家情感表达方式的直露,又形成了物象运用的体系化特征,即通过对某些物象的反复运用而形成一种核心物象,在其周围聚集起一系列与主观情感相对应的同义或反义物象,形成具有内在情感张力的物象体系。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劳仑斯的小说创作中,彻底地摒弃了旧的传统小说模式,开创了新的小说模式,主要表现为象征的神秘性和语言的意象化。象征的神秘性:他的象征注重表达人物内心瞬息感受和直觉的心灵震颤。语言的意象化:劳仑斯小说语言的描述性、客观性依然存在,但意象化、感悟性的趋向是十分明显的;用语言去描绘环境、物象,环境、物象的真实性减弱,迫使读者去感悟、体验小说的环境、物象、主题。  相似文献   

11.
1920年代女作家群小说物象分实象、比象、兴象三类,又以兴象为主,其中季节、水及花草树木等物象所占比重较大。实象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比象在小说中的各类功能虽得到初步把握,但有待进一步拓展。物象的运用,明显地影响到女作家群小说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艺术教学是一种技术层面教学,注重对客观可视物象的准确描摹,充其量是一种带着激情的物象塑造,而精神层面教学是基于对物象所唤起的精神情绪、以及在情绪推动下所获得的感受力、领悟力以及表现力训练,笔者希望通过艺术教学训练手段的拓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强烈唤醒和充分激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的物象造形追求意象造形,那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绘画的表现提到"传神"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形态,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境。造型是中国画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中国画造形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对造形教学产生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古典诗词的鉴赏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得体会。一.积累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诗词鉴赏中涉及到的术语很多,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物象、意象和意境。这三者之中,"物象"是诗歌的基础,"意象"是诗意的深化,"意境"是诗情的升华。鉴赏诗词,就是要紧紧抓住"物象",分析其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精神,从  相似文献   

15.
运河是徐则臣小说中或显或隐的存在,船是与运河相关的重要书写指向。在其诸多小说中,船不仅承担交通功能,更是丰沛审美意蕴的能指。徐则臣小说中的船,既以旧的缓慢姿态与火车汽车等现代机械交通相映照,又在悠远飘荡中以古典的他者视角寄意着浪漫审美。近期“鹤顶侦探”系列则以摩托艇、赌船等物象架构,赋予小说传奇色彩,呈现出某种审美超越。总体而言,徐则臣小说中的船,在缓慢流动中不断与其他物象进行着审美互动,参与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形成自足的审美建构,从而指向彼岸的理想世界,小说由此呈现出更为丰厚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张承志的《黑骏马》与马尔扎克《沙漠里的爱情》是两篇理性较浓的小说,小说在对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探寻方面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触及到相关的物象描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美感效应。在情感的流向上,两部作品也有相似的情感流程,使小说产生了一种诗意美。  相似文献   

17.
在素描基础教学中作为基础的素描是用来熟悉、研究物体造型结构的一种艺术方法;作为素描的基础不是光线与明暗,而是物体的真实结构.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也并不只是在技巧上如何表现物象,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通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它强调的是对物象本质特征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倾向的作家,时间的飞快流逝经常成为她的小说的主题,因此也就出现了众多时间性场景的描述。其中以服饰、镜子等物象为代表的"隐性时间"和以时钟、月亮等物象为代表的"显性时间",在这些时间性场景中尤为突出。张爱玲正是借助这些不同的物象,表达了她对时间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课程中引入电影资源,创设教材文本与电影视听文本对照研习的教学情境,运用电影资源补充小说文本空白、提供背景知识、历史场景、人物及物象特征,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进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高尚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短篇小说清新晓畅,秀雅隽永,不仅描写作为小说客观物象的自然景物,而且还描写作为小说主体的充满丰富情感的人物的活动。美的自然物象随着富有情感的人的活动而不断流动,人移景变,景随人移,其中流动的画面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