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奕 《青年记者》2015,(3):53-54
随着新闻传播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从国内主流媒体来看,人民日报在一这方面已走在前列。以1997年人民日报创办人民网为标志,这份中国第一大报开始涉足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领域。随后,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日报微信、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相继上线,人民日报新媒体转型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基于以上背景,笔者以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为重点,借助中国知网、各类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人民日报新媒体官网等途径,对人民日报新媒体的现有发展格局及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调查与了解,其结果综述如下。人民日报三类主要新媒体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重要的新闻形式,是体现媒体新闻制作核心竞争力的压箱宝。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深度报道也成为融媒体新闻产品的深耕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以篇幅长、思想深见长的深度报道的青睐度日趋下降。深度报道如何应对新媒体对其所带来的挑战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分析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叙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深度报道发展提出建设性转型意见,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业开始了其数字化转型之路。在"三网融合"的新时代,报刊行业从新闻网站、电子版、手机报等形式不断向新媒体扩张,从原本传统的纸质媒体衍生至电脑、手机等终端。近几年来智能移动终端的兴起以及手机应用产品开发的兴起为传统报业向着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又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那就是新媒体新闻客户端。基于此,通过结合《人民日报》客户端这一具体实例,探讨传统报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发展影响较大,并且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其消除了信息传输的时空限制,提升了新闻传输的时效性。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写的要求与方式发生变化,要求传统媒体做好转型与升级工作,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本文研究中,注重分析新闻采写的转型与创新问题,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新闻的展现形式要求更高,这对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新闻编辑自身来讲,为了能够在新媒体时代体现其价值,必须进行转型。通过提升自身能力,进行市场需求的创作,提升观众的喜爱度,有利于新闻编辑的长久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转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总结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转型之路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新闻摄影往往以图片形式加强文字的渲染效果.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通过拍摄照片强化新闻报道主题.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报道实现多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报道多媒体融合报道重要意义与特点基础上,探讨新闻摄影报道多媒体融合方式与发展前景,以期为新闻摄影报道的多媒体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我们带进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的直接组织者和生产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转型方向,并从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打造特色新闻、创新新闻编排工作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为推动媒体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研究。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信息数量不断增加,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深度报道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是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因此,寻找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出路与方向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困境;其次,针对上述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转型措施,以探求新闻专业主义良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新技术发展今天,无论国内外,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纸质媒体都颇受打击。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纸媒的现状及其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壮大的今天,纸质媒体无疑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以《人民日报》与《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为例,详细介绍这三大报纸如何应对新媒体化趋势的,并且提出了一些对于中外传统媒体新媒体转型的思考。了解《人民日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这些具有代表性质的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进程,对于传媒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背景下,东南亚华文媒体处于转型发展期,其发展面临着东南亚国家政府对新媒体的管制、新媒体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及人才匮乏、华文媒体受众整体萎缩等困境,只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媒体建设、以视频化表达重塑新闻传播形态、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协同转变以及转变媒体盈利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东南亚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华人圈,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以及吸引新生华人受众。  相似文献   

12.
当前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让各大行业都获得了巨大的改变,媒体行业在时代变迁下也同样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新媒体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推广,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要想适应当前这种新的媒体形态,就有必要在保留自身原本精神与理念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调整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从而实现更好的转型升级。文章首先对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而后提出了相关转型发展建议,希望有助于新闻编辑工作可以走上新的、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推进国内传媒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2):20-23
电视新闻作为"三农"报道的主力军,无论是其传播观念还是传播行为都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之处,加之新媒体崛起造成的媒介竞争加剧的现状,以及电视负有配合政府管理和农村发展的责任,这些均对电视"三农"报道的转型形成倒逼机制。做品牌化新闻、互动性新闻、发现性新闻以及故事性新闻成为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推进"三农"报道转型、占据农村媒介市场的尝试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媒体格局与传播方式。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作为单一新闻传播方式的局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网络新闻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和沟通桥梁。媒体人要积极创新新闻编辑理念和方法,重新定位新闻写作,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推动新闻传媒的发展。本文围绕新媒体环境的新闻写作展开讨论,从新闻写作、受众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写作与传播的影响,进而概括新闻写作需要注意的方面,以促进新闻写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有关两会报道的内容为例,通过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异同,总结两者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路径和方法,为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提供可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发展成为了整个传媒产业的前进方向.尤其是自2016年始,互联网所打造的新媒体视频直播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以新闻事件直播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直播节目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和青睐.这些直播报道虽然还很不成熟,还有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这些报道中所出现的新的采访报道的思路和方法,却能够为新闻专业教育,尤其是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带来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徐子乔 《东南传播》2015,(12):14-15
中国的新闻类媒体面临的新媒体转型困难,分别来自新媒体技术的局限,新媒体的巨额成本投入,新媒体的内容产出困境,新媒体的人才培养等。本文在传媒大变革的背景下,从以上四方面分析中国的新闻类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一度陷入了困境,不仅大部分的用户被新媒体抢走,而且经营收入大幅降低,导致传统媒体不得不探索转型之路。本文以广播电视为例,探索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转型途径,希望对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创新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以其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广泛,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也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阅读习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报纸新闻传播陷入困境,读者流失、阅读量降低、广告锐减等问题都冲击着传统报纸新闻传播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报纸新闻传播必须发挥其独有优势,以专业性和优秀的传播质量保持深度新闻的舆论主导权,并积极开展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实现报纸新闻传播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20.
浅谈突发事件的新媒体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波 《今传媒》2010,(12):110-111
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目前正确定位新媒体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角色、功能和作用,为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认为:新媒体将承担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如何以更为专业和有效的传播方式引导舆论,将是新闻传播学界、业界需要共同面对的崭新课题。对于新媒体来讲,要转变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自身之使命和新闻价值观,改变精英观念,抛弃话语霸权,参与公共生活,为草根发声,还话语空间予公民,顺应这场新闻传播的变革,并在这场变革中找回公信力及塑造权威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