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巧依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184-188
国内众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代工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来改变低端锁定、利润低下的困境。OEM企业转型需要市场、制度、企业能力等各种因素的配合,其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本是转型的重要战略条件。通过对音王集团从OEM到ODM再到OBM转型升级实践的研究,表明企业能否适应转型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本供给,以及现有的人力资本能否进行升级能力适配,关系到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成败。基于案例提出了代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要求。  相似文献   

2.
程聪  张颖  陈盈 《软科学》2015,(1):20-23
以东菱凯琴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梳理出了东菱凯琴从OEM阶段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到ODM阶段重视工业设计创新、再到OBM阶段塑造企业品牌的转型升级路径,总结出东菱凯琴"聚焦战略+创新设计+国际化"为核心的企业升级战略架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两家本土代工企业的探索性研究表明,代工企业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创新投入,并通过合作研发、"先模仿后赶超"以及创业学习等战略创业行为规避资金、人才短缺的瓶颈,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企业家创新理念与机会感知能力是代工企业实施上述战略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鼓励创新、务实执着的企业文化强化,调节了代工企业战略创业行为与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两家本土代工企业的探索性研究表明,代工企业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创新投入,并通过合作研发、"先模仿后赶超"以及创业学习等战略创业行为规避资金、人才短缺的瓶颈,推动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企业家创新理念与机会感知能力是代工企业实施上述战略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鼓励创新、务实执着的企业文化强化,调节了代工企业战略创业行为与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态能力范式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S集团从代工(OEM)向自主品牌生产(OBM)成功转型升级中资源基础的转变过程,总结提出针对科技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跨人资与战略学科视角,对广东4家大型外资代工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比较分析在华OEM业者,如何制定劳动力升级创新战略,解决价值链转型升级面临的"技工荒"困境。研究表明,新加坡资与台资OEM业者在转型升级路径,劳动力技能升级培训,激励考核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战略选择上有相当差异。结果显示,要根治技工荒必须有效整合政产学研金等资源,为OEM产业前景提供丰富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代工企业如何实现由OEM向ODM乃至OBM的战略升级?基于管理者认知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通过一个两阶段框架分析了代工企业在管理者认知的引导下,应用动态能力实现战略升级的基本过程。这一理论框架勾勒出两个升级阶段中管理者认知、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升级绩效四个构念具体维度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8.
杨桂菊  李斌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749-1759
三星曾以"三星即廉价"而闻名于发达国家,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濒临破产,但随后却迅速崛起,成为国际一流品牌。其历史背景和发展初级阶段与本土代工企业非常相近。为此,本研究对三星电子的品牌升级过程、机制与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代工企业需要在企业家精神的驱动下(WHY),在人才培养机制与企业文化的保障(How)之下,通过实施4W(WHAT,WHO,WHEN,WHERE)维度的10多种非研发创新行为,突破后发劣势,实现品牌升级。上述模型以360度视角全方位分析了代工企业品牌升级的创新行为。同时,从5W-1H的角度理清了创新行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以及行为的保障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该模型对5W-1H的各个维度的影响要素(19个)进行了细分,提供了代工企业评价与提升自身创新行为与能力的分析评价工具。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了非研发创新理论,对技术、人才与资金等资源不足的企业升级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前研究文献的总结整理,得到配套型企业转型升级存在产业集群发展、小规模精细化发展以及自有品牌(OBM)发展3种主要实现路径。研究建议配套企业应准确定位自己,在稳定OEM订单基础上培育自主技术产权优势,并积极寻求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外部知识吸收机制为切入点,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欠发达地区代工企业如何突破先验知识不足、学习投入资金缺乏的瓶颈,走出"知识吸收能力低-知识存量低"的恶性循环。研究发现,采取对委托企业知识的利用性学习机制进行"干中学"和"用中学",能以低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积累水平;随着代工企业由OEM向OEM/ODM/OBM的发展路径转型时,组织需要通过探索性学习机制吸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5,(8)
对三星电子的品牌升级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代工企业可以通过实施非研发创新行为推动品牌升级。同时还发现,获得式学习是代工企业实施非研发创新行为的重要驱动力,而企业的转化能力强化调节了代工企业获得式学习和非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OEM到ODM和OBM,反映了厂商在垂直价值链活动范围的扩大,也是经营升级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的必然.在整合相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探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OEM企业战略转型的基本路经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负责任创新和动态能力对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在实践中已逐步显现,但从理论上对负责任创新嵌入的动因、负责任创新与动态能力相互的影响机制以及对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路径的探讨仍然较少。本文以我国四家能源企业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程序与方法对上述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负责任创新嵌入能源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动因,是基于企业所受到的内部资源与发展压力和外部环境与竞争压力所致,但以制度响应嵌入外部压力为主要驱动力;负责任创新与企业动态能力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提升过程,二者动态提升推动了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是通过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所引领的两条主要路径实现的。同时,本文提出了负责任创新与动态能力协同驱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压力-行为/能力-绩效”理论模型。研究结论和理论模型有助于我国大型能源企业通过提高负责任创新和动态能力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于中国代工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能力转型与产业链升级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代工企业持续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全球价值链治理与本土市场技术积累阻隔的双重约束,使代工企业缺少转型与能力成长的内生空间。因此,需要在代工企业能力转型阻隔的条件下,从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构建代工企业能力转型与产业链升级的支撑机制,推动代工企业创新资源投入、技术能力、品牌与企业文化的持续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转型支撑机制构建的可能特征,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从全球学习的内向视角人手,探索中国企业全球学习的国内攻略模式,分析OEM中的互动型学习与知识吸收;在剖析微笑曲线的基础上设计我国企业从OEM到ODM的学习链接,进而制定国内企业从ODM跃升OBM的学习步骤与策略,提出了产业升级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胡查平  汪涛 《科研管理》2016,37(11):119-126
成功实施服务化战略转型的制造业企业究竟是怎样适应性的对服务化战略进行转型升级的?其基本演进路径又是怎样的?既往研究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和回答。本研究对3家本土服务化战略转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演进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结归纳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表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升级的过程,即是制造业企业在其"核心能力"介入市场竞争过程中存在诸多竞争性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升级其"服务化战略"的过程。与过往研究相比,本理论模型重在突出了战略升级阶段的核心能力是如何演进,以及每一演进阶段存在的问题又是如何推动制造业企业基于顾客视角对服务化战略实施升级的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大学城的聚集、互动效应和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面向广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新趋势,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厘清环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优势资源及其生态圈的内在机理,构建环广州大学城的"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孵化育成体系,包括从"创意萌芽—创业项目—初创企业—产业聚集"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进而提出通过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构建创新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和孵化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创新孵化国际化布局,从环广州大学城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内核系统提升到外核延伸拓展全程构建创新创业孵化运行机制,系统谋划区域创新发展新路径,将创新链更好地融入产业链,拓展科技创新孵化链条的辐射范围,破解科技创新价值困境,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刘海建 《科研管理》2015,36(7):122-129
本文首先对传统上本土企业"知识溢出"的思想进行质疑,认为代工企业存在学习失效。本文通过好孩子公司沿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案例,认为代工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组织学习模式的转化:从学习方向上来说成功地从外驱式学习转化为内省式学习、从学习方式上来说从单一的探索式或利用式学习转化为两者均衡的双元学习。此过程中公司创业是制度保证。本文最后还强调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同步性,并对有些代工企业不成功的原因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选取三家加工贸易型企业和三家专业外贸公司进行跨案例研究,探讨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转型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分属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的两类外贸企业,分别采取自有品牌制造(OBM)、业务流程外包(BPO)等多种嵌入路径,通过价值链上下游嵌入、原价值链环节深度嵌入和新价值链嵌入三种方式实现全球价值链嵌入环节的改变与升级,同时带来外贸企业供应能力、交易复杂性和资源承诺等动态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和角色演变,实现国际化转型。基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升级—治理模式演化"的理论框架提炼出外贸企业的国际化转型过程;提出制造-服务一体化整合、低价值链高端嵌入两条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众创空间集群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亮  吴笙 《科研管理》2017,38(8):19-26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长廊"这一众创空间集聚区开展探索式理论建构分析,对众创空间服务区域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的"路径选择"、"机理链条"及"生态系统"的内在逻辑进行系统阐释。研究发现:众创空间扶植创业活动只是整个机理链的起点,在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培育下,创新网络与创业资源、科技产业的互动机制能够给区域经济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并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