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刘峰 《考试周刊》2014,(75):23-23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成熟的时期,语文生命课堂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生命、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生命课堂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和价值。本文主要从语文生命的课堂特征和提高语文生命课堂的策略两方面研究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李慧 《文教资料》2011,(17):40-42
语文教育企盼人文精神的回归。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看法:让课堂充满智慧和灵性的碰撞;让崇高的思想启迪生命的思考;让美的发现惊喜我们的双眼;让爱与关怀滋润学生的心田,以引起语文教师对文本人文价值的发现和挖掘。  相似文献   

3.
何祥 《考试周刊》2014,(5):21-21,112
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生命教育的元素。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蕴藏的生命教育资源;其次,课堂上要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另外,课外要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这样,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价值,感悟到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教育实施与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下,生命化教育成为改革发展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思路的规划,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如何将生命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对课文有更高层次的认知,这点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判断问题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各年级不同阶段的所用教材内容进行处境体验,在感受中教育和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对每个人唯一性和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文章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把语文"生命化课堂"混同于语文"生命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用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而"生命化课堂"是在课堂上用语言文字来化育学生的生命。二是贴着"生命教育"的标签,课堂仍然是指令型的以语文知识为绝对主宰的格式化王国,学生缺少尊严感和自主性,很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生命化课堂"需要从理论上揭示语文本体,需要研究并论证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教育理念、价值取向、课堂文化、教学境界等。  相似文献   

6.
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中饱涵着深刻的生命哲思,而语文教学课堂则是一个极好进行热爱生命教育和强化生存意志的场所,能给学生营造一片美丽的心灵晴空,让他们倍感生命的不易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可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爱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语文教育从根本上说关系到人的精神构建,在语文教学中着眼于生命教育,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的真谛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生命教育来正确地认识到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并尊重、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这对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成长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能够对此加以重视贯彻落实。以生命成长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做到重视生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语文教材当中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浓郁的生活文化气息,多彩的人生体验以及富含灿烂的生命气息,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感悟生命。  相似文献   

9.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命教育恰恰能够完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让学生从心里了解生命并且珍爱生命,进而可以让学生通过生命教育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但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对生命教育忽视的情况,因此,想要将生命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结合,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细化为一门学科的时候,语文的教育价值主要依靠课堂来传递。语文"生命化课堂"在于以语文文本知识为基础,将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整体性特征,塑造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昂扬的姿态面对人生。在构建语文"生命化课堂"的过程中,如何确立课堂的主体,平衡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氛围,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语文是智慧,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聆听智慧,感受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给学生的精神生命打底子的过程。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有责任引导我的学生在课堂里和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掌握语文的精髓,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感觉和热情,让语文课“亮”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具体而言,要联系生活,让文本意蕴走向通俗;对接生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再现生活,让情境体验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的教育,应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为培养方向,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就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就是要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在音乐课堂中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极为重大。注重在音乐课堂中挖掘教材潜能、注重注入生命的元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生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得到自然、舒展的生长,语文课堂应该以生为本,也就是让教育回归生命、生活、生态。只有用生命润泽生命,用心灵唤醒心灵,课堂中生命的自由生长才会真实发生。首先,语文课堂应该关注生命的生长。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源于生命、循于生命、达于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对教材里的文章做深度挖掘,发现文章里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就可以教得有温度。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记录了自己心灵成长的历程,在一番磨难后,他领悟到母亲的期盼,要“好好活”。若教师在此时请学生结合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和生命历程来理解“好好活”这句话,学生就会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活着、活好、活出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命是万物生长的特征,生命课堂就是让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百态,不给自己留下一丁点的遗憾。生命课堂是一种可以真正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变得简单化。生命课堂的真正价值其实比这些还要更多。生命课堂的精彩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存在的价值,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当前,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生命教育是缺失的,生命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命的认同感,让学生对死亡缺乏了解和思考。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一、开掘文本素材,解读生命内涵高中语文教材的架构非常清晰,每册书设置成四个不同的专题,所选的篇章从不同层面给学生以启迪,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语文教师应努力开掘文本素材,借助这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以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