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莫扎特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尤其是钢琴协奏曲流传至今,但为世人直赞叹敬仰,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和代表。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包括歌剧性、表情性、交响性及华彩性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维也纳中期钢琴协奏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凝聚了门德尔松多年的心血,该作品是门德尔松音乐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对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分析入手,从音乐的旋律性,各声部线条的层次感,演奏的节奏与速度,音乐要素的内涵四个部分系统探讨了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为深层次的理解门德尔松的作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萍 《文教资料》2008,(32):73-74
本文以钢琴协奏曲的起源、发展展开讨论,从对结构划分、风格类型划分、钢琴协奏曲的介绍等几方面入手,以使更多的钢琴学习者能掌握钢琴协奏曲的重要性,了解钢琴协奏曲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巴洛克时期 ,音乐艺术获得重大发展 ,协奏曲达到高峰此时的协奏内有大协奏曲 ,乐队协奏曲 ,独奏协曲 ,其技法有所创新 ,风格壮丽盛大。  相似文献   

5.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于1969年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表现手法上,运用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以标题性组织的形式写成;曲式结构上,融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的音乐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6.
刘宇  孙黎 《中国教育学刊》2020,(2):F0003-F0003
课题调研情况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一生中除歌剧以外最为重要的音乐创作领域,并且贯穿莫扎特的一生。本课题主要以莫扎特的23首原创协奏曲为研究材料,其中包括独奏钢琴与乐队协奏曲21首、双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首、三架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首,主要探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风格发展、演奏特点、演奏版本比较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邦是唯一只为钢琴作曲的音乐家,两首钢琴协奏曲是他重要的管弦乐作品,几乎是同一时期完成的(1829年—1830年),在风格上没有太大区别,内容极为相近。两首协奏曲中的音乐均不是戏剧性的,没有冲突和矛盾,自始至终洋溢着明朗、欢乐的情绪,充满着青春活力和蓬勃的朝气。肖邦青年时代愉快的生活,爱情唤起的热烈情感,在这两部协奏曲中有着直接的流露。乐队的处理比较简练,非常清澈,而且笔墨不多,只在和声上给钢琴以衬托。  相似文献   

8.
巴赫创作于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作品,它是巴赫对维瓦尔第协奏曲的继承和发扬。这首协奏曲带有意大利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同时巴赫用复调手法创作,使作品显现出跨地域性的风格特点。这部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巴罗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9.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之一,而钢琴协奏曲是最能展现钢琴演奏技能的形式之一。本文从钢琴演奏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结合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揭示《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习得过程及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10.
章通过对莫扎特1785年创作的K.467第一乐章的音乐语言的特色、对传统的协奏曲形式的开拓性发展以及戏剧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图探寻形成于18、19世纪风格交汇时代的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的一般性特征,从而把握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协奏曲特别是钢琴协奏曲发展的阶段性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亚·格拉祖诺夫和彼·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进行研究以便找寻他们作品的风格和结构特点,对音乐的音调变化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演奏家对作品的诠释。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与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们了解这两大小提琴协奏曲的特点与风格,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古典音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钢琴是一件富有魅力的乐器,除了其强大的独奏功能广为人知以外,其丰富多变的伴奏功能也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开发和重视,特别是在中国器乐曲的演奏及教学中,钢琴伴奏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胡协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儿干》,恰到好处的体现了新疆风格器乐协奏曲在钢琴伴奏编配方面的特点。本文将对其伴奏编配的多个角度来进行阐述,从而使钢琴伴奏的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新疆风格器乐协奏曲的钢琴伴奏编配。  相似文献   

13.
<正>门德尔松一生中不断地写器乐的协奏曲,在所有的器乐协奏曲中,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0)是他的协奏曲创作中的高峰。这首作品,最能代表他一生为之奋斗所创作出来的新风格。第一乐章是快板,2/2拍,奏鸣曲式。莫扎特、贝多芬所建立的那种协奏曲的传统手法,以大段的前奏陈述主题,门德尔松在这支协奏曲里,只用了一个半小节的准备,独奏的小提琴便像早已准备好了似的,以那激情的旋律开始迫不及待地高唱起来。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是德国伟人的作曲家,音乐创作特点从形式、体裁到风格都继承了古典音乐风格,一生共创作了五首钢琴协奏曲,个人音乐创作风格的不断成熟与确立,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喜爱的音乐形式。  相似文献   

15.
对于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音乐的学习是学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的内容,莫扎特在歌剧、钢琴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领域有着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钢琴协奏曲上,莫扎特进一步发展并确立了钢琴协奏曲的结构,历来被称为"近代钢琴协奏曲的创始人"。从莫扎特的生活背景、自身能力、莫扎特创作的歌剧对于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莫扎特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古典时期大的音乐背景风格特色等几方面来分析,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中能给听众一种丰满的"角色感"。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在探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莫扎特整体音乐艺术的路上走的更深更远,理解的更为深刻,也能更好地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安伦是当代华人新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作品《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将浓郁的中国民族情结与典型的西方传统协奏曲结构形式融为一体,构思宏达,技巧娴熟,风格质朴。这一创作风格虽不为技巧,但不失技巧,既展现了作品形神兼备的特殊魅力,又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及对故土、对民族、对人类的永恒之爱。  相似文献   

17.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是为当时维也纳宫廷乐队的单簧管演奏大师斯塔德勒而作,因此又叫做斯塔德勒协奏曲。此曲作于1791年10月,是莫扎特逝世前不到两个月时候的作品,也是他唯一为单簧管而作的协奏曲。此曲中流露出的生机盎然同他晚年平静柔和的创作风格融合,显得既恬静又澄澈。  相似文献   

18.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上不仅撷取了民间音乐素材,同时还广泛使用了爵士音乐的元素以及丰富细腻的配器手法和精湛技巧。研究拉威尔的创作风格,可以更深入地认识《G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内涵,使之在演奏中更加确切、生动。  相似文献   

19.
提到协奏曲,恐怕浮现在脑际中的是诸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传世精品被全世界所熟知,仿佛协奏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炫技的独奏和轰鸣的管弦乐交辉。美丽的旋律。戏剧的效果、交响性展开唤起我们或悲伤或激动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0.
《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是斯克里亚宾早期音乐创作阶段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他早期音乐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对《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的分析,了解他早期音乐创作中对于古典奏鸣曲式的借鉴与创新,从而加强对作品的整体结构把握,并且为这部作品的演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