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我认为,必须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一、开放作文教学指导思想 要搞开放式作文教学,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开放不行。正如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语文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内长骨,课外长肉。”从这里,我们受到了启发,找到了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认为:要改变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封闭式的校内课内作文和规定作文范围的做法,要确立作文教学由学校向社会和生活开放的观念,真正使作文教学由校内向校外开放,由课内向课外开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内作文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是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课内的作文教学毕竟是有限的 ,要使学生写好作文 ,使作文更加真实、生动 ,还要联系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写作练习活动。课外的学习与练笔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加了写作素材 ,又有利于学生写作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提高教学质量 ,以课内的作文训练效果促进课外作文活动的开展课内作文教学与课外作文活动 ,具有奠定基础知识、传授写作技能、示范样板的作用。不…  相似文献   

3.
严秋良 《教学随笔》2014,(10):20215+215
课文与小作文的成龙配套,从课文写作特点中"抓"出一种写法,叫学生运用这种写法,写小作文,作为"小练笔"。小作文与大作文的成龙配套,生活与作文的成龙配套,要求学生或带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然后进行作文。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的成龙配套,课内作文为课外作文服务,课外作文丰富并深化课内作文,"下水"作文与学生作文的成龙配套,教师做学生示范。  相似文献   

4.
冯华 《语文天地》2015,(4):61-6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课是不可或缺的课型。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将阅读与写作割裂了,且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并侧重课堂主线,忽视课外补充,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对写作文缺乏兴趣,甚至厌烦或害怕写作。为提高学生写作热情与能力,教师要注意“三整合”,即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整合、课内与课外整合,从而优化作文教学。一、阅读与写作整合,以读促写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与阅读往往是分开授课的,割裂了两者的联系,无法发挥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教学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只注重课内教学,仅仅把课外教学看成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是不恰当的。课外作文教学与课内作文教学在内容、形式、要求以及学生的参与心态方面,都各有特点和侧重点,教师在这两种作文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方式和作用也不相同。   一、课外作文教学的特点   1.活用知识的实践性。作文是富有创造精神的表达性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作文本领来表达情意,恰当地反映自然和社会。如果说课内作文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6.
薛静 《教育艺术》2020,(4):60-60
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基本内容,写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对前三项技能的总结和加强。本文以"以读促写"教学为出发点,通过课内和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手段,旨在构建高效英语写作课堂。一、整合课内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都是以话题形式呈现,与命题写作形式相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广泛,也对学生已知基础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元写作任务都是本单元英语文章的扩展与深入,如Reading与Task范文为学生写作提供写作内容,但即使如此,有的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写什么。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教学倡导整合利用各方面教学资源.使用课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兴趣,开拓视野,促进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内生成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形成问题意识.由此观之,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是我们实现新课程教学理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现实中,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中的不当行为还很普遍.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应从浅处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课外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勤动笔;课内设计多种形式的练笔,学语言学写法,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在此基础上,教师辅以写作技巧的点拨,使学生作文的篇章布局与语言更加规范。激发兴趣,厚积语言和素材,遵循写法,使农村小学教师有路可仿,学生有法可学,使作文教学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陈水夏 《中国教师》2013,(10):34-36
<正>"思品采集生成"教学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经验与崭新道德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创造性地生成自己学习过程的思品教学模式。"思品采集生成"教学由"课外采集"课内反刍"整合生成"三个环节组成。其中,"课外采集"环节既是"课内反刍"环节和"整合生成"环节的基础,又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开展课外采集活动呢?笔者针  相似文献   

10.
课外实践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为增强其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必须体现适时性、增加人文性,从选题设计到程序操作,从理论研究到具体实践,在师生互动及课外实践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的双向互动中,整合教学资源,凸显人文特色,并进一步加强对其实践特性及制度化建设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大语文”观念让我们感受到:作文改革应把语文教学的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校内、校外互相沟通起来,注重学科间知识、技能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进行写作时更多地获得知识、感受世界、感受生活。为此,我校进行了“开放的情景化作文考试”的改革。这次改革是教师把作文考试的命题孕育在一个情景活动中,让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时体验、观察、思考、讨论,最后把亲身经历编写成考试作文。这样,学生在作文考试前事先得知作文题目或写作的具体范围,在实践中就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我主张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的语文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如何在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将文本延伸至课外、延伸至生活呢?一年来,笔者通过对不同文体教材内容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施青濒 《现代教学》2005,(12):38-39
“小学专题作文训练”主要是指将对课内外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写作的作文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成一定的教学系列,使之成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需求、便于操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共享资源”。通过研究和实践,让教师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生活感受来表达真情实感,淡化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升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下,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要求语文教师在一种大语文的背景下进行写作教学,实现多种因素的大综合。一、课内和课外相综合"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将作文课由课内延伸到课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注意整合优势教学资源,设计实践活动,规范练笔行为,为学生提供更多观察、操作的机会,以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意识,全面提升学生作文操作的品质。作文来源于生活,启迪学生从生活视角展开习作学习,这是最佳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出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情况,制约了同学们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作为教育活动的的引导者,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内、课外的教学资源,采用拓展、延伸、深入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的拓宽自己的情感和知识世界,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课内抓基本课外抓提高──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上海葛玮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了优化教学的理论,注意了两个重点:课内抓培养学生基本的作文技能,课外抓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一、课内抓基本课内抓基本,就是根据课堂教学是同步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以中下等学生为基...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中,学生"无东西可写、无话可说"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从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取写作素材。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校外和校内两种形式,它可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校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课内作文是教育教学的主线,课外作文是课内作文的补充和延展,课内与课外结合是提高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要求,使拓展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拓展课堂教学,就是在信息技术数字化设备、网络及教学资源的强力支持下,将"教授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堂教学时空拓展为"课外"与"课内"两个部分。执行课内与课外联动机制,一方面,通过课内驱动课外,不断唤醒、激励和鞭策学生课外学习的动力,使学习不断向有序的更深层次目标迈进;另一方面,使课内成为内化知识、激活学生潜质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实现1+1>2教学效果及多元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