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趣的影子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丰富认知经验,发展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自然界是幼儿的探索乐园,幼儿的认知经验与能力是在一系列的感知活动中逐渐获得和发展的。“影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存在于幼儿的生活周围,对于这一熟悉的现象,其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却使幼儿大为不解,诸如“为什么太阳出来才会有影子?”“房子的影子为什么会在地上?”“人的影子为什么会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等一系列问题塞满了孩子们的脑袋,并由此而产生了求知的…  相似文献   

2.
一、说影子1.自由说说影子。如 :有太阳的地方就会有影子 ;影子会变长变短 ;影子会跟着人走……2.看图说影子。出示课件 :你们看 ,太阳出来 ,小明的影子也就出来了。(1)看图认识生字“前、后”(“前、后”两字分别在小明的前后出现 ,以便学生理解方位)。拼一拼 ,读一读 ,想个办法记一记。(2)用上“前、后”说说影子和太阳的关系。(3)在小明的左右出现“左、右”两字 ,用上“左、右”说说影子和太阳的关系。3.同学们说得真好 ,老师也想来说说影子 ,请你仔细听听 ,老师哪里说得好。(师背诵课文《影子》)二、读《影子》1.…  相似文献   

3.
李强 《科学课》2009,(2):32-33
教材分析 《气温的变化》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对气温的测量与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活动:测量气温、观察百叶箱、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根据教材的安排,以让学生讨论“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为题引入,再观察百叶箱的构造,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气温的变化》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对气温的测量与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活动:测量气温、观察百叶箱、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根据教材的安排,以让学生讨论“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为题引入,再观察百叶箱的构造,  相似文献   

5.
《有趣的影子》是在大班进行的“做中学”系列教学活动 ,含有五个集体教学活动和若干个渗透性教学活动 :活动一 :我和影子捉迷藏活动二 :我和我的影子活动三 :赶不走的影子活动四 :会变的蝴蝶活动五 :娃娃的影子在哪里延伸活动一 :大影子和小影子延伸活动二 :美丽的影子活动一 :我和影子捉迷藏目的 :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 ,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材料及准备 :1 了解原有经验 ,让幼儿画出自己知道的影子 (见图 )。2 选择有阳光的日子 ,一间暗房 ,灯。过程 :1 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师 :你们见过影子吗 ?在哪里见过 ?幼 :见过。操…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与改进《气温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第四册(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涉及对气温的测量与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活动:测量气温、观察百叶箱、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并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教材提供了以某小学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作为原始资料来学习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把记录气温这个活动放到了课后延伸阶段。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尽合理。我们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应从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入手,再延伸到一周、一月、一年、几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气温的变化,其前提就是学生必须亲自经历一次测量和记录气温的活动,用自己记录的气温数…  相似文献   

7.
明天再来     
查一路 《良师》2011,(8):10-10
太阳下山了,我在大地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影子不见了。我哭着问妈妈:“为什么我不小心一抬头,地上的影子就不见了?”妈妈说:“影子跟太阳一起去睡觉了——明天再来。”  相似文献   

8.
“太阳高度与气温变化对比观测仪”的制作钟祥市张集小学吴定龙(431935)小学《自然》第五册“四季是怎么形成的”一课中讲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从而导致地球南部和北部的太阳高度不断变化,进而导致气温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我想了许多测量的办法。我到学校实验室去借太阳高度测量仪,巧得很,实验室的太阳高度测量仪都让其他同学借走了。科学老师告诉我:“利用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一样可以测量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的夹角来表示的。我找来了一块长方形木板,在木板上垂直钉一根铁钉,把它放在太阳下,先用直尺测量木板上的钉长,再量出钉子的影长,然后按观察记录的数字在纸上画出直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夹角的度数,这个夹角的度数就是此时此地的太阳高度。为了观察好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背景信息学科:艺术年级:三年级所用教材版本:新世纪版艺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影子》课时数:一课时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各种类型的艺术活动与各种人文教育素材的整合,了解影子的特点,知道光与影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形态。2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戏曲艺术皮影戏和《日出·印象》等中外艺术作品,了解光与影在艺术领域中的创造性表现形式,初步感知其中蕴涵的美感。3尝试进行剪影创作,体会创作的乐趣。(二)内容分析《影子》是新世纪版艺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设置了“形形色色的影子”、“影子戏…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开始。”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对“影子”和“我”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小朋友提出的很多疑问设计了本活动。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事物、现象的明显特征与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积累感性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1.录像准备(户外分组合作):“画影子”(两人或三人一组,合作轮流用粉笔在影子形成的地方,以绘画记录的形式,分别将早上、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的影子轮廓画下来);2.手电筒一个、指偶、一枝铅笔、一个杯子…  相似文献   

12.
小博士信箱     
我爸爸老是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是不是一年中“三九”天最冷呢? 湖南省不江县江一苇我国民间将冬至节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一个阶段9天,称作“冬九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9天至第27天称为“三九”。一年中,“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地面得到太阳热量最少,应该说一年之中最冷在“冬至”。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地面的气温冷暖不仅受太阳光线照射强弱的影响,而且还与地面散热  相似文献   

13.
影子     
小红伞、小绿伞、小黄伞和小黑伞聚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影子。小红伞说:“我的影子一定是红红的。”小绿伞说:“我的影子一定是绿绿的。”小黄伞说:“我的影子一定是黄黄的。”小黑伞说:“我的影子一定是黑黑的。”太阳出来了,伞儿们的影子映在地上,圆圆的,阴凉凉的。小红伞一看,愣住了;小绿伞一看,愣住了;小黄伞一看,愣住了;小黑伞一看,笑嘻嘻的……小朋友,他们只有一个说对了,那是谁呢?影子@古木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太阳和影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和月亮的移动》的第一课,是地球和宇宙部分的入门课,也是教材首次向学生介绍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对太阳和月亮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其中的许多奥妙并不了解。教师引领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通过画画、玩玩、议议、写写等形式的活动进行教学。经历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自我探究的过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活动,场地条件也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生会观察阳光下物…  相似文献   

15.
快乐的童年     
那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傍晚,妈妈总爱带我到路边玩。天快黑的时候,妈妈说:“太阳落山啦,我们回家吧!”我问妈妈:“太阳落到了哪座山后边呢?”星期六,我们带上水和面包出发了。到了山脚下,我看见山上长着碧绿的草与美丽的花儿,可我顾不上欣赏这美景,拼命往上攀。到了山顶上,我急忙向山沟一看,连太阳的影子都没有。这时,妈妈走过来问我捡到太阳没有,我说:“没有。”妈妈用树枝在地上画了大小三个圆,然后给我解释:“大圆圈是太阳,不大不小的圆圈是地球,小圆圈是月亮。”然后告诉我地球是怎样围着太阳转,月亮怎样围着地球转……哦!我明白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由照片或视频中太阳影子的变化规律确定拍摄地点的问题,先分析了太阳影子的形成原理,找出影子与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及物高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影子长度随日期时间、经纬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对三种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根据实测影子长度求位置、根据实测影子长度求位置及拍摄日期、根据视频中影子变化情况求位置及拍摄日期,实验表明该模型的建立合理,模型求解计算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主题来源阳光灿烂的午后,孩子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对影子产生了兴趣,他们边扭动身体边观察自己的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围绕影子展开了一番争论:梁飞:“看,我的影子多听话,我往哪儿去,它就跟我往哪儿去。”徐亚鹏:“我的影子也很听话,我做什么动作,它就做什么动作。”许浩:“我用脚使劲踩我的影子都不疼。”曹政:“快看,我站到老师的影子里,我的影子就不见了。”教师:“为什么我们会有影子呢?”姜旋:“因为影子是太阳光照的,咱们教室里没有太阳就没有影子。”李万博:“对,我妈妈也这么说,她还说太阳光有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省新华书店发行)七年级上册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的插图有误,书中158页上的月亮应该是下弦月,而不应该是上弦月。根据书中的语句:“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月亮和太阳同时悬挂在天上。”“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他[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不大工夫,那雾也退了。”显然,这里指的是早晨,而早晨的太阳和月亮在一起时,月亮应该是残月,不是有诗吗“杨柳岸晓…  相似文献   

19.
吴晓兰 《四川教育》2008,(12):44-44
下面是两位教师执教的北师大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我的影子》的片断。 【案例一】《我的影子》师:请孩子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出现了课文中“我”和爸爸在灯下的图片),这是什么?(影子)谁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美系。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