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正确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中存在着微观的不平衡和宏观的平衡、绝对不平衡和相对平衡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大范围和长时间来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是认为物质生产发展带来艺术生产的发展;这种宏观的大体平衡表现为微观的不平衡,相对的平衡表现为绝对的不平衡,这种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既要看到艺术生产受物质生产制约,又要反对简单平衡论;从更长时间、更大范围承认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发展大体平衡关系是唯物的,而从偶然性和绝对意义的角度承认两者的不平衡关系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是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的研究为基础的。马克思坚持从特定的历史形态、生产方式出发,既阐明了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最终决定作用,又看到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阐明不平衡关系存在的原因,从而揭示了艺术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意义在于:首先,让我们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去分析与理解艺术;其次,让我们可以从分析物质生产的本质着手分析艺术生产的本质,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的何去何从做出选择;第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不可避免地要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艺术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真正发生关系的开始,人们生产什么和怎么样生产都会对自然界造成相应的影响。但当前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中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生产不正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源上影响着全球的生态环境。而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是揭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秘钥。因此,我们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从生产正义视角出发寻求缓和及解决生态环境破坏的途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恰当地表述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关系。希腊艺术的繁荣就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把"艺术生产"作为人异化的生产方式来认识只是研究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个角度,不能完全解释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也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马克思"艺术生产不平衡"的判断,不应从艺术和社会条件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应从如何审美及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艺术是人把握世界的实践方式,目的是实现人自由的本质,审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对象化世界的水平及为对象化所付出努力的反思。艺术的意义是展现人自由自觉的能力,这不仅为审美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当代文化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到来,引起了社会各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生产理论方面也不例外。生产主体的转移:由从前以农民或工人阶级为主体转向以智识分子为主体;生产性质的转变:由“实物生产”向“虚物生产”为主并结合“实物生产”转变;生产资料由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的主导地位;以及生产过程和生产遗留问题都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文论观点。这种"不平衡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相适应关系",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酝酿并深深根植于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之中;同时,希腊神话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所散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是对这一关系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8.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提出,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其反动性和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一理论中关于应当把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作为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联系起来考虑,注意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强调这两种生产的增长要平衡以及对人口生产的“道德抑制”的思想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论述及由此引发的“希腊难题”,是其艺术生产理论中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本质主义的抽象追问之间的逻辑悖论是此一难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重点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为框架,与马克思提出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关系形成呼应,用这种新的方法证明一定的文学艺术同处在某一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力相适合。从两个方面考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关系的规律。一是我们应该用主客观分析的方法进行人类学的思考,二是我们应该用形而上学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社会历史考察。重点从第一方面进行讨论,对当时人类的心灵和社会形态加以关照,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透彻的现代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解读产教融合培养生态相关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以调研为依据分析了地方院校教育专业存在的相关问题,发现产教融合生态供需失衡,产教融合生态机制缺失,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欠佳,产教融合生态位趋同。基于协同机理探求地方院校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生态链的优化,即基于协同共赢机制的生态链优化,基于政校联动的产教生态链优化,基于生态位的协作生态链优化。最后,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地方院校教育专业产教融合培养生态。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众多理论在实践层面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不例外。共产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提出了"无穷无尽"的生产力要求和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要求。而生态文明理论则又要求人们最大程度上地实现节约化生产。在西方思想家的错误理解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论存在着一种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至上的生产主义思想,于是在他们的理解中共产主义社会与生态文明在生产层面便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本文旨在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并以此阐明笔者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3.
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和张艺谋等人导演的“印象系列”都大量使用各地民族元素进行艺术创作。文章将二者视作“文化生产”的呈现方式,指出文化生产使民族资源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新生,但又存在着被误读、利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对文学本质进行界说,就是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涉到不同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建构文学的艺术生产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文学本体论。以此透视"审美意识形态"论,可以发现,无论是审美意识还是意识形态,都不构成文学的本体,它们都可以纳入文学的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本体论缺陷。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不同路径和方式继承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其中本雅明技术决定的艺术生产论改变了文学艺术的构成方式及其与大众的关系,为现代艺术发展指明了一个目标,即如何处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体现出对文化现实和政治处境的关注,预示着有界的文学向无边的文化推进。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到文化的"政治实践"变迁所引起的文学媒介化与文学边界的移动反映了传统文学的惯例、规则遭遇的解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的全面生产理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理论这一部分,而应该更强调精神生产在社会发展和人的本性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移动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移动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产教融合。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产教融合主要做法和特点,对移动应用技术专业设计并提出了"风车"模型及其阶段化实施方案,初步构建了适合移动应用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对文学本质进行界说,就是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涉不同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建构文学的艺术生产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文学本体论。以此透视"审美意识形态"论,可以发现,无论是审美意识还是意识形态,都不构成文学的本体,它们都可以纳入文学的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本体论缺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安全生产刑事立法采用的是“事故型”的模式,注重抽象的报应和预防。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的刑事责任应具有多维性的内涵和变革的视角,其含义是指犯罪人因其安全生产犯罪行为而承担的以预防、修复和惩罚为目标的刑事处罚。我国安全生产刑事责任的立法应该通过防线前移、增加及完善有关刑法条文、将赔偿入刑和实行双罚制等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以一种强势姿态入驻人们的生活,多元化网络环境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系列疑问:网络是否成为脱离实际生活空间的独立体?它是否仅仅独立于某台电脑,而不被社会生活所浸染?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反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它使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使“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著名论断得到了新的适用,使社会“对话”成为可能,并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以一种更亲民、更生动的姿态走进人们视野中,而这些更易于被人们在潜意识中接受的改变,正是每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应该正视和重视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