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胜岩 《大观周刊》2012,(21):198-198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从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老师在设计课常激疑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而创设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是老师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老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杨勇 《大观周刊》2012,(44):267-267
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禹 《大观周刊》2013,(4):241-241
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积极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地理教学才有效果。  相似文献   

4.
金顺朝 《大观周刊》2013,(1):240-240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因此采取寻活多样的形式,“教”与“玩”结合,寓教于玩,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一、“教”与“玩”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伍春梅 《大观周刊》2012,(25):249-249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好、学得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6.
张小霞 《大观周刊》2013,(7):172-172
“又写作文,真没有意思。”这是学生在作文课经常发出的感慨,他们看到作文题目第一放应就是查找作文书。面对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不能置之不理。关注学生写作文畏难心声,清除学生心理的障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容兰军 《大观周刊》2012,(26):266-26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实际教学中已经被所有教师认同。作为开放性、参与性较强的体育课程更是如此。体育教师如果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进程的推进将会如履平川、一帆风顺,从而有效保证了课堂教学实效。因此,体育教师要多在“激趣”上下功夫,以达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郭昱 《大观周刊》2012,(45):365-365
我从事政治课的教学已有多年.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学有生交流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初中政治不是背就是记,枯燥无味,所以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新鲜感,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是在课堂上让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刘俊爱 《大观周刊》2013,(4):144-144
本文总结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种策略:树立自学的信心;强动机、浓兴趣,抓好“启”这个环节;培养自学的习惯;敢尝试,探实践,有的放地“练”。  相似文献   

10.
白方宇 《大观周刊》2012,(11):246-24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它能直接转化成学习动机。历史科本身又是一门“副科”、“小科”,假如历史教师教学中照本宣科,只重知识,不重趣味,不加以积极诱导,课堂上将会出现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的一些反常现象,引不起任何共鸣。  相似文献   

11.
李宏 《大观周刊》2011,(14):209-209
在新课标理念背景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数学学习活动q-,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自主探索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一个“活”字,抓住一个”动”字,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联系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体验学习,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发展自我,让学生的口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王小军 《大观周刊》2013,(6):257-257
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程里包含许多科学元素,科技馆可利用该类课文的特点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开发。本文以江苏科技馆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程开发的探究科学活动《放飞蜻蜓》为例,围绕着以课本进行开发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剖析了该类活动开发和设计的特点以及该类活动的具体操作实施。全文对如何运用“角色理论”“情境创设”等方法化虚为实、构筑情境、点燃学生兴趣进行了论析,论述了引趣、激(发)探(究)、促思等环节设计,强调动手探究和亲身体验,探讨了在活动中如何促成科技馆辅导老师、校方语文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为馆校结合开展该类科学教育活动作出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吴娱 《大观周刊》2011,(22):108-108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理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为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创新教学要讲究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和聪明的才智。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崔希全 《大观周刊》2013,(6):179-179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是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6.
杜杉 《大观周刊》2012,(4):186-186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j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7分析f.-I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j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多多呈现“动”与“活”的情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这里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让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美凤 《大观周刊》2012,(51):318-318
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怎样“揭趣、引活、巧练”,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呢?本文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看过《复旦大学做思想工作变“我打你服”为“我引你通”》(见附稿)这篇报道的同志都说,稿子写得比较活,反映的问题也很实际。活,是手法问题,但是没有足够的材料,也活不起来。实际,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如何反映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这个现实,可不是件容易事。  相似文献   

19.
李慧 《大观周刊》2012,(40):138-138
体育作为习惯上的付科,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兴趣,则在于教师善于激趣。本文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一下行之有效的体育课堂激趣的方法,以供同行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20.
赵会平 《大观周刊》2012,(13):245-245
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教师应完善自身,做好学生领路人;转变生物教学理念;巧设悬念,诱导探究激兴趣;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生活实际;研讨释疑,增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