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西省的文化资源可形象地归为“红、绿、古”三类,1其中,“红”所代表的红色文化产业是中国特有的概念,除红色旅游外,以红色为主题的音像、图书出版发行,歌舞、戏剧制作推广,以及其他形态的文化产品,共同构成了今天中国快速增长的红色文化,并形成了一个产业。2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开发对江西省文化产业来说有“领头羊”作用,这片土地上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  相似文献   

2.
“提升红色文化传播能力,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影响”,是重庆市紧抓发展机遇、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的一重要举措.而重庆卫视是重庆红色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体.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在参与中追寻红色文化、在互动中认同红色文化、“中国红”的文化魅力,对重庆卫视“中国红”进行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3.
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红色文献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献内涵的明确,对于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文章在梳理学术界关于红色文献内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献的本义表述和红色文献的演进过程分析红色文献的概念范畴,从“红色”“红色历史”的政治意涵分析红色文献的时间界限,从文献的构成要素分析红色文献的内容、符号、载体和形式。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红色档案资源蕴含独特的革命精神,对其挖掘弘扬是对中国革命历史整体红色记忆与红色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长三角为分析对象,剖析区域性红色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利用的社会基础与现实价值,提出了参与数据化全过程、全资源多维度整合、纵向深化档案数据挖掘的开发框架,从跨区域联动系统布局、建立红色档案共享利用平台、联合应用全媒体多技术、研发档案创意产品四个方面分析区域性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以期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共建,开发成果共享,推动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文化服务转型升级,为助力区域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背景下,传统档案行业逐渐和各行业相结合催生出“档案+”新行业模式。文章认为,“档案+”新行业模式下档案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具有必要性,通过明确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价值、加大红色档案财政支出和社会参与、整合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渠道、重视年轻化群体、与时俱进发掘红色档案资源等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的新路径,能够促进“档案+红色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档案行业影响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管仕延 《大观周刊》2012,(4):34-34,36
红色文化传承的主要路径选择包括:以多种形式开发生产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以“红段子”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渗透人们的思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形式多样的红歌会唱响时代主题,传播红色精神;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邵沛  郑欣 《传媒观察》2023,(7):72-78
随着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红色乡村作为特有的革命文化留存地,开始借助自身的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本文基于对浙北地区“J红村”的实地调研,从空间的三重维度分析乡村空间中红色文化和乡土记忆的保存和传播状况。研究发现,作为景区的红色乡村与现实的生活乡村之间目前尚未实现充分的有机融合,走向精细化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推进双重空间的融合,对村落的记忆存续和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然而,景观化的外向特质使红色文化较难与乡村之间建立紧密的连接感,作为空间主体的乡民与土地的连接渐趋弱化,以此方式进行文化传承与记忆存续存在村民缺位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8.
江珊娜 《新闻世界》2013,(4):295-297
本文通过“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受众中接受程度调查为基础,分析以“红歌会”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接受程度较低的原因。并从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将《中国红色会》与同类节目作比较分析,得出“红歌会”在青年大学生中增强影响力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该节目以及相关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资源,就是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和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贵资源。剑川红色文化资源:剑川白族优秀青年张伯简、剑川"四·二"武装起义、31个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档案收集模式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红色文化档案的作用是凭证、参考、开发。红色文化档案保管保护采用多种形式。利用渠道是主动服务、档案馆积极参与编纂和著述工作、增强合作意识。建设"红色乡村幸福家园"示范区,助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0.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四川大学图书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专区“学习书屋”为示范,立足“大资源”,构建“大平台”,取得“大成效”,走出了一条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四川大学图书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专区“学习书屋”为示范,立足“大资源”,构建“大平台”,取得“大成效”,走出了一条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育人现状,以“三全育人”理念为主导,借助矩阵思维,结合文旅融合、智慧图书馆等新时代育人语境,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育人维度、活化育人、智慧育人、长效育人等6个层面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六大矩阵”协同育人路径,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主要是在我党诞生以来,为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内容包括文艺作品、革命文献、革命文物、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积淀,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深刻展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全新时期,大力传播红色文化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提高传播效果,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实现红色文化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主要载体的红色文化传播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要增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自身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分析红色文化传播现状,探析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激发观众主动追寻和缅怀革命先辈足迹的自觉性,继承革命传统,感悟伟大民族精神,让“红色记忆”永存。  相似文献   

15.
杨洋 《今传媒》2023,(3):106-108
红色文化资源是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生动素材。山西省的历史文化红色基因浓厚,承载并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建党精神,与中国红色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有着内在契合性。本文从山西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下简称“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旨在有效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育人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和传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树立红色文化的营销传播观念、尊重红色文化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井冈山报》是中共吉安市委机关报,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报社拥有《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晨报》、《井冈山旅游报》、《庐陵悦读》、《新风尚》、中国吉安网、红媒手机报、吉安三农网、井冈山报微博、微信等众多媒体,旗下有吉安井冈山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吉安红艳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吉安大榕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吉安井报实业有限公司等实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要在红色文化传播和弘扬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文章通过调研分析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2022年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播活动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红色记忆”网络空间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从建设、应用、互动、开发等环节,打造融红色文化资源供给、红色文化共享、红色文化思想交流和红色文化创新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记忆”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他指出“要用好用活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档案人,深知红色档案信息资源蕴涵着灿烂的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价值,开发红色档案信息资源,对弘扬民族精神,始终牢记初心,坚守使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基于如东县档案馆对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四川红色革命文化的文化特征十分明显,分布特色鲜明,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护和利用四川红色革命文化,对于促进四川“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民众的利益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