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世纪出版业发展战略初构郑俊琰福州在制定行业发展战略时,“跨世纪”三个字其实并不重要。对一个行业来说,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不论是不是在“跨世纪”。但以下两点却证明“跨世纪”对中国出版业有一番特殊的意义:一、出版业者的行业意识空前地苏醒,对行业命运及其...  相似文献   

2.
未来中国出版业的管理构想福建作者郑俊琰在《编辑之友》(1995.1)发表文章,建议对中国出版业实行分流管理。笔者所谓的“分流管理”,首先是对中国出版业实行分流,即根据出版行为的性质,把它一分为三:舆论宣传的重武器,国有民营的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私营出...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出版业分流管理的战略构想郑俊琰【福建】一当人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关节点上审视20世纪下半期的中国出版业时,1979年的长沙会议是不能忘却的。可以说,中国出版业十余年来的飞速发展就源自那一年的那一次会议──它冲破了对地方出版社的许多制约,翻开了中国出...  相似文献   

4.
鼓励与厚望──老出版家评《中青年编辑论》编者按:由刘果等老一代编辑家、出版家组织编辑的《中青年编辑论丛》(九本),日前由奥林匹克出版社出版。九本书的作者陈昕、杨咸海、胡光清、王建辉、王一方、冬风、方鸣、郑俊琰、杜厚勤都是新时期出版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如何面对创业坎坷的经历或许对您对我都是一种金钱买不到的财富。他叫杨树田,出身于东北,人称东北虎,今年56岁,岁月已在他的额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生活的各种经历悉堆于他的眼角,但他的眼神仍闪烁着超人的锐智,他的面容始终流露出对人的宽容和对生活的欣慰。  相似文献   

6.
为报道员当好“参谋”,是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医务副院长──閤明文常说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閤明文,七十年代毕业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后修业于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卫生勤务专业,93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他从军28年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喜爱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工作,在1983年和1984年,他的新闻作品,分获河南省军区通讯报道工作二、三等奖。同时,1984年他还获得河南省军区后勤部机关文书评比一等奖。1991年和1993年,他先后两次被济南军区后勤部评为军事后勤学术研究先进个人。由…  相似文献   

7.
伊铭 《网络传播》2003,(1):20-20
日前,被中国政府列入“外逃贪官“名单的前武汉长动集团董事长于志安,在美国投书报刊喊冤,称自己是”反贪被迫出走”。今年70岁的于志安1995年突然出走菲律宾,同年12月赴美国。大陆官方指控他卷款逃走。美国移民局经过5年核查,去年批给他绿卡。知情人士称,他转移到美国的近千万美金,成为他在美”立身”的资本。  相似文献   

8.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陆地,第一次是他去我们学校讲课,这次是在他的家中。但是听到并开始关注陆地这个名字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听说他,是因为他是我国大陆第一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关注他,是因为他在我国电视产业化研究中的建树。陆地198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蚌埠市建委、蚌埠日报社。1990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第二学位,1992年7月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报》,在当时大名鼎鼎的“辣椒”版担任了近两年的编辑。应该说,陆地的这段经历与当时大多数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按他自己的话说,“当…  相似文献   

9.
杭迅 《航空档案》2005,(3):82-84
程宝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37—1939年抗日战争初期,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机械特别研究班里,有一位年轻英俊而谦和的学长给我印象颇深,他就是徐舜寿。他20岁毕业于清华大学,22岁毕业于中大研究班,学习成绩一贯优秀。  相似文献   

10.
营明 《湖北档案》2006,(1):84-86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科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后,由广州移居香港。在此期间,他对国民党前途已不抱希望,同时台湾方面既不欢迎他,也不给他发放申请赴美的护照,无奈之中他只得流亡香港和海外。孙科在欧洲、美国前后旅居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于1965年被邀前往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八年,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9月去世。  相似文献   

11.
秦维宪 《新闻世界》2007,(11):46-47
康有为集进步与保守、资本主义新思潮与封建旧传统观念于一身,表现在他既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但他自己却南辕北辙,妻妾成群。尤在晚年,他与几位中外妙龄女郎,谱写了一曲曲浪漫的黄昏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去鹤壁采访杜金斗,和他谈了一整天。  临别时,他赠给我两本书,两部作品集。一本是出版于 1990年的《红楼狂想曲》, 17篇, 15万字;一本是出版于 1999年的《龙吟太行》, 51篇, 36万字。  回来后,要动笔写稿前,我先认真读起了《红楼狂想曲》和《龙吟太行》,以求更准确了解他为人为文的特点。  杜金斗是从 1970年开始他的记者生涯的,先后在河南日报驻开封记者站、安阳记者站、鹤壁记者站工作,现任鹤壁记者站站长。从 1973年到安阳记者站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豫北大地。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有太行山上的“愚公”,有黄河岸边…  相似文献   

13.
宗蕾 《出版参考》2004,(10):8-8
作为艺术大师的他,以柔媚的形象、如菊一般的品格,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关于他,我们还想知道得更多……  相似文献   

14.
詹勇 《大观周刊》2012,(22):1-1
一座城市为他悲伤,数万市民伫立街头为他送行,数百万网民为他点亮“蜡烛”,目前,“最美司机”昊斌长眠于故乡杭州,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尽的缅怀与追思。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与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文学家、书画家于一身的苏东坡“平生字画为业,砚为田”。他一生访砚、藏砚、刻砚、赏砚,乐之终身不厌。他多方藏砚,宝有许多砚台精品;他好铭砚,平生所作砚铭近三十首,几占其全部铭文的一半;他所用砚,多流传人间,为世人所珍藏。东坡翰墨一生,还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关于砚的艺林佳话。东坡于砚,或游心寓意,或托砚咏志,或劝勉讽喻,实在是东坡潇洒性情、旷达人生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16.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只是默默地奉献于他醉心的档案工作,为达县档案事业呕心沥血,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他就是达县档案局(馆)长姜成相。  相似文献   

17.
吴先生从小生活在歙南山区清风竹影中,自然对竹子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故格外地迷恋画竹。他常常“写生于竹林深处,泼墨于谈笑之中”,他不仅对竹子的摇曳多姿及生长习性了解于胸,而且对历代画竹名家的技艺进行探讨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4年前,他游走于各大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是一名日进斗金、月入数万元的医药代表,然而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深深震撼了他,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助纣为虐,是在昧着良心赚黑钱。痛定思痛,他决定反戈一击,挑战医药“潜规则”,用做医药代表赚来的钱开一家平价药店,为那些看不起病的普通老百姓服务,用良心来“赎罪”。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17日,一代学巨匠巴金与世长辞,离开了他笔耕不辍的学殿堂,也离开了一生眷恋的故乡。故乡人民对他的思念与缅怀将永存于世。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音乐家韩德尔■刘广伊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韩德尔,是位德国人,可是他的一生大部分时光是在英国渡过的,因此,德国人说他是德国的音乐家,英国人则又说他是英国的音乐家,并且把他列入了英国音乐家的谱系。为什么德英两国人民都这样爱戴他呢?韩德尔于1685年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