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生命桥》是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中第二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老羚羊在生死关头,毅然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帮助年轻羚羊飞跃悬崖求生的壮举。字里行间流  相似文献   

3.
柳华华 《贵州教育》2010,(24):39-41
教材分析 《感激生命》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的第一个活动主题《生命多么可贵》中的第一个板块。教材一共三页:第一页附有插图,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交流,家人给予我们的关爱;第二页是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以及活动:设计“爱心小卡片”;  相似文献   

4.
朱菁  李君 《生物学教学》2006,31(6):12-13
本文阐述了《生命科学》教学生命性的内涵;展示了探究性学习在提升《生命科学》教学生命性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旨在引起广大生物教师对探究性学习和《生命科学》教学生命性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节《生命的诞生》简要介绍了地球生命起源过程:从原始人气到有机分子、从有机分子到原始生命,并给出了部分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涉江采芙蓉》追求生命中的爱情,而不再只是寻求生活中的婚姻;《舟冉孤生竹》渴求生命不再寂寞,美人不再迟暮;《短歌行》曹操感生命短暂,叹壮志未酬,歌积极入世;《归因田居》陶潜知性本爱丘山,生命谊鲜活于桃源,归隐田园;《兰亭条序》王羲之明白死生大义,著文传世,启发我辈生之奥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是通过有效整合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来实现上述课教学目标的。  相似文献   

8.
师:童话王国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听说我们学习了《生命生命》一文,收获很大,想邀请我们四(1)班同学去做嘉宾,大家想不想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美丽的生命》。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分别由《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三个话题组成。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到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美丽的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呈现大自然中各种生命共生共存的美丽图画,让学生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命,用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分析《我从哪里来》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讲课场所为科技馆生命展区——生命的起源。本课利用馆内与教材相关展品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苏炳炎 《教师》2013,(34):51-52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加强生命教育的好工具,教师要把握《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教材内容要求,并以强烈的生命意识、神圣的职业感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努力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要综合运用体验、活动以及评价等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生命教育实效,让学生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生命价值引领,达成课程的生命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优越性1.运用多种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珍爱生命》一节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法轮功邪教分子引火自焚其亲人痛不欲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生命对于自己和亲人的重要性。通过播放《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片段,让学生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  相似文献   

14.
【教材依据】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中的第二个主题: 《我们的生命——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生命历程的活动,了解成长的不易, 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相似文献   

15.
在苏教版必修二的第一个专题《珍爱生命》中,编写者选取了《我与地坛》《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啼》等四篇文章,旨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学会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6.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从2016年9月开始,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开始使用统一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以替换原有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对比新旧教材内容,其中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篇幅,凸显了生命教育主题。在教学中如何提高生命教育实效性、发挥生命主题教育功能呢?  相似文献   

18.
曾永青 《江苏教育》2022,(24):63-66
<正>【设计理念】2021年11月15日,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其中,“珍爱生命”是核心要点。笔者根据《指南》中的学段要求,结合当前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设计活动放松、材料解读、风险分析、情景表演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美好而珍贵的,带领学生体验生命中的“脆弱”,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具有综合性质、关乎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学科之一,《生命·生态·安全》受到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多方重视。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学生全面了解生命健康以及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以情境教学法为例,深入分析情境教学法是如何应用于小学《生命·生态·安全》课堂当中的。  相似文献   

20.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着重突出了生命教育这一亮点。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