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证道书》是清代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版本,其特有的版本信息对后世影响极大。文章对《西游证道书》中《丘长春真君传》和"唐僧出身"故事的源头文献进行考证辨析,同时揭示其编撰者"移花接木"的行为和动机,以期为《西游记》版本传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前,笔者曾撰文提出,《西游补》作者不是董说,而是董说的父亲董斯张。主要证据有四:第一,《西游补》明崇祯刻本署"静啸斋主人著"。静啸斋是董斯张的室名别号,董斯张的诗文集多用静啸斋命名,如《静啸斋集》、《静啸斋存草》、《静啸斋遗文》。董斯张评点冯梦龙的散曲《怨离词》就用别号"静啸斋"。静啸斋与静啸斋主人实为同一人。第二,董斯张的好友闵元衢作《祭董遐周文》,明确记载董斯张曾作小说。祭文云:"假使伏生之年,其所著诗文以迄稗官,未知与用修、元美孰多,而乃月犯少微,偏应吴中也。胜可悼哉!""稗官"在  相似文献   

3.
编辑寄语     
续上期第二届"南图阅读节"专栏中刊载几位专家的发言,本期再发表几位专家对《西游记》的精深解读,以飨读者。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洪教授在主题论坛上论述的《<西游记>"全真之源"新证三则》,从《西游记》的文本入手,通过"心猿"、诗词术语,传道等三则例证,阐释了小说《西游记》与全真教的密切关联;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何锡章教授以《唐僧师徒结构的文化意义》为题揭示了《西游  相似文献   

4.
新版《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最后一部被翻拍的作品,电视剧热播后引来各种讨论和热议,本文试从受众接受心理方面来分析“新西游”受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中国孩子量身定做的首套少儿“贺岁书”,卡通版本的西游记连环画《开心西游》,最近在市场上闪亮登场。 《开心西游》是一套适合儿童阅读的新颖画本,包括《猴王出世》、《大闹天宫》、《唐僧收徒》、《人参果》等共10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京杂记》的作者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为刘歆所撰,葛洪所编集;其二,葛洪所编集,并托名于刘歆。文章赞同第二种观点,对之作了补论:一、葛洪《西京杂记跋》于理不通、疑点重重,不可作为论证《西京杂记》为刘歆撰的依据;二、"辨《尔雅》"条与刘歆的小学观相矛盾,也说明《西京杂记》当为托名于刘歆之所撰。  相似文献   

7.
阅读和研究《西游记》有诸多进入的维度。论文提出了"从天人的高度","从经典的广度","从佛道的深度"来解读《西游记》的观点。《西游记》所承载和表征的主要是佛教和道教之"道"。对《西游记》这样一部文学经典的最深入解读那一定是要落实到人性、人生上,从而彰显人性的良善、正道、正义。《西游记》中所体现的中国宗教多神崇拜和多神互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德宽容的特点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宋史全文》或称《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作者不明,是成书年代较早的一部编年体贯通北南两宋的史书。由于它的北宋部分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南宋高宗、孝宗部分与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和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南宋光宗、宁宗部分则与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和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而南宋理宗部分与佚名《宋季三朝政要》及《宋史·理宗本纪》  相似文献   

9.
在诸多解构《西游记》的电影中,声名最显赫、 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由刘镇伟执导、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次文化奇观. 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爱情故事令人为之垂泪,"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 我没有珍惜……" 这段经典台词, 曾经让无数男生折腰,令无数女生倾倒. 即便看了许多遍,也没有觉得厌烦,仍然能够大笑不已,又深深感动. 之后的岁月, 虽然刘镇伟妄图复制《大话西游》的辉煌,拍出《情癫大圣》《越光宝盒》《大话天仙》 等模仿之作以及续貂之作《大话西游 3》,周星驰也拍了解构西游文化,希望延续《大话西游》精髓的《西游·降魔篇》和《西游·伏妖篇》,但均无法达到《大话西游》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清代手抄本《西游记记》,作为晚出的《西游记》评点本,颇耐寻味。本来《西游记》的评点本极多。明末署名李卓吾评点的“李评本”往往借小说情节生发点染,“以痛哭流涕之心,为嬉笑怒骂之语。”(《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凡例》)其中不乏对作品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精彩处的点睛,也不乏对《西游记》美学价值的肯定。清初康熙间汪象旭的《西游证道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11.
《聊斋杂记》(以下简称“《杂记》”)与蒲松龄先生所著《聊斋志异》半部原稿(以下简称“《志异》半部原稿”)均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志异》半部原稿一九五五年已由文学古籍刊行社付诸影印,出版发行,而《杂记》自入藏原东北图书馆(现辽宁省图书馆)至今三十余年中,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除一些客观原因外,主要是由于三十余年来,《杂记》在真伪问题上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或否定。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六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刁云肢同志《蒲松龄的一部轶稿聊斋杂记》一文,这是目前第一篇专题介绍《杂记》的文章。作者在肯定《杂记》确为蒲氏“轶著”的前提下,对其内容作了简要介  相似文献   

12.
南宋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是两宋时期一部很有特点的杜诗注本,并在当时以及后代受到很大的关注。《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的版本,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宋版、元版、清版。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存在大量的道教修炼术语,与小说的扬佛抑道倾向产生了明显冲突。对这一关键现象,不少研究者、阅读者或回避解释,或视而不见。陈洪先生的《“西游”新说十三讲》旨在系统解决这一问题。书中指出,《西游记》先在元明之际有一个“全真化”环节,百余年后又有某写定者“去全真化”,因而形成了内在冲突明显而传世的文本。所以,应取“世代累积”的视角看待《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文本性质。只有理解了《西游记》的“全真之缘”,才能够对这部小说建立比较全面、谨严的认识。《“西游”新说十三讲》的学术考辨有助于打破学界认知误区,普通读者则从本书清晰的思路、明快的行文中也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4.
名著的情趣     
作者自幼就爱看小说。在古典小说之中.作者认为写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红楼梦》何以列为第一。待后再说,现在先谈《西游记》。  相似文献   

15.
贾立刚 《出版参考》2007,(10S):13-13
东方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看罢西游不成精》一书,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将《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通俗化、实用化、简洁化、幽默化,从社会生活和人性层面对《西游记》进行新颖解读,其中很多独特的观点是第一次提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孙楷第先生将《西游记》杂剧的作者归为杨景贤,因证据链上的缺陷,并没有成为定谳。《西游记》杂剧中存在的出发前求雨活动,显示出较早的时代特征;沙和尚早于猪八戒加入取经队伍的描写,也为元代及其以前的取经故事所特有。此外,就文本内容而言,《西游记》杂剧可以拆成多个单元故事,且这些故事各有其相对独立的元前来源。而通过对《西游记》杂剧命名及文献载录的考察,可以确定吴昌龄并非《西游记》杂剧的作者,杨景贤之说也值得怀疑。《西游记》杂剧可能是拼凑前人作品的产物,属于集体智慧,它的时代和作者问题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7.
改编小说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小说的改编,电视剧创作获得了丰富的内容资源,改编既是传播活动,也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构成了传播的基础。文章即以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为例,通过将两个不同年代改编的电视剧版本与《西游记》文本对比,从改编活动的内部阐释过程以及改编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理解其传播机制,以便能够进一步认识改编的过程,正确理解改编后不同版本电视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西京杂记》《续巳编》为明代隆庆年间刊行的文言小说,题杨穆、郎瑛著。目前可知此二书最早见于《类编古今名贤汇语》丛书,后又被节录、收入《说郛续》。明后期特别是入清以来,《说郛续》本被诸家书志沿录、注引不辍,然此二书之性质实大有问题。笔者今据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今贤汇说》《类编古今名贤汇语》,考证《西京杂记》《续巳编》为伪书。希望可以订正相关著录。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通讯员贾立刚)东方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看罢西游不成精》一书,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将《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通俗化、实用化、简洁化、幽默化,从社会生活和人性层面对《西游记》进行新颖解读,其中很多独特的观点是第一次提出。唐僧师徒一行代表了四大皆空,唐僧的法力正体现  相似文献   

20.
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封他为“弼马温”的故事。这一情节,是不是作者吴承恩凭空随意构想出来的? 近读宋代朱翌撰写的《猗觉寮杂记》,从中发现了答案。该书(卷下)在考证成语“死马医”的出处时,引用了《晋书》卷72中的一段故事,说猴子能够医治马病。由此看来,吴承恩让他笔下的孙悟空去当“弼马温”,可能有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