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小利 《大观周刊》2012,(52):300-300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恩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相似文献   

2.
于艳秋 《大观周刊》2012,(50):275-275
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起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例,分析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于红 《大观周刊》2013,(10):177-177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召唤下,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正在探索和建构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模式。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活跃的灵感、新颖的表达以及求异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它与一般思维的区别在于它有新颖性、独创性及突破性。  相似文献   

4.
李晓芳 《大观周刊》2012,(8):261-26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能更好地创新,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就相对重要,带领学生走到“发散性思维”背后的有效捷径之一是经常向学生提出“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知识和经常性实践,养成高层次思维的行为习惯。“发散性”总是不追求唯一答案,答案是开放性的,  相似文献   

5.
陈美蓉 《大观周刊》2012,(44):259-260
手指游戏就是一种以手指运动为基础,促进双手动作技能与语言能力发展的感官操作游戏,不仅很好地贯彻了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主导思想,而且赋予手指活动、手脑互动教学以无穷的创新空间。长期坚持做手指活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这不仅能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而且对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和个性品质、发展幼儿的思维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旭红 《大观周刊》2012,(22):167-167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友育、身体素质和机能适应能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它不仅发展了幼儿各种基本能力.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将来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更需要人具有坚韧、自信、敢于接受挑战、与人合作等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相似文献   

7.
梁雅娟 《今传媒》2020,(2):155-15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质,保持愉快的情绪,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但如今,不少孩子生活在家属楼里足不出户,很少到户外进行锻炼,其交往意识、合作精神往往欠缺。而当前幼儿园体能活动的形式单调枯燥、陈旧单一,难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幼儿园体能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能训练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开展户外体能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能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袁宝玉 《大观周刊》2011,(36):125-125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势,它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而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的运用,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引导思维发散、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中学语文课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革新,只要在语文课堂中把握多媒体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未芬英 《大观周刊》2012,(44):144-144
在学生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其中发散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性思维,亦称求异思维等,它要求学生开拓思路,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定范围,尝试多途径多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东侠 《大观周刊》2012,(4):153-153
幼儿园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个性、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对其重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着重阐述了在幼儿1it通过歌唱、韵律活动、舞蹈、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卢支 《大观周刊》2012,(39):214-214
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创新精神,作为学校教育,创新教育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何更好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要建设能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世界强国,创新型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才能的基础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核心是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思维是可以培养开发的.发散性思维是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去设想,探求多种不同的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会兰 《大观周刊》2012,(17):236-23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殷琰 《大观周刊》2011,(50):201-201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例如科学家的新发明创造、工程师的技术更新等。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在创造性思维中,既有抽象思维,又有形象思维;既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既有发散思维,又有收敛思维;既有顺向思维,又有逆向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灵感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想象以及联想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靓靓 《大观周刊》2012,(2):205-205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阅读辅导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不竭的动力.我们要开展创新活动",笔者认为少儿阅读辅导工作的发展和深入取决于阅读辅导的创新性.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进步的需要.少儿阅读辅导工作,应围绕创新两个字进行研究,进行创意,进行开拓.少儿图书馆的阅读辅导活动的开展应着眼于开展益智活动,丰富少儿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真正达到少儿在阅读辅导中长智,在阅读辅导中受益,在阅读辅导中增长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潘佳一 《大观周刊》2011,(43):82-83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思维有异于成人的思维.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形象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自身的感知而得到的。因此,区域活动便成为了幼儿发展能力、认识事物的场所。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主动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洪梅 《大观周刊》2013,(9):115-115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发散性思维,体现了记者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对于提高记者思维效益有着重要意义。记者的发散性思维,是指记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从多方面、多途径寻找所遇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多思路、多方面去思考研究问题,求得问题的最佳解决,这是记者发散性思维最根本的特色。记者在采访或写作过程中,常常要遇到使得采写不能  相似文献   

20.
曾庆江 《大观周刊》2012,(33):235-235,234
数列是中职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处之一。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贯穿到后面的各章学习之中。在数列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直觉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多种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