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蔡艳萍 《现代教学》2014,(10):25-25
综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点交叉、重复现象随手可拾,教师往往缺乏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把握,从而容易在教学中出现学科“各自为阵”的现象,导致知识点重复教学、学生负担加重、课时总量不够等问题。因此,我校审视各学科课程系统,尝试在国家课程中渗入“主题课程”元素,探索相关学科间打通与重组的行动方案,围绕主题进行相关单元的梳理与适度整合,形成将各学科优势融为一体的主题课程,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其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2.
宁阳县实验小学着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改革措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该校先后被命名为泰安市先进实验小学,泰安市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他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经验越来越受到省内外教育界的重视和称赞。 对课程动“手术” 宁阳实小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目标出发,构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形课程”的教学新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天天围着语数转,音体美劳看不见”的状况。 ——上好学科课,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各学科都注意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对思品课、劳动课、美术课这些“薄弱”学科采取了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北京物资学院是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就业工作着力打造“人才培养为导向”、“重点行业为依托”、“课程建设为主线”、“个性化辅导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特色化就业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娟平 《考试周刊》2009,(42):76-77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在高中数学教育实践中,“死记硬背”、“应试教育”和“压抑学生创新潜能”等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也使得数学成为高中学习负担最重的主要课程。如何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动机教育”的提出当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倾向的干扰,校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于是在教学上层层加码,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语、数学科成为支配学校课程的主旨,音、体、美,劳等课程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三偏”现象:偏重智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偏重考试科目(学生知识  相似文献   

6.
寒假以来,有不少家长反映少数非学历教育机构违反有关规定,举办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竞赛及相应的竞赛辅导班,利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将学生介绍到培训机构参加文化补习、学科类竞赛,与中小学校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培训等。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申明这些办学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学科应试竞争和赢利目的,违背了素质教育宗旨,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使有限的师资相对集中,缓解了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师资不足、学科不配套、课程难以开齐等一系列矛盾,也缩小了校际间的差距,推动了学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部分学生身心负担加重,部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学校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这些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纵观当前中学教育,似完美无授,实有若干失衡现象。所谓失衡,就是指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发展成长不能同步协调,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负荷失衡我国中小学生的负担本来已经过重.1994年国家教委曾通告全国:切实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为此高考还取消了生物学和地理学科的考试以期学生负担从中获得切实的祛轻。然而,近些年来,负担不但没有祛轻.反有加重的趋势。试看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要学19本课本和11本自测练习及掌握指导.共30本书.可估量到其负担之重。然而在星期天和寒暑假学生不分年级还要回校上课.是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引发高等学校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高等学校教师应针对学科背景差异和不同学科背景学生需求,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升“原理”课程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不少地区将初中毕业考试与升高中选拔考试合并(姑且称为毕业考与升学考的“两考合一”形式),并作为重要经验之一,大加褒奖,大有成为固定模式之势。笔者感到这种考试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不符,理由是:一、“两考合一”不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以为采用“两考合一”方式能使学生减少参考次数,从而减轻过重负担,这纯粹是倡导者的一相情愿。实际情况是,它非但没能减轻学生负担,反而加重了学习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的负担。因为,当今的初中升学竞争几乎达到白热化程度,面对“一考定终身”的巨大压力,许多学校都尽量压缩授新课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课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竞赛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减负”工作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在这里,笔者谈谈对学生学习负担问题的一些见解。学生的学习负担具有“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别”的特点,即学生的学习负担因城乡和区域间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为他们至少受以下三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一、受升学和就业竞争的影响不同在大、中城市及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如果你的学习成绩比不上别人,那么,在升学择校和就业方面的优势就有可能不如人家,成绩优秀者…  相似文献   

12.
黄正刚 《云南教育》2003,(33):26-27
目前各职业中学办学的竞争实质上是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而影响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校能否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质量的供需对路的技术人才。因此职工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突出,创业意识强的学生就成为学校立足之本和发展之力。而影响教学改革和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地设置各专业的课程是学生基础知识构建和专业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载体和纽带,是开展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教育部“九五”教材规划实施后,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了德育课程、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释放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信号,将对教育生态平衡产生深远影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显得尤为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强化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好。由此,以“双减”为契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小班化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终极的追求。我校围绕“生本教育”这一主题,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设置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开发和深入实施校本课程,设置了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以自主创编教材、拓展学科教学为目标的“天天微型课”和以彰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周末课程超市”和“五小”特色活动课程.不断追求“小班化”的课程理想.让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教学实践.推动师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兰驹同志说,有些教师从专署出的算术试题中“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努力补充教材,努力加重学生的负担”。但是作者不批判这种错误,反而借故夸大试题的影响,为那些单纯追求升学率而无限制地加重学生负担、围着招生试题转的学校和教师开脱责任。  相似文献   

16.
欧阳明 《师道》2014,(10):1-1
课程改革.不应是“革命”.而应是“改良.,'。现在许多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一说到课程开发,都一窝蜂地把别人开发的课程移植而来,不管适不适合本校学生需要就在本校实施,但并不是植根于本校的“校本课程”。其实校本课程一定要体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才有利于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一说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都想学习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上课”,其实在本校条件不具备时,还是不要盲目去“复制”.先把“班级授课”抓好也行。一说到打造高效课堂,都去模仿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不管学科特点、课的类型、学生状况,强行让学生“占领”课堂,让教师“靠边站”,其实有些课“先教后学”也未尝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的是“实际负担”过重,作业太多;有的是“实际负担”并不太重,而是心理上的压力太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何方?当然与学校有关,比如为了保证、提高升学率而任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我以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主要来自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18.
活动课程中竞争意识的培养杨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初步熟悉市场经济海洋的“水性”,以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建设要求的能力,显得日益重要。学校在优化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活动课程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利...  相似文献   

19.
廖冬莉 《学周刊C版》2011,(10):187-187
兰州女子中专是一所以“女生”“艺术”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让学生们毕业后顺利地就业.就必须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此就需要学校抓特色.从提高市场竞争力入手进行改革。在这样的情况下.走校本化的道路就成了必然。因此.我校积极尝试开展了“女生与女性意识”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20.
“减负”包括减轻学生的课业、精神、经济三种负担,而减轻与课程和教学密切相关的课业负担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必然引起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的加重。解决“减负”问题并非简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奏效的,它涉及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升学制度等诸多问题,是一个体现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问题。严格地讲,“减负”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素质教育取代功利教育,它需要一个漫长转变过程,但就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科目林立,应试学科繁多,学生负担沉重的现状,“减负”又刻不容缓。因此,本人认为实施综合课程开发是解决“减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