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芸 《兰台世界》2011,(8):71-72
在都江堰的历史中,人们与水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化,包括物质、行为、精神三方面。深厚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信仰的人本主义,道法自然的治水哲学和人水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都江堰的历史中,人们与水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化,包括物质、行为、精神三方面。深厚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信仰的人本主义,道法自然的治水哲学和人水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实体书店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互惠共生关系,也存在偏利共生模式和负面环境影响;两者由共生关系走向共生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在: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维度来看,它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书店外部建筑设计契合城市文化风格、书店内部空间设计呼应城市文化特色、书店主题文化活动涵化城市文化品牌、以实体书店人文关怀滋养城市文化内涵、将书店文化融入到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中、以科技手段赋能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体验.从城市文化维度来看,它与实体书店文化空间实现共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优化城市文化环境,涵化市民文化阅读习惯;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发挥城市文化“容器”功能;完善城市文化政策,营造良好的文化共生环境;推进城市文化教育,提升校园书店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4.
许文谦 《新闻世界》2014,(6):270-272
在网络书店和电子书风行、实体书店数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方所书店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品牌内涵成为了振兴经济的文化先锋。通过对文化和美学的共享与运作,方所书店在实体空间、文化空间和心理空间聚合着拥有共同信仰的消费者,平衡着人文与商业、产品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齐向楠  张欢 《东南传播》2011,(6):128-130
Doodle文化是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它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折射着网络时代文化融合的现象。Doodle文化所反映出来的是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表达方式等形成了强烈冲击的同时,又与传统文化形成了互动共生的局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二者的相互融合,对于发扬传统文化、构建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建设、网络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管理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对四川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网络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科学管理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保证,队伍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关键,服务群众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提升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四川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保持羌族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特色的前提下,拓展数字媒体时代下羌族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以受众乐于接受并愿意接受的方式将羌族传统文化有度且有效地置换到数字文化传播空间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提出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此丰富完善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达到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羌族是一个历史上非常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川西地区.由于寨子都建于高山上,因此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人能歌善舞,工艺品技术精湛.羌族总人口在30万左右,但是在北川地震中遇难的达3万多人,其中包括40多位羌族文化传承人和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北川考察时感叹道: "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来说是致命的、毁灭性的.紧急抢救羌族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唐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这一羌族特有的民族乐器,还能吹多久?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共享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指出了当前农村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村共享工程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后羌族社会文化复建陆续开展,羌族社会将有一番新面貌,文化也会有改变创新——这是1980年代以来持续发生的变化,地震破坏及灾后重建只是让它突然加速而已。这本配合照片的田野杂记,呈现作者过去的寻羌之旅中所见、所闻,介绍各地羌村民众生活与沟中的文化、传说。这不只为了纪念过去,更希望借着它来呈现羌族独特之处,映照人们难以察觉的自我本相。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回顾了盐城地区从2002年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以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曲折发展的历程,总结了5年来盐城农村信息化事业建设取得的基本经验,分析了农村共享工程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进程中农村共享工程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碎了国人的心.在地震中遭受浩劫的羌族文化更是让许多文化人心急如焚。近期,台湾学者王明珂先生的羌族文化研究作品集《羌在汉藏之间》一直热销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3.
王丽华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126-108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八年来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出对共享工程的综合概括、总体建设、具体建设、地方实践、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共享工程与图书馆的研究构成当前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体系进行了探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目标,在于依托覆盖全国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先进文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建设,效果十分显著,而且基层文化服务有所改善,城乡鸿沟逐步缩小。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也存在着问题:一是经费与投资政策不够完善,二是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估制度,三是缺乏高层次人才。要从技术、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则反过来影响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献收藏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建筑物的文化符号功能等,构成了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针对铁岭市实际对城市文化与图书馆的共生与互动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肖潇 《传媒》2015,(4):37-39
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指出,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信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作为电视节目,应不仅仅满足于信息的传递过程,更需要文化来支撑,而这种传播就是“仪式观”.另外,电视已是传播中国文化、推广中国文化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更需要走出去,电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运作结合起来,这将是未来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共享工程在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制作与将作品上网传播时,必然要涉及到版权作品的利用问题。阐述了按照现行版权法的规定,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版权作品的利用问题和多元化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背景,总结了浙江省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和现状,阐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要求。从强化研究,加深认识,铺好最后一公里几个方面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桦甸市文化共享工程发展概况及服务模式入手,阐述了文化共享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平阳 《今传媒》2023,(4):104-106
影视作品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全球化发展为中国影视作品“出海”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不同于跨文化传播,转文化传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提倡各文化主体平等交流互鉴,强调文化共生、文化互构与文化转型。从转文化传播角度解析中国影视作品的“出海”方案,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转文化传播视角,从文化共生、文化互构与文化转型三个维度,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作品“出海”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