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京杂记》非葛洪伪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宏武 《图书馆杂志》2005,24(11):68-75
葛洪《西京杂记跋》所言真实可信。《西京杂记》一书,确系刘歆草创,经后汉三国时期的漫长流传,至葛洪始编集成书。其文本内容虽然已非刘氏之旧,但此书作为补遗之作的史料价值,决不可轻易否认;前人关于《西京杂记》系葛洪伪托的论断,也根本不能成立。葛洪自觉整理保存汉代逸史的学术功绩,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史记》成书到《汉书》问世,两汉历史叙事的视角,经历了由第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双重视角向单一的第三人称视角的转变,此后,《汉书》的叙事视角随同其他体例一起成为断代正史的定格,而《史记》及其续补之作的叙事视角,也相应地固定为西汉中后期特有的时代风尚。《西京杂记》文本明显的《史记》型叙事视角和选材取向,不仅与《汉书》以后《后汉书》、《三国志》等断代正史的叙事视角绝不相类,而且与《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博物志》、《搜神记》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视角明显不同,所以其原始文本的写作时代,应该就在西汉后期。这一结论与考古发现对《杂记》内容的印证等其它证据相结合,说明葛洪关于《杂记》文本源自刘歆的说法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3.
李宗山 《兰台世界》2012,(16):31-32
弹棋是西汉末年始流行的一种古代棋戏,最初主要在宫廷和士大夫中间盛行。关于弹棋最早文献记载始于东晋葛洪所辑《西京杂记》卷二:"(汉)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肤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指刘向)作弹棋以献,  相似文献   

4.
《出版视野》2010,(4):41-41
“明镜”出自晋代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一书。据该书记载:相传秦始皇得到一面长方形铜镜,高5尺9寸,宽4尺,表里明亮。据说此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并能照出人心中的邪念。因为此镜出于秦地,故被称为“秦镜”。秦始皇得到这面宝镜后,常用它来照宫中人,一旦发现了谁心存邪念,就严厉惩处。  相似文献   

5.
《西京杂记》(以下简称《杂记》)一书的作者及真伪,历来众说纷纭。清代以来,学界经过反复论证,认为梁武帝敕殷芸撰《小说》,皆抄撮故书,已引《杂记》甚多;殷芸、吴均二人同朝为官,同以博学知名,如果此书确系吴均依托,殷芸决不可能信为古书而加以抄撮;又殷芸的活动年代及年辈均先于萧贲,所以排除了吴均、萧贲编撰此书的可能。时至今日,虽然《杂记》是否确为  相似文献   

6.
《西京杂记》载有一则关于司马相如的重要材料: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其友盛览,字长通,牂柯名士,尝问以作赋。相如曰:"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览乃作《合组歌》、《列锦赋》而退,终身不复敢言作赋之心矣。这条记载向来被作为研究司马相如与汉代文质说的重要史料而加以引用,实际《西京杂记》这条记载不可信。按:梁殷芸辑《小  相似文献   

7.
《西京杂记》《续巳编》为明代隆庆年间刊行的文言小说,题杨穆、郎瑛著。目前可知此二书最早见于《类编古今名贤汇语》丛书,后又被节录、收入《说郛续》。明后期特别是入清以来,《说郛续》本被诸家书志沿录、注引不辍,然此二书之性质实大有问题。笔者今据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今贤汇说》《类编古今名贤汇语》,考证《西京杂记》《续巳编》为伪书。希望可以订正相关著录。  相似文献   

8.
《七略》系刘歆一己之力所创,之所以采用"六分法",是为了弘扬《周礼》经义,故比类《周礼》"六典"而六分群书,即治典:六艺略;教典:诸子略;礼典:诗赋略;政典:兵书略;刑典:术数略;事典:方技略。因而笔者的观点与现今目录学普遍采用的余嘉锡先生的观点相异。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刘歆《春秋左氏传条例》20卷,清人姚振宗认为乃汉郑兴所撰。《隋书·经籍志》亦著录《春秋左氏传条例》25卷,然不题作者。笔者认为此二《志》所著录之书本为一书,但非郑兴所作,而极有可能为汉代贾徽所作,并且贾氏之书乃继承发挥刘歆之学而来。  相似文献   

10.
西汉枚乘之子枚皋,才思敏捷,善为辞赋,从皇帝游,"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则"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西京杂记》云,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慢工质优,后人因此称为"枚速马工"或"马工枚速"。  相似文献   

11.
明镜高悬     
当你观看古装戏的时候,都会看到在公堂上挂着一块“明镜高悬”的匾额,你知道这是怎么来的吗? 据汉朝刘歆《西京杂记》说,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宫里,看到无数珍宝奇物,其中有一块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胃肠五脏;人有疾病在内,则知病之所在。如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因  相似文献   

12.
《于陵子》托名战国时期齐国隐士陈仲子所撰,虽出自后人伪撰,但书中保存了陈仲子的诸多资料,对其文献价值应给予关注。《于陵子》现存最早版本为明《秘册汇函》本,乃《于陵子》后世各版本之祖本。文章对《秘册汇函》本及后世诸本进行梳理、考证,以明晰《于陵子》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3.
《冥报记》为唐朝初年唐临所撰,是一部鼓吹佛教因果报应的"辅教小说"。其成书时间史书无载,依书中所录故事,大致可推测为永徽年间(650-655)。岑仲勉先生考之为永徽四年(653)。《旧唐书》卷八十五《唐临传》云:"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冥报记》成书不久,即有郎馀令之续书《冥报拾遗》问世。道世所撰《法苑珠林》  相似文献   

14.
论踏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赠汪伦》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这一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习俗,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从宫廷到民间,从中原汉族到南方少数民族都嗜好踏歌,大有“风俗如狂重此时”的态势。从西汉王朝起,踏歌就流行于中原汉族地区,从官方到民间都是如此。就官方而言。据汉刘敬撰晋葛洪辑《西京杂记倦三载:汉高祖时“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趋良时,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黍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  相似文献   

15.
方苞《礼记析疑》一书质疑《礼记》部分内容属刘歆增窜,尤其是"周公践阼"部分,旨在为王莽篡汉张本。对于方苞的质疑与论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新学伪经考》、《刘向歆父子年谱》等诸家的处理,或流于表面,或处之漠然,或过于严苛,皆失公允。通过对《文王世子》、《明堂位》、《大传》、《杂记》、《祭统》等《礼记》篇目经文的重新整理,方苞力辨周公践阼之诬、武王梦帝与九龄之妄、成王幼弱之失实,并指出刘歆是以纬书解经的始作俑者,降服等增窜,也意在阿附王莽。  相似文献   

16.
刘歆(约公元前53——公元23年) 三代先秦的古籍,除晋朝以后陆续出土的竹书外,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说:“凡刘歆所不见而数百年后忽又出现,万无此理。”“歆父刘向为大经师,歆自己学问亦很渊博,《汉书·艺文志》即根据他的底稿。在学问上,我们应当敬礼。”在中国文化史上,刘向、刘歆是父子交辉的大编  相似文献   

17.
《聊斋杂记》(以下简称“《杂记》”)与蒲松龄先生所著《聊斋志异》半部原稿(以下简称“《志异》半部原稿”)均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志异》半部原稿一九五五年已由文学古籍刊行社付诸影印,出版发行,而《杂记》自入藏原东北图书馆(现辽宁省图书馆)至今三十余年中,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除一些客观原因外,主要是由于三十余年来,《杂记》在真伪问题上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或否定。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六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刁云肢同志《蒲松龄的一部轶稿聊斋杂记》一文,这是目前第一篇专题介绍《杂记》的文章。作者在肯定《杂记》确为蒲氏“轶著”的前提下,对其内容作了简要介  相似文献   

18.
指出关于“互著”、“别裁” 这两种文献著录方法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诸多分歧。梳理学界现存的种种观点,尤其是剖析王重民先生在《校雠通义通解》中的归纳与分析,考辨“互著”、“别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两者起源于刘歆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典刊于石碑,始于后汉"熹平石经"。其名目卷帙,《隋书·经籍志一》著录甚详:"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计《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熹平石经历年既久,风蚀兵燹,崩残湮毁。后世学者及鉴赏家们有收藏石经残石、残字、拓片者,如北宋赵明诚所撰《金石录》谓:"今余所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晚近罗振玉、马衡、徐森  相似文献   

20.
《别录》是由刘歆于校书工作全部完成后结集或主持编辑的。刘歆按照既定的几大部类,加上他对思想学术的理解和古文经学家的立场,为《别录》和《七略》两书设置了同一的类例。《汉书·艺文志》首先著录了卷数,而《别录》、《七略》仅仅著录了篇数。刘向书录是在文献还是以简策作为载体时撰写的,不可能见到缮写于缣帛后的卷数。刘向书录和刘歆提要佚文例称篇数而不称卷数。早期文献用篇而不是用卷来陈述《别录》、《七略》著录文献的总数。《汉书·艺文志》篇、卷并存,其中的篇就是《别录》、《七略》原始著录的遗存,而卷数是班固把宫廷所藏文献实物的卷数添加上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