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Science 2.0使科学活动全面开放、即时共享,由此必将引发科学发现优先权和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是优先权的判定将由以科研成果为主转向关注整个研究过程,随着科研主体的不断变化、科研过程的全面开放,优先权归属面临新的判定难题,需要重新考虑划分标准和判定规则;其次是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由于科研成果发布方式从传统媒介向在线网络的转移,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主要依据的优先权确认机制亟待更新;最后,知识产权政策也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便捷、廉价,传统期刊的运营模式日渐式微,集体协作对数据分享的急迫要求等都使得知识产权政策必须正视并予以及时更新和调整。  相似文献   

2.
牛顿与胡克的有关平方反比与合成轨道运动分析法的优先权之争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柯瓦雷认为胡克坚持平方反比的优先权完全正确;科恩认为胡克最重要的功劳是对曲线轨道运动的分析;韦斯特福对牛顿和胡克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承认了胡克的平方反比和合成轨道运动分析法的优先权。无论优先权属于何者,可以确定的是,胡克的确影响了牛顿的引力思想。通过对牛顿的手稿、胡克的天体力学论文、两者间通信及前人的成果进行研究,认为胡克对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向心力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3.
学院科学基于科学内部对特殊的知识产权-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承认"确保科学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的合理流动.但后学院科学之发现优先权、发明专利权和商业秘密权的知识产权复式结构,必须更多地从社会建制和公共政策层面合理直辖是科学的公益性责任和商业性目标,建立起社会与科学之间和谐的行为期待模式,才能缓和并避免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非理性扩张,提高科学知识生产的效率和加快知识的流动.  相似文献   

4.
<正>智力成果从其实质意义上讲,是人类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取得的成果,或者说是将人才与知识等智力资源有机结合,通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得到的直接产品。知识、技术等为代表的智力劳动成果本身是无形的,但是可以通过有形物表现出来。这种无形财产的归属和占有的判断,其难度远远大于对有形财产的判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法律所确认的权利,主要是财产权。因此,确认知识产权的前提条件就是承认人类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是一种财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从实质上讲,就是一种确认知识(智力成果)是财产、是财富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早的两种科技期刊《哲学汇刊》和《学者期刊》创刊于1665年。在此之前科学工作者之间围绕研究成果优先权问题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因为当时科学工作者把科技信件作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但是使用科技信件有时往往难以确定成果优先权。早期的科技论文不署名的很多,多以信件形式送给编辑,在文章正文中,一般部是某人在某地、做了什么工作、进行了什么观察研究、有什么发现或取得什么进展等,并以此来确定优先权。  相似文献   

6.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安 《科研管理》2006,27(5):35-38,9
作为知识生产制度的科学,依靠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知识产权--发现的优先权,来激励社会公共知识的生产和公开披露。这种激励机制是通过基于优先权的报酬系统来运作的。从静态的角度看,它与公开披露规范是激励相容的;但从动态的角度看,它与公开披露规范之间可能出现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发现的优先权还需要"公有主义"这种科学文化的配合,以提高知识生产的效率和加快知识的公开披露。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早的两种科技期刊《哲学汇刊》和《学者期刊》创刊于1665年。在此之前科学工作者之间围绕研究成果优先权问题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因为当时科学工作者把科技信件作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但是使用科技信件有时往往难以确定成果优先权。早期的科技论文不署名的很多,多以信件形式送给编辑,在文章正文中,一般都是某人在某地、做了什么工作、进行了什么观察研究、有什么发现或取得什么进展等,并以此来确定优先权。 衡量科技论文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新颖性,在某些特定专业,要求论文必须包含新的发现。直至今天,对以前发表过的研究提出署名权的问题还不断发生。科技期刊在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信息交流场所的同时,对有创见性的研究成果,也是公认的确定优先权的依据。但当时人们还不象现在这样,把科技论文视为研究成果的最终发表形  相似文献   

8.
默顿的“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在其科学奖励系统乃至整个科学社会学的理论架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其与组织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结合,探讨“优先权”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启示,并着重于如何才能在组织中具备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使得组织成员的各类创新能够得到有效承认和激励。本文从提倡生活与工作质量、突出自在实现,到推崇共有价值观、营造互相欣赏的组织氛围、实行工作内容丰富制,以及建立申述程序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变革性研究是指挑战或颠覆原有研究范式,能够创造新范式或新领域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以及案例分析揭示变革性研究在可能首先遭遇负面引用(或自引),后期被专利引用初现变革潜力,随后被科学领域的一篇重要综述引用,从技术回归科学,开始受到科学界的认同,继而在科学界自己学科以外的其他多个学科领域产生影响。本文提出这类孕育重大创新突破的延迟承认类文献可能遵循"同学科科学共同体内争论式扩散——从科学向技术交叉扩散——从技术再次反馈到科学,并在不同学科间扩散"的发展路径。与热点跟风式成果相比,重大创新成果往往遭遇延迟承认,这是重大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综合运用延迟承认指数和专利引文中的非专利文献(NPL)分析方法,初步提出一个识别中低被引论文(under-cited)中可能孕育潜在突破论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洪伟 《科学学研究》2010,28(3):339-345
科学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是在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下进行的:默顿理想型中的学术模型通过对发现优先权的承认来激励科学家,有助于支持公有主义;而科学的市场模型强调的是科学发现带来的商业利益,和对研究成果的保密。随着科研人员日渐融入创新的市场机制,人们日益担心市场的力量会使得科学家对研究成果变得更加保密,从而背弃科学共同体的公有主义规范。最新的实证研究显示,仅仅关注商业行为对保密行为的影响是片面的,科学竞争本身的加剧也会导致保密行为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美国数学学会期刊出版布局、刊群建设和学会对期刊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我国数学领域学会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研究美国数学学会期刊建设情况,并总结我国数学领域学会的期刊发展现状和特点。【结果】 创办新刊,发行电子期刊,OA出版,期刊集团化、集群化发展,建立国际化出版平台,建立评奖制度等是美国数学学会促进期刊发展采取的措施。我国数学领域学会在期刊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及国际化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 采取优化科技期刊出版结构布局、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学术出版和传播平台、加大对期刊的宣传推介和政策扶持力度等策略,可促进我国数学领域科技期刊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虽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但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积淀依然较为薄弱。通过分析对比清华大学等国内9所高校和哈佛大学等国外5所高校在《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上的论文发表情况,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我国国际合作论文情况,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研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会议与研讨、国际项目和课题等方面存在合作频率低、合作范围窄、合作平台弱等众多问题。结合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现状以及国内科技期刊发展情况,提出我国高校应借鉴吸收国际顶级期刊办刊模式和经验建设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创造有吸引力的学术平台;同时,应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加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确保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并鼓励基础前沿问题探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3.
宋艳辉  朱李  邱均平 《情报杂志》2022,41(2):190-197
[研究目的]以“唯SCI”“SCI至上”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使大量的科研成果外流,对我国科研创新发展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在“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背景下,旨为我国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评价体系提出正确的思路,使之回归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来。[研究方法]首先回顾并梳理了我国科研评价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变迁机制,并从SCI论文的资助效益、流向现状、被引用次数三个维度分析了目前唯“SCI至上”的科研评价导向造成科研成果流失、国内学术期刊质量无法提升、国外知识垄断加剧等不良影响。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可视化分析了“科学网”上科研评价的专家评论信息,进一步提出了3个方面的科研创新思路:打破“以刊评文”“奖励驱动”的现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完善科研评价制度。[研究结论]认为科研评价的重点应聚焦在科学研究的“本质”,回归科研评价的“初心”,以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的,实施评价多元化,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科技管理研究》是我国科学及科学研究的核心期刊,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对该刊的载文量、下载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等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揭示该刊在我国科学及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及学术影响力,以期对期刊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立身之本.但科技期刊提升学术质量目前存在着种种阻碍.提出了科技期刊特别是学术型期刊提升学术质量过程中存在的6大瓶颈问题,包括内容上的综合性直接制约影响因子、期刊编辑与科研缺乏融合而形成"源头受阻"、期刊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学术成果传播速度不快、运营体制机制及手段比较落后、期刊国际化程度低等,并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车兵  陈宙颖 《现代情报》2009,29(1):181-183
本文结合学术期刊对大学创新科研教育的促进作用,分析其目前针对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学术期刊应与大学创新科研教育互动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术期刊的出版和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出版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出版的几种主要的出版传播模式以及针对目前的出版现状,学术期刊编辑部应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有志于实现期刊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编辑部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发展路径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洁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27-1133
[目的]促进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给出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发展路径。[方法]从高校学术期刊应进行合理定位、改变出版模式、开展联盟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创办英文期刊,鼓励综合性学报向专业期刊转型,通过学者化办刊,依托数字化出版平台,采用OA出版的模式,形成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群,逐渐树立起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的品牌形象。[结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充分发挥高校办刊的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国内学术期刊生态布局的调整,通过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吸引优质稿源回流,为做大做强国内学术期刊品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沈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232-1237
[目的]从政府与社会、出版单位和编辑个体三个层面,探索在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方法]分析学术期刊的现实困境并指出,复合型人才缺乏,公共出版资源建设不足,出版技术难以转化为出版能力等是数字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没能快速提升的原因。[结果]政府和社会应该从多方面加强政策落实,出版单位应该在坚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实施数字发展战略,编辑个体应该加强学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数字出版的挑战。[结论]学术期刊要抓住政策与环境的机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出版编辑力,发挥学术期刊对科技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錡  张光红  朱星 《科研管理》2002,23(6):113-119
本在回顾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对收入科学引索引(SCI)的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陆被SCI收录期刊的现状和北京大学理科发表论的情况。统计计算表明,北京大学1998年和2000年SCI期刊论的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1.21和1.35。在一些基础学科,如化学、物理类,北京大学发表论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国际平均值接近,而其它学科尚有较大差距。北京大学将鼓励科研人员在注重论质量的前提下,在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研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