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新闻的播报方式以严肃、认真的“八股腔”持续了许多年。几年前,新闻的播报方式改成说新闻之后,其轻松、自然的主持风格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这种新闻播报方式的改变开启了新闻娱乐化的先河。于是,很多电视台都在新闻主持人娱乐化方面冥思苦想——新闻娱乐化的外在表现;而现在就连新闻的内容也越发地娱乐化了,各地电视台都以猎奇、趣味的新闻娱乐受众,变“硬新闻”为“软新闻”——新闻娱乐化的内在体现。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播报方式以严肃、认真的"八股腔"持续了许多年.几年前,新闻的播报方式改成说新闻之后,其轻松、自然的主持风格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这种新闻播报方式的改变开启了新闻娱乐化的先河.于是,很多电视台都在新闻主持人娱乐化方面冥思苦想--新闻娱乐化的外在表现;而现在就连新闻的内容也越发地娱乐化了,各地电视台都以猎奇、趣味的新闻娱乐受众,变"硬新闻"为"软新闻"--新闻娱乐化的内在体现.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中国新闻业的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引起了诸多问题。新闻娱乐化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它又使得新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本文界定了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分析了新闻娱乐化出现的原因,指出了新闻娱乐化带来的影响,本文就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4.
从娱乐新闻到新闻的娱乐化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娱乐新闻是不是新闻,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它甚至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的差别。传播学者刘宏认为,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在娱乐新闻大行其道的今天,娱乐新闻的具备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那么,新闻的娱乐化是否就是所谓的"娱乐新闻"呢?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事实上,新闻的娱乐化,是现代新闻的一种表现方式,一种表达手段,它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消减了新闻当中严肃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去挖掘新闻的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新闻的娱乐化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并适度加入了人情味因素,强化了事件的戏剧悬念、冲突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如何正确看待新闻娱乐化,我们应当遵循新闻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5.
新闻娱乐化:新的新闻存在方式的自然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娱乐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后工业社会文化的产物,在我国则是市场化的一种自然现象和必然现象,是新闻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对自身作的权宜性调整。新闻娱乐化倾向本质上是对既有政治权威话语的颠覆,是对原有价值体系的解构。新闻娱乐化因其所处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环境,有其合理性与独特性。我们必须从新闻所处的复杂的语境来理解和看待新闻娱乐化问题,而不能只是简单地做出是与非的感性判断。  相似文献   

6.
新闻娱乐化,是目前广受新闻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内容取舍偏向软新闻;二是在版面设计、节目编排上追求娱乐化效果。新闻娱乐化实际是当今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的一种结果,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对新闻娱乐化现象,需要秉持一种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也应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寻找医治新闻娱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闻娱乐化,是目前广受新闻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内容取舍偏向软新闻;二是在表现手法上,讲求故事性与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三是在版面设计、节目编排上追求娱乐化效果。新闻娱乐化实际是当今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的一种结果,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对新闻娱乐化现象,需要秉持一种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也应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寻找医治新闻娱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闻娱乐化,是目前广受新闻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内容取舍偏向软新闻;二是在表现手法上,讲求故事性与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三是在版面设计、节目编排上追求娱乐化效果。新闻娱乐化实际是当今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的一种结果,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对新闻娱乐化现象,需要秉持一种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也应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寻找医治新闻娱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受世界传媒发展的影响,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与时尚。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试图透过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表象,从市场、受众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来探讨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的发展,我国各地娱乐节目就像雨后春笋意义纷纷出现,电视新闻娱乐化成为了一种潮流,并且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现象.然而新闻娱乐化现象一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与方式来加以引导.本文对现阶段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未来电视新闻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的表面现象 ,隐藏其后的深刻的社会根源是我们最终追寻的目标。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动力 ;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 ,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 ;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 ;大众文化的流行为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提供了温厚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面对这来势汹汹的新闻娱乐化浪潮,有人欣喜莫名,他们终于看到了轻松娱乐的新闻;与此同时,也有人忧心忡忡,他们觉得事实上并没有获取真正需要的信息,新闻内容越来越庸俗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媒娱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娱乐化是当今世界新闻信息与娱乐元素充分融合的一种趋向。中国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是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殊表征,既包含了群众性狂欢的要素,也包含着民主价值诉求的成分,在其蔓延的过程中,真正的赢家是政府和媒介机构,受众只是双方博弈时任意使用的砝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新闻评论娱乐化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当下新闻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要探析新闻评论娱乐化的原因需要从当下文化语境的重要方面——大众文化来研究。大众文化与传统的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不同,它以"大众"为幌子实现了文化的"媚俗",其产生机制、传播机制和接受机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评论的娱乐化。结合大众文化的理论和新闻评论娱乐化的实践是探析当下新闻评论娱乐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闻娱乐化冲破传统的报道模式,打破了硬新闻为主导的格局,使新闻放下了千篇一律的呆板严肃形态,节奏变得轻松活泼,这对报道形式是一种创新;内容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能够形成更广泛的大众传播;同时也是对受众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积极效果的背后,弊端也在逐渐的显现出来,过度的娱乐化倾向使得新闻媒体在社会责任和公信力方面受到损失,导致新闻媒体走向会偏离.因此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利弊研究就变得格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媒介走向市场,社会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把握好社会新闻娱乐化的度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数量、角度、力度三个方面阐释如何把握社会新闻娱乐化的度,以期实现新闻的寓教于乐,使广大受众真正地享受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的表面现象,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动力;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大众文化的流行为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提供了温厚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媒体功能失衡下的娱乐化新闻及其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大众传媒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就在大众传媒不断发展的同时,新闻娱乐化现象则以一种大众文化的存在方式大行其道,并对原有的新闻价值权威话语进行本质颠覆。鉴于此,本文着重揭示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新闻与娱乐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研究新闻娱乐化,不要媚俗,要遵循新闻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20.
新闻娱乐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后工业社会文化的产物,在我国则是市场化的一种自然现象和必然现象,是新闻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对自身作的权宜性调整。新闻娱乐化倾向本质上是对政治严肃性的反叛,是对原有价值体系的解构。新闻娱乐化因其所处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环境,有其合理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