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宣武教育》2005,(9):45-46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黑色批评”会使学生觉得尴尬、难堪,甚至是羞辱,而且还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走路”。还有一种批评是白色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地还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严厉惩罚,这种批评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白色评批”。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常常是周围的学生时不时地发出阵阵哄笑,而犯错的那个学生则羞得无地自容。这样的批评是对学生自尊的无情践踏,犹如挥之不去的黑色阴云笼罩在学生心头,因而被称之为“黑色批评”。  相似文献   

3.
一个有价值的批评应该是“绿色”的.它不仅能帮助、教育学生,而且还能警示、激励学生。“绿色批评”是在尊重学生前提下的一种艺术的批评方式,它避开狂风暴雨式的大声斥责,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教师膜拜“无批评教育”,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对学生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惩罚就是变相体罚。其实这是误读了惩罚的内涵。事实上,表扬与批评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不仅是教师一种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字经》中,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W3C规定的16种颜色为实验材料,采用问卷法、对偶实验法探讨了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大学生对课件前景色、颜色搭配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前景色的偏好顺序是黄色、白色、酸橙色、黑色、青色、红色、品红、银灰;最喜欢的10种颜色搭配是黑色-白色、红色-白色、品红色-白色、黄色-灰色、白色-藏青色、白色-绿色、青色-黑色、黄色-藏青色、黄色-栗色、黄色-绿色;无彩色成为大学生钟爱的颜包:亮度高色和前背景亮度差大的搭配受到学生们的偏爱。  相似文献   

6.
找错误     
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的颜色都不同,并且只能是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白色这6种颜色。如果满足:(1)红色的对面是黑色;(2)蓝色与白色相邻;(3)黄色与蓝色相邻。  相似文献   

7.
现在人们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难道批评不可以“绿色”吗?回顾、反思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但由于年龄还小,缺乏意志力和自制力,他们往往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过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做老师的一不必要大惊小怪,二更不要大做文章。小学生需要更多的是赞赏,但也需要批评。关键是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教师是选择责难和声色俱厉的批评方式,还是选择启发和严而不厉的“绿色的批评”方式,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后者。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五种“绿色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8.
说到批评,通常让人首先想到的是“严肃”、“严厉”之类的词语,而且在有些教师的心目中似乎有这样一种认识倾向:批评的效果取决于批评的“力度”,而批评的力度又取决于批评的“厉度”。采用这种“黑色批评”的老师虽然是出于促使盲生进步的好意,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绿色批评则是以人为中心,以师生之情唤起学生真心的“悔”,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尊重,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看题目,你也许会奇怪,黑板历来都是黑色,这还用问吗?不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的,黑板的颜色也在起变化。现在国内外许多学校已经采用墨绿色的黑板,“绿色”大有取代“黑色”之势。我们都知道,人们一般总是根据需要和颜色色调的特性来选用某种颜色的,比如,要给人以兴奋感,就采用暖色调的红、橙等颜色,要给人以宁静感,就采用冷色调的蓝、紫等颜色。黑色是灰暗色调,黑板如果选用黑色,不但会使人产生烦闷感,影响学习兴趣,而且黑色的物体,眼底成象不明晰,眼睛看久了会疲劳。黑板如果选用绿色,情况  相似文献   

11.
批评有颜色吗?当然有。———黑色批评。有位教师是这样批评学生的。有一个叫夏冬的学生有经常流鼻涕的毛病,老师在一次上课时提问他,可他答不上来,不停地用手抹鼻涕。于是老师讽刺他说:“夏冬啊,我看你不如回家去,找个叫‘春秋’的老婆,开个四季粉丝店算了。”话音刚落,全班顿时哄堂大笑,夏冬尴尬地低下了头。这则批评,对夏冬来说,简直称得上是金色童年的一次黑色遭遇。毫无疑问,这一遭遇既大大刺伤了他的自尊心,甚至也有可能会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中国有句俗话“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如果教师的批评方式不…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绿色批评则是以人为中心,以师生之情唤起学生真心的“悔”,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尊重,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像一束阳光照亮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它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抚平学生失败的忧虑;它像一泓清采浸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养料。绿色批评提倡:理解、关爱、宽容和  相似文献   

13.
报刊撷英     
提倡“环保批评”批评是有颜色的吗?有的。一位教师批评学生时爱用“警告”一词。“我警告你,以后不许再迟到”、“我警告你,假如再讲话,别怪我不客气”之类的话语常出于其口,于是学生称之为“红色警告”。如果说警告型的批评是红色的,那么嘲讽挖苦型的批评对学生来说,则是黑色的了。有位叫夏冬的学生有流鼻涕的毛病,有次上课,老师提问他,见他答不出来,光用手抹鼻涕,就说:“夏冬呀,我看你不如回家找个叫春秋的老婆,开个‘四季粉丝店’算了。”此话一出,全班大笑,也许这位老师对自己的黑色幽默颇感得意,但这无疑会深深伤及…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讲究教学艺术,但这种艺术不像银屏艺术那样容易被人们发现,只有通过精细地挖掘和探讨,才能体会到。板书艺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艺术性较强的板书,不仅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清楚透彻、记忆牢固,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一种艺术美的感受。如教《奇特的激光》一文,可用白、蓝两种颜色的粉笔写出题目,让学生说哪个颜色的板书最醒目,学生答是白色。这时老师提示:因为白和黑是一组对比色,以黑衬白,使白的更醒目,这便是“对比”的效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说明方法就是“对比”。大家…  相似文献   

15.
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言行,通常需要运用批评的武器,使其得到改正。教师的批评,不应是大声叱责,也不应挖苦讽刺,更不应拍桌打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应,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应中丧失殆尽。”由此可见,教师的批评方式如果粗鲁,不但不能使其改正错误,相反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可见,批评不单是一种武器,而且也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6.
石文涛 《中国教师》2004,(10):51-53
常听老师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重不得轻不得,我们还能不能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学生犯了错还要不要惩罚?其实,“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马卡连柯)。但现今教师对惩罚普遍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悦纳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属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的现代性与人文性相背离;惩罚就是变相体罚。事实上,教师承担着教育管理的职责和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不仅是一种当然的权利,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惩…  相似文献   

17.
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言行,通常需要运用批评的武器,使其得到改正。教师的批评,不应是大声叱责,也不应挖苦讽刺,更不应拍桌打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应,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应中丧失殆尽。”由此可见,教师的批评方式如果粗鲁,不但不能使其改正错误,相反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可见,批评不单是一种武器,而且也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8.
有些教师认为严就是爱,在学生犯错后,不顾学生犯错的原因,不分青红皂白,板着脸教训、批评、惩罚学生。却忘了学生在受罚以后心理会受到损害,形成自我否定意识,产生抑郁、退缩、胆小等心理问题,弄不好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唐世林 《湖南教育》2009,(11):31-31
面对犯错学生,教师如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同换一种方式去批评教育,往往会取得“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批评效果。 假褒真贬——批评的话表扬说。有学生抄袭了《作文选集》,评讲时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想这位同学一定查找了不少资料,肯定读了《作文选集》。多读书是好事,对于写作文很有帮助,可以寻词摘句,可不能过多地引用啊。”  相似文献   

20.
教师言语批评,是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言语行为。时下,由于教师批评不当,引发的师生之间的矛盾、语言冲突,甚至是身体冲突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成长期,犯错不可避免,教师如何对犯错学生进行引导,实施批评,使其认识自己的错误,达到批评效果,显得尤为关键。孔子的言语思想是其言语交际与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饱含丰富可行的批评之道,对提高教师言语批评的实效性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