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约86年),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初年曾任太史令,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积累了很多资料,有意论说和记载历史,可惜没有如愿而去世。司马迂继任太史令,在他父亲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又搜集了不少史料。他既能读到皇家所藏的古籍,还到处游历,实地调查,结交朋友,采集民间传说,用以补充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一位杰出的史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档案工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他的父亲司马谈,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作了太史公这个职位,实际就是管理皇家典籍档案,为皇帝提供史实。父亲死后,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其父司马谈,为汉武帝太史令,对天文、历史、黄老诸子、星历、占卜等均有涉猎和研究.在司马谈的研究过程之中,司马迁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利用其父为太史令这一官职的有利条件,接触和阅读了大最的古文献和皇家藏书,这为<史记>的撰写奠定了写作思路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一四五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在风景秀丽、水流迅急的黄河龙门附近的芝川镇,有一家复姓司马的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长大后,取名迁,字子长。司马迁毕生勤奋好学,发奋著书,成为一位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过卓越贡献的人物,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司马迁成长在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官僚家庭里。父亲司马谈是个有学问的读书人。受父亲的直接影响,司马迁自幼酷爱读书,十岁时就能背诵古文。公元前一一○年冬,其父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总理曾经鼓励档案工作者,应该像司马迁那样,利用档案资料,进行一些历史研究。那么,档案工作者应该如何向司马迁学习,进行历史研究呢?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司马迁利用档案进行历史研究司马迁在担任太史令和中书令职务期间,以坚强的意志写成了《史记》,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史  相似文献   

6.
《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约生于汉景帝中五年(前145年)左右。其父司马谈做过太史令,死后由司马迁继任太史令。职务条件的便利,使他能读到皇家所藏的古籍。“石室金匮之书”以及“百年之间,天下遗闻古事縻不毕集太史公”。他在掌握了丰富的史料后,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就着手编写《史记》。过了五年,他因给降将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出狱后,他在皇帝身边做秘书工作(中书令),著书的工作也一直在进行。约在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他完成了这部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全书分为本纪12篇、表10篇、书8  相似文献   

7.
1司马迁档案事业的成功之路及对档案文献编纂的贡献 1.1史官世家为司马迁成就《史记》奠定了坚实基础。诞生在史官世家的司马迁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年十岁则诵古文”。在父亲的指导下.司马迁又拜古、今文经学大师孔安国和董仲舒为老师.接受大一统理念。司马迁继承了家学,又通晓古、今文经学,是西汉一代少有的大博学家。深厚的根底.为司马迁成就《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是世界上档案工作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档案教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出现了档案教育的萌芽和雏型。我国古代档案教育既是古代教育的一部分,又是古代档案管理的内容之一。其基本形式是:利用档案直接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将档案教育视为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方式之一;既有师傅带徒弟式的,又有父传子(如汉代司马迁师承其父司马谈)式的。  相似文献   

9.
<正>档案记载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档案人在记录和保存历史、传承中华文明的接力中,得到中华文明的滋养和反哺,以高洁的品行绽放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生于汉武帝建元初年(约公元前140年),汉代夏阳人(今陕西韩城),曾任太史令,掌国家典籍、编写史书,后世尊其为史界太祖、千古两司马。其用尽毕生心血编写的史学巨著《史  相似文献   

10.
毕达格拉斯(约公元前582-公元前500) —一古代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格拉斯(Pythangoras)的父亲内萨库斯是一个富有的宝石雕刻匠和批发商,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在金属上雕刻花纹的手艺,但其浓厚的兴趣却在数学和音乐方面。因此,他在青年时代就到当时在天文学、数学和医学都比较发达的埃及去旅行和考察。据公元前三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的图书馆长卡利马  相似文献   

11.
刘向(公元前77——前6年) 我国古代文化积累至战国,经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留下了许多类似总结性的记录。在先秦的撰著中,有的当日单篇传播,随后流行几种本子;有的册子残缺不全,有的为一个学派的资料汇集;有的未署作者,又不题书名,未定篇章次第。后经秦火和秦楚之际的战乱,到汉初文化典籍已损失  相似文献   

12.
李英 《档案管理》2012,(3):73-75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字子长,西汉时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档案文献整理工作者,他用毕生精力收集整理档案文献编写的历史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多方游历走遍神州,考察历史文物,躬行核证文献传说 司马迁一生游历很多地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二十岁那年,他就开始了漫游生活.此次远游历时两三年,司马迁穿过了今陕、鄂、湘、赣、苏、浙、皖、鲁、豫九省,走访古迹名胜,考察史料文物,行程近三万里,采集了大量旧闻传说.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一件比较大的、对人民有益的事,在历史上也不是很多的。我国西汉时期伟大人物司马迁,他一生研究历史,收集材料,编撰《史记》,人们称为太史公。他便是一生做一件事的这样一个人。司马迁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在史学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都是巨大的。他为人类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两千年过去了,人们对他的著作,尊为楷模,到现在还继续学习和仿效。我所认识的编撰《藏汉大辞典》的张怡荪先生,他在历史上的功绩,虽然不能与太史公相比,但他一生立志编撰一部藏汉大辞典,他的决心,排除困难的毅力,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默默地奉献了一生,是很值得称颂的。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就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根据此书记载,中国古代有可靠纪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然而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但中国的编年史却始终没能再向前推进。 不久前公布的一份名为《夏商周年表》的国家科学报告,将中国有纪年的历史由公元前841年向前推  相似文献   

15.
《兰台世界》2015,(Z4):90-91
<正>在中国卷帙浩瀚的历史著书遗存中,《史记》当属其中极为珍贵的一部信史。《史记》记载了上起皇帝,下至汉武帝初年间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涉猎广泛的档案文献,叙史内容存真可考,在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实践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司马迁本人也开创了我国古代践行档案文献鉴定的先例,在他一生经历和撰著过程中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择取、整理加工过程中包含了许多档案文献鉴定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彰显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鬼谷子是最富有神密色彩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始见于魏晋南北朝以后。有一种看法认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是一位研习谈说之术的隐名埋姓的学者。论据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鬼谷先生。’《张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发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9世纪中叶在西方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西方民族学各种学派相应出现,由最早的进化学派,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许多反进化论流派,如传播学派、历史学派、社会学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等。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大量的民族学资料,运用辩证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史记》不但是一部空前巨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的许多篇章被人称作“古代的入物通讯和报告文学”。司马迁用他敏锐深邃的思想和匠心独运的手法,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形式,并影响和启迪着后世的文人骚客。《史记》中的人物篇章都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形象性,某些篇章还具有新闻性(作者写有他的同时代人),在写作技巧和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773-891),字子厚,是唐朝杰出的散文作家,他在唐朝散文史上的地位,仅次于韩愈。韩愈非常推重他,在《柳子厚墓志铭》里说他“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卓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这是讲他的议论,也是讲他的论文。说他的论文很杰出,精练而强悍,根基深厚,证据坚固,意气风发。他在政治上参加比较进步的王叔文这一派,王叔文想改革弊政,夺取太监执掌的兵权,没有成功,被斥退.柳宗元也连带被斥黜,贬官为永州司马。韩愈又称他贬官后“居闲益自刻苦,务记(?)为词章,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指他那时更用力做文章,所作内容更广阔,更深厚。这样赞美柳宗元的文章,是很得当的,没有过分的夸奖。跟柳宗元一起贬官的刘禹锡,在《柳先生文集序》里,谈到韩愈写信给他,说:“吾尝评其(柳宗元)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拿柳宗元来比司马迁,这话不够恰当。司马迁的《史记》,大气磅礴,是对古代学术文化总结式整理的历史巨著,可以称为雄深雅健。柳宗元的散文没有这样大的气魄。柳宗元爱永州山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家、史学家。他倾其毕生的心血和精力编纂了《史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曾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档案工作者,他的一生经历和写作都和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史记》的问世成为我国最早、最重要的档案材料总集,开创了大规模利用档案材料为经国治世服务的先例。虽然司马迁编修《史记》距今已有2千多年,但对当代档案编研工作仍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周总理提出“你们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的总体要求,—直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