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茂钱  蔡民生 《收藏》2012,(11):64-67
瓯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早期青瓷窑,其与越窑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它的烧造工艺跟越窑相近。从胎质看,越窑、瓯窑都属灰白胎,但瓯窑胎色较浅,越窑胎色为青灰色或青黄色。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10)
正浙江,自五代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上林湖越窑在朝廷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逐步淡出宫廷视线,至南宋时明停烧。此时,以越窑为主的浙江优秀窑工汇聚龙泉一带,传承浙江青瓷的烧造工艺。早期龙泉窑,有的与瓯窑相似,有的有越窑的风格,也有的有婺州窑的特点,大量器物中,可以看到越窑、瓯窑、婺州窑等浙江窑系的烧造工艺、纹饰刀法和青釉色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都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杨丽亚 《收藏界》2012,(2):59-62
南宋官窑最早记载见于《垣斋笔衡》:"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北宋官窑就是汝窑,  相似文献   

4.
叶碧泉  杜文 《收藏》2007,(12):73-75
龙泉窑是享誉海内外的青瓷名窑,烧造历史从五代至清代,窑业虽历经兴衰,但从未间断过。龙泉窑以其独有的梅子青、粉青瓷器闻名于世。五代、北宋龙泉青瓷与越窑相似而又有自身特色,南宋龙泉青瓷以简洁、优美的造型与如玉似翠的釉色著称,元明龙泉青瓷胎体厚重、造型多变。在龙泉窑各个窑区中,最能代表龙泉釉色之美的是大窑,最能代表五代、北宋龙泉窑工艺水平的是金村窑,最能代表哥窑、官窑风格的是溪口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最能代表元明时期龙泉窑纹饰之美的安福窑的真实面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6.
孟耀虎 《收藏》2007,(11):70-71
临汾古称平阳,平阳窑在今临汾龙祠、峪里一带,窑区范围较大。平阳窑在早期文献资料中未见记载,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记述:“平阳窑,在山西平阳,宋时所建。其胎与釉皆白中闪黄,微具土色,而制皆仿北定居多,故又称日土定。平阳真者,其胎之色纯似黄土,其质在半瓷半瓦之间;其釉光而且润,细而发黄,多有蛇纹开片。”许氏所说平阳窑白瓷的胎釉之色和今天的考古发现相近,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8,(12)
正长沙窑是我国唐代一个著名的古瓷窑,上溯初唐,中后渐盛,晚唐鼎峰,五代衰落。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和石渚湖两个地区,依山临江,交通方便。唐代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陶瓷制作也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出现了以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为代表的两大特色,号称"南青北白"。而地处当时丘陵腹地、经济相对落后的湖南燃起冲天窑火,横空出世了精美的彩瓷——长沙窑。长沙窑为何能与唐代名品"越青"和"邢白"媲美?长沙窑的技工们创造性地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突了单色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南青北白  相似文献   

8.
明“文魁星斗图”青花碗一对,高5.6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8厘米。侈口,深弧腹,圈足,白色胎,胎质细薄坚致,可见青花纹饰中的不同色阶,有浓、淡几个层次,所用应为晚明时的“浙料”。从绘画手法上看,采用“单线平涂法”,青料平涂超过轮廓线,这正是晚明时期青花描绘纹饰  相似文献   

9.
叶茂钱  蔡民生 《收藏界》2013,(10):64-68
一、瓯窑的历史沿革 瓯窑历史悠久。在晚商和西周时期,浙江的温州、永嘉、瑞安、乐清、泰顺等地就出现了原始瓷。六朝时期,瓯窑得到了迅速发展,制瓷技术提高。瓯窑制瓷技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趋成熟,生产工艺达到繁盛。从出土遗留瓯窑器物看,两晋、唐、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瓷枕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古代瓷窑如越窑、邢窑、长沙窑、寿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汝窑、磁州窑、井陉窑、长治窑等均烧造瓷枕,其中,宋金元时期河北磁州窑生产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磁州窑中仅瓷枕一类的造型就有圆形、腰形、长方形、如意形、兽形、人形等多样,纹饰题材丰富,涉及人物风景、动物花鸟、诗词格赋、建筑图案等内容,画面简洁生动,平易近人。装饰多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进行布局,纹饰洒脱活泼,突  相似文献   

11.
王依农 《收藏》2020,(4):14-17
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一例褐釉贴塑人物大罐,此罐器高达73.2厘米,撇口粗短颈,肩设六系,系端贴有"王"字虎面,系间贴塑折枝菊花,腹部上下两周卷草,内饰主题纹饰,以刻塑并用:塑为山峦、人物、景物;刻则用于山石、云雾、花草等细节处。褐色釉,釉不及底,粗砂胎。(图1)此罐所用主题纹饰为经典的景德镇青花风格,多见于15世纪(图2、3、4)。因云漫其后,作为画面的主要布景。  相似文献   

12.
刻划花     
划花是陶瓷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尚未干透的陶瓷胚胎表面,用工具浅划出线条组成花纹。最早见于唐代越州(今浙江余姚)的越窑,盘、碗内面有线条较粗的纹饰。五代至宋初,划花线条纤细,题材更加丰富,定窑白瓷大量使用划花,景德镇窑影青釉瓷的主要装饰也采用划花、印花。宋代的青白釉注·注盌(T166—1,图1)造型和谐俏丽,装饰典雅秀美,注碗的莲瓣上划有流畅的如意纹,斟注的小壶上有六棱划线。宋代磁州窑的珍珠地双虎纹瓶(T62—1,图2)以划花为主图,正在搏击的老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言及"南青",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越窑。毕竟,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代表了当时南方青瓷的最高工艺成就,尤其是两个高峰期:汉晋时期、晚唐至北宋中期。在这两个高峰期之间,也就是六朝至唐初(5~7世纪初),是越窑的发展低谷。地处湘江沿岸、掌握了青瓷烧造工艺的岳州窑与洪州窑迅速崛起,成为了这一时期南方  相似文献   

14.
吴艺娟  陈国珠  杨美双 《收藏》2012,(11):62-65
青花瓷是清代德化窑中数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是一种釉下彩绘,含氧化钴的矿石作为颜料,在瓷器的生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釉下的钴料在高温下烧成后呈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由于淘洗不精,色调青中泛黑、泛灰,且略有晕散,但色调浓重,描绘的图案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吴艺娟  杨美双 《收藏》2012,(6):62-65
青花瓷是清代德化窑中数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是一种釉下彩绘,含氧化钻的矿石作为颜料,在瓷器的生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釉下的钻料在高温下烧成后呈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由于淘洗不精,色调青中泛黑、泛灰,且略有晕散,但色调浓重,描绘的图案具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相似文献   

16.
王勇刚 《收藏》2010,(10):63-63
民间收藏的这件三彩折枝海棠纹陶枕为六角箱形。枕长29厘米,宽11.5厘米,厚8.5厘米。泥质红陶,胎色浅红,陶质坚硬,外施较厚的粉白色化妆土。枕面呈六角梯形,前部微下凹,四周稍高。枕面开光亦为六边梯形,施墨绿色釉,开光内压印折枝海棠花叶纹,整个图案色彩清丽,纹饰写实。海棠花叶两侧各有一白色云纹装饰。  相似文献   

17.
四、胎质与釉色广元窑常见的釉色有黑色、酱色、绿色、黄色、白色及其他色釉,以黑色釉和酱色釉为主,黄色釉和白色釉及其他釉均较少。黑色釉大致可分四类不同的呈色:1.乌黑色:乌黑如漆,黑亮莹润,光  相似文献   

18.
《收藏界》2007,(10)
宋代是我国瓷业必盛时期,大江南北窑场众多。由于各地自然气候、地理环境、资源材质、工艺制作、烧成技术不同,各窑场产品的装饰艺术也丰富多彩,千峰翠色的越窑,雨过天晴的汝窑,晶莹润泽的官窑,金丝铁线的哥窑,纹样雄奇的磁州窑等,几大名窑争艳斗丽。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吸收和借鉴了各名窑的艺术手法,结合本地制瓷胎士釉料的特  相似文献   

19.
杜文 《收藏》2008,(9):40-42
从目前黄堡窑址的发掘看,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唐代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此外,还烧制有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我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时代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段。瓷器有黑、白、青、黄褐、花、茶叶末、外白内黑、外青内黑等单色釉和复色釉瓷,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青釉黑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白釉褐绿彩等高温彩瓷,以及唐三彩、低温单彩釉和琉璃瓦等。  相似文献   

20.
伍秋鹏 《收藏界》2013,(9):61-64
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烧制贡瓷的瓷窑有浙江越窑、龙泉窑、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邓窑(内乡大窑店窑)、陕西耀州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建窑等。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瓷业发达,窑场众多,从现已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