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爱因斯坦的思想看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以爱因斯坦的思想为出发点,研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哲学是科学之母,科学在正确的认识论指导下发展,相反,科学的发展又促进哲学的发展;更进一步,思辨不仅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而且被认为是包括科学理论在内的一切理论思维的本质;科学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葛长虹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9S):110-110,231
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两个维度,梳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通过阐述科学史在科学哲学研究中地住和作用,强调科学史的史实和案例研究,对于匡正自然辩证法领域的思辨倾向、促进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哲学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论的说明并没有达到其预期效果。库恩的研究把科学哲学从认识论范畴放大到社会学和史学范畴,科学哲学由此步入后库恩时代。库恩之后的社会建构论认为科学知识是由社会因素建构起来的,稍晚的“科学的文化研究”是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的深化和延伸。上世纪末兴起的分科化的科学哲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生物学哲学,它的研究带有明显的描述性。  相似文献   

4.
合作研究及其认识论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现代科学中,合作研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如何对这种社会现象作出认识论评价,而不是新一代科学社会学的描述,这是当代科学哲学和社会认识论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做出这种尝试。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研究对于"技术哲学"与"哲学认识论"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现代信息技术朝着一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撑。国内外学者基于信息技术哲学来探讨当代认识论的研究路向大致有三种:一是从信息技术哲学出发引申或拓展到对当代认识论问题进行探讨;二是从作为哲学元理论的认识论出发拓展到信息技术哲学的研究;三是将认识论哲学与信息技术哲学作为并列重要的理论基架"直接"研究信息技术的认识论问题。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系统探讨中国与西方的信息技术发展史,强化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的历史维度;进一步打开"技术黑箱",基于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纲领,全面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各子领域诸多更"具体"的认识论问题,丰富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6.
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为现实中的科学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但笛卡儿以来的近代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范式下进行的,其辩护属于认知合理性的范畴。具体而言,这种科学合理性辩护以主、客体二分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论证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实在论与方法论合理性。但这种认知模式的合理性论证一直局限于理论思维范围之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论哲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生活世界”开始进入科学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两个维度,梳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通过阐述科学史在科学哲学研究中地位和作用,强调科学史的史实和案例研究,对于匡正自然辩证法领域的思辨倾向、促进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在21世纪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这是当前国内外科学哲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对此,笔者认为,科学哲学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沉寂与酝酿之后,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研究纲领开始转型的迹象,即科学哲学开始从历史主义向自然主义和自然化认识论的方向演变,这种转变暗示了两种研究进路:首先,在本体论层面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跳离出来,转而关注外延更大的自然主义,这样就有效地回避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长期争论所导致的僵持状态;其二,在认识论上,以自然化认识论为主要的理论旨趣。通过这样的梳理,就可以清晰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科…  相似文献   

9.
1987年,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不再从属于哲学,但它还是会受到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或唯心论哲学的束缚。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两者结合起来,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对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系统科学在哲学认识论领域所引起的震憾,可能是本世纪哲学革命每次发生格式塔转换中最具根本性的转换,也是本世纪下半叶哲学认识沦变革中最后一次变革.从系统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系统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以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试图利用经验和数理逻辑为工具给科学制定出一套理性的规范方法,以便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科学的合理性问题。但这种规范主义很快为奎因、库恩等人所批判,科学哲学逐渐从逻辑主义过渡到了"后经验主义"。后经验主义在科学认识论的研究理路上突出的表现为自然主义和规范主义认识论两种路线的对立。我们将针对上述问题,初步理清20世纪以来科学认识研究所形成的这两条的进路,分析它们的理论特点及其局限性,以期揭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知识社会学的工作,科学哲学的研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广泛语境中的经验研究,使得所有传统认识论的范畴,如知识、理性、真理、发现、发明、证据、论证、实验、观察、专家、实验室、工具、想象、重复、规律等等,都进入到历史与社会的分析语境之中,科学哲学家被迫接受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所崇尚的经验研究。这样,科学的历史图景便面临无法回避的社会学重建,科学哲学的理性重建也面临强纲领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发起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由柯瓦雷开创的西方科学思想史流派在科学史发展中具有上承“内史”、下接“外史”的关键作用。柯瓦雷以现象学、历史语境方法和科学、哲学与宗教相结合的整体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对西方科学思想史进行了成功的哲学建构,形成了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柯瓦雷范式。  相似文献   

14.
拉卡托斯作为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的提出对促进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文章试图从认识论解释学有关文本的观点与拉卡托斯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理论特别是对后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哲学的西方思想根源,介绍了它的经验主义、统一科学和价值自由等主要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四种观念和六大研究论域。文章认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哲学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增强社会科学实践方法论的自我意识,重新定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理论。由于它的产生,才实现了哲学发展中质的飞跃,完成了哲学的革命性的变革,使哲学变成了具有科学形态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从阶级属性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创造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崭新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创立一个与以往一切剥削阶级思想体系都不同的、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全面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下)指出社会认识论是人类知识探索过程中深入到社会实践的诉求,是人类认识深化的实现机制.文章最后揭示了在当代知识背景下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意义.文章认为,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对于"社会"概念的界定和深化,认识论研究方向的明确化,哲学方法论的丰富和多元化,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补充,以及中国语境下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促进,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需要的哲学透视连珩,杨森(一)在关于人类需要的种种表述与论述中,经济学从生产和消费的方面研究需要;心理学从个人活动及其动机方面研究需要;美学从审美活动与审美动机的关系方面研究需要;社会学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研究需要。那么作为哲学认识论,如何看待需...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以科学为研究对象,也就必然要把科学文化纳入到其研究的领域中。无论是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还是科学的哲学(Scientific Philosophy)都是在科学为主导的社会里人们对科学的一种哲学反思,这种反思过程也就是科学文化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主义转向之后,科学哲学面临着采用工具主义合理性还是接受历史主义而放弃对合理性追求的两难局面,造成了所谓的科学合理性危机。但是,这种两选一的对立局面建立在错误的理论预设之上。超越这种对立局面首先要求不再将科学合理性建立在某些普遍适用的规则之上,其次要求扩展对科学实践中的认识论规范的理解。以实践为中心的科学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地理解认知规范的可能性,从而建立一种与历史主义相容的科学合理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