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是对那些作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学者的最佳褒奖了。在每一块奖章背后,都有着许多故事以及人物,而获奖者只是作为其中代表,领取了这一奖项。我们在此对2010年度获取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的原理及意义进行解说,让大家能更深入地进入科学家们获得丰收的世界。此外,还有常被称作"搞笑诺贝尔奖"的Ig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每年在诺贝尔奖颁发之前,组织者会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对诺贝尔奖进行无厘头模仿以及致敬。他们的评选标准为:"乍一看好笑,却又引人深思"的十大成就。评委中不乏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且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成为了第一位诺贝尔奖及Ig诺贝尔奖双料得主,他曾于2000年因磁悬浮青蛙的实验获得后者。我们相信,只有当科学研究成为一种乐趣、生命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功名之争,诺贝尔奖才会真正出现在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世纪早期,上海《万国公报》、《科学》和《东方杂志》等报刊先后向国人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设立情况;分别报道了1903年、1905年、1914年、1920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名单;有的不历年诺贝尔奖得主进行分类统计,并呼吁中国人奋起直追,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是为人们熟知的,诺贝尔奖还有一个"姐妹奖"--lg诺贝尔奖(又称搞笑诺贝尔奖)可能知者不多,它是由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共同设立的.评奖要求是"不寻常、幽默、有想象力"(前几届搞笑诺贝尔奖我刊2004年第3期有专文介绍).在2004年10月4日真正的诺贝尔奖拉开序幕前一天,第13届搞笑诺贝尔奖也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4.
正自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绝大部分获奖者都把这一奖项视为无上的荣誉和成就,感激不尽,甚至受宠若惊,但还是有一些获奖者拒绝接受诺贝尔奖。不过,事实上,真正拒绝诺贝尔奖的人几乎为零,就连被人们视为真心实意和死心踏地拒绝诺贝尔奖的萨特,也并非真正拒绝诺贝尔奖。迪伦的拒绝游戏  相似文献   

5.
孙玉涛  陈灵芝 《科学学研究》2019,37(9):1550-1557
文章以1901-195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例,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学术影响以及提名人身份两个方面探究了对诺贝尔奖候选人的获奖概率影响,采用生存分析法中的Kaplan-Meier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诺贝尔奖候选人的学术影响中,单篇最高被引频次越高,获得诺贝尔奖的概率越大,但是诺贝尔奖候选人的H指数值对其获得诺贝尔奖不具有显著作用;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提名人身份是瑞士皇家科学院院士或诺贝尔委员会成员的数量越多,获奖概率越大,但提名人身份是曾经的诺贝尔奖得主,对诺贝尔奖候选人的获奖概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悠悠 《今日科苑》2009,(13):56-57
人们都知道诺贝尔奖,但或许搞笑诺贝尔奖却是人们很少知道的。每年搞笑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都会评选出"最不可能的研究",通常该奖项的获得者都是顶级工程学解决方案、科学产品和科学期刊中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每一年伴随诺贝尔奖的揭晓,另类诺贝尔奖也会在此时新鲜出炉,它似乎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每一个奖项都让人觉得滑稽但又发人深省。2008年,与诺贝尔奖"分庭抗礼"的另类诺贝尔奖如约先于前者,于10月2日刊登于美国幽默科技杂志《不可能的研究纪录》,  相似文献   

8.
悠悠 《金秋科苑》2009,(13):56-57
人们都知道诺贝尔奖,但或许搞笑诺贝尔奖却是人们很少知道的。每年搞笑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都会评选出"最不可能的研究",通常该奖项的获得者都是顶级工程学解决方案、科学产品和科学期刊中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书为搞笑诺贝尔奖创始人马克·亚伯拉罕斯先生对搞笑诺贝尔奖的亲笔描述。搞笑诺贝尔奖自1991年开创以来,已经给全世界人们带来了二十多年的欢乐。  相似文献   

10.
在每年的诺贝尔奖公布之前,另一个别开生面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哈佛大学轰轰烈烈地举行了。这个“诺贝尔奖”叫“Ig诺贝尔奖”。Ig在英文里是“Ignoble(不名誉的)”的缩写,在瑞典语里则是“把icke godkant”的缩写,意思是“不及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家的“诺贝尔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内外科学家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动,“冲击诺贝尔奖”成了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提出“向诺贝尔奖进军”体现了中国科学界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态度。但是,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而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科学家是否做出过杰出的成就?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为什么中国现在会出现诺贝尔奖热?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探讨中国科学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研究人员、学生以及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日前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齐聚一堂,参加了第25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这是科学界最荒诞的庆祝仪式,专门表彰那些"让你忍俊不禁,然后若有所思"的科学研究,颁奖嘉宾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10月份,诺贝尔奖的揭晓,成为全球的人们倍受关注的话题。我们回眸诺贝尔奖107年的漫长历史,从1901年到现在,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执着。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第26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举行,今年的主题是"时间"。始于199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其名称来自Ignoble(不名誉的)和Nobel Prize(诺贝尔奖)的结合,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事实上,"搞笑诺贝尔奖"每年嘉奖的一些发现或发明虽然看起来的确十分搞笑,却也让人大开脑洞,发人深思。令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可以说是诺贝尔奖的世纪;2001年举世庆祝诺贝尔奖颁发100年。诺贝尔奖如此显赫以至成为公认国际科学成就的标志,遗憾的是数学与诺贝尔奖无缘,有成就的数学家只好满足于取得菲尔兹奖或者沃尔夫奖。现在好了,诺贝尔的祖国瑞典以克拉福德的名义设置大奖,以奖励不在诺贝尔科学奖范围之内的重要科学领域的成就,其中包括数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态学等。这是一个十分显赫的奖励:一是它也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主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08,(21):1-1
每年的10月份,诺贝尔奖的揭晓,成为全球的人们倍受关注的话题。我们回眸诺贝尔奖107年的漫长历史,从1901年到现在,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执着。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的各项诺贝尔奖已经陆续公布,预测与公布的结果既有吻合的地方,又大相径庭。无论如何,诺贝尔奖预测都是值得的,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科学传播的过程。诺贝尔奖预测涉及一些要素,如准确率(测中率),获奖者的归属、身份,以及获奖的成果是否实至名归。预测成功率并不高尽管有人认为,正如任何科学上的突破都无法预见一样,诺贝尔奖也不好预测,但是,还是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奖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世纪之交,对中国如何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本文以缩宏的方法,概述了20世纪诺贝尔奖的主要特征,进而运用改革的观点阐述中国冲击诺贝尔奖的基本对策,并展望了21世纪中国冲击诺贝尔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由科学幽默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主办的搞笑诺贝尔奖至今已举办了29届,今年的主题为"习惯"。本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不仅阵容强大,请到了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Jerome Friedman、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Rich Roberts,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环节——致敬以谦逊和幽默闻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光学之父、搞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海内外科学家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动,"冲击诺贝尔奖"成了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提出"向诺贝尔奖进军"体现了中国科学界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态度.但是,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而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科学家是否做出过杰出的成就?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为什么中国现在会出现诺贝尔奖热?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探讨中国科学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