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3世纪汉萨同盟垄断北海-波罗的海贸易之前,波罗的海地区因其便于贸易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北欧商人进行早期的贸易开拓提供了可能。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弗里斯兰人此时正分别向东和向西寻求海上贸易:瑞典人进入罗斯地区,开创了著名的瓦兰琴商路,建立起与拜占庭和穆斯林世界的贸易联系;丹麦人和弗里斯兰人则向西开拓至英格兰和尼德兰。大宗转运贸易方式在北欧确立后,德意志人替代了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弗里斯兰人的贸易地位,建立起频繁稳定的海陆联系,并初步确立起一个稳固的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在汉萨同盟形成后,这一贸易网络成为欧洲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汉萨同盟为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以来,英国和荷兰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其占据经济制高点的主要原因,而中东欧二期农奴制的兴起,使得该地区的农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农业对工商业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发挥,无法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英国和荷兰成为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内的生产中心,中东欧成为英国和荷兰的粮食等必需品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地以及英荷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3.
汉萨同盟是德国北部城市组建的社会经济同盟,在欧洲世纪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汉萨同盟曾积极地促进了西、北欧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发展,改善了该地区的商贸环境,但同时汉萨同盟也是阻碍德国政治和经济统一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对相关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十五世纪中叶是汉萨同盟发展历史上的转折点,随着欧洲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同盟内部利益冲突的加剧,汉萨同盟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任何可能性,十七世纪下半叶,汉萨同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正>结束了瑞典的行程,坐上开往芬兰的游轮。10点的样子,我们下船踏上芬兰的土地,顿感空气清新。赫尔辛基在爱沙尼亚塔林北部约80公里处,距离西南的瑞典斯德哥尔摩约400公里,西距俄罗斯圣彼得堡约300公里。这三座城市与赫尔辛基的历史联系密切。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为了和汉萨同盟的城市塔林争夺贸易,于1550年在塔林对面的波罗的海海岸修建了这座城市。相比于其它在波罗的  相似文献   

5.
丹麦地处欧洲北部,扼波罗的海出入北海和大西洋的咽喉,是西欧通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桥梁。西北隔斯卡格拉海峡与挪威遥遥相望,东与瑞典隔厄勒海峡,南与德国接壤,总面积为43092平方千米,是北欧最小的一个国家。首都是哥本哈根。丹麦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最热的平均气温不超过  相似文献   

6.
《海外求学》2004,(20):30-33
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半部,西邻挪威,东北接芬兰,东临波罗的海,西南濒北海,同丹麦隔海相望。全国面积449964平方公里,约有15%的面积在北极圈内.海岸线长2181公里,领海12海里。地形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  相似文献   

7.
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因而对德国的历史的进程带来了一些特点.首先,就德国资本主义关系形成的前提来说,其城市商品经济是在下述情况中兴起的:当德国的领土还局限于易北河以西的年代里,沿莱茵河与多瑙河地区就成为当时南北欧及东西欧脆弱的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德国早期商品经济中心的士瓦本、上莱茵和汉萨诸城市就此发展起来,并垄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的海上国际贸易.十三世纪德国骑士们的东进政策,在波罗的海海域的活动,为德国各个城市的国际贸易商,特别是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汉萨同盟各个城市的贸易商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并且大大减轻了他们为保护国际贸易市场与船路的开支,从而他们又成为德国骑士东侵政策的重要支持者.另一方面,不断东侵的德国骑士和他们的邦主也需要商人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盛期,欧洲天主教会发动了旨在进攻波罗的海异教徒的北方十字军。该十字军历时近4个世纪,相继征服了汶德人、立沃尼亚人、爱沙尼亚人、普鲁士人等。此间,西欧、斯堪的纳维亚的基督徒、波罗的海的异教徒以及东正教的罗斯人都卷入了战争。北方十字军对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将原始信仰的波罗的海地区纳入了拉丁基督教世界并重新定位了中世纪渡罗的海文明的发展方向;影响了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间的关系,成为东北欧地区种族矛盾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西欧的商路是伴随着10、11世纪西欧商业的复兴而逐渐开辟的,到13、14世纪已经形成了以地中海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以及著名的香槟集市为中心的商业道路交通网。中世纪西欧重要商路的复兴和开辟促进了当时西欧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联系和当时西欧各国国内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耳曼民族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在后来日耳曼人掀起的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日耳曼民族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塑造的日耳曼民族精神对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存在着的特殊的妇女情结,体现了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质,是我们理解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丹麦的中小学教育丹麦是一个地处北欧、美丽富饶的国家.在丹麦语中,丹为"丹人",麦为"田地",丹麦即为"丹人的田地"之意.丹麦西临北海,东靠波罗的海,南与德国接壤,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由406个岛屿组成.丹麦教育事业发达,培育了以童话闻名于世的著名作家安徒生、作曲家卡尔·尼尔森、原子物理  相似文献   

12.
斯堪的纳维亚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孕育了北欧设计。本文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剖析,阐述其自然观、人本观、经济观与北欧设计美学风格的渊源关系,并进一步指出北欧设计最大的启示在于"有机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刘波 《新高考》2008,(4):31-33
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萌芽时期。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原先局限于地中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扩展到大西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地区间的联系加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丹麦是一个地处北欧、美丽富饶的国家.在丹麦语中,丹为“丹人”,麦为“田地”,丹麦即为“丹人的田地”之意.丹麦西临北海,东靠波罗的海,南与德国接壤,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由406个岛屿组成.丹麦教育事业发达,培育了以童话闻名于世的著名作家安徒生、  相似文献   

15.
艺术设计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在二战后的重建而促成的经济发展奇迹中,艺术传统、市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以飞快的速度取得进展。然而全球产品的设计都是同一个标准,自此淡化了本国产品的设计个性。本文对斯堪的纳维亚的多元社会与多元设计进行分析,将民族性与现代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北欧诸国的从设计的分化到设计风格的重建,以最终获得可观的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16.
毛皮贸易是诺夫哥罗德拓殖罗斯北方地区的主要动机。随着自身毛皮供应能力的减弱以及西欧对毛皮需求日益增长,诺夫哥罗德自11世纪开始向北方地区拓殖,促使北方拓殖区成为诺夫哥罗德与汉萨同盟毛皮贸易的商品供应基地。诺夫哥罗德出口的毛皮以松鼠皮为主,毛皮贸易具有垄断性的特点,这种状况一直到俄罗斯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之后才发生改变。毛皮贸易对诺夫哥罗德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不仅提高了诺夫哥罗德在罗斯国家的经济地位,确立并巩固了诺夫哥罗德在西欧毛皮供应中心的主导地位,而且给诺夫哥罗德带来巨额财富,为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长期独立提供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17.
鱼儿搬家     
最近,科学家发现欧洲最重要的渔场——北海中的鱼儿们正在向北方搬家。科学家说,这可能是气候变暖导致鱼类为了寻找冷水不得不游向北方,这种鱼类迁移现象可能会造成一些经济鱼类从北海完全消失。北海位于欧洲大陆和大不列颠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南北长1000千米,东西宽约64  相似文献   

18.
二战期间,鉴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达到分担盟国西线战场的压力和增加本土国防安全系数,英国酝酿了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内部成立斯堪的纳维亚同盟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战略体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实力最强的瑞典为了本国和北欧各国人民免遭战火侵害,拒绝了英国的要求,选择了维持中立,最大程度地维护了自己的独立.  相似文献   

19.
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开创性事件,毛皮贸易对于整个西进运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毛皮商栈和毛皮公司的建立,不仅对美国疆域的拓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西进运动中起了“边疆先头站”的作用。毛皮商栈这种独特的城镇对于西进运动中城市的崛起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毛皮贸易不断向西拓展,通向“远西部”的大门便在西进运动中的新一代美国移民面前打开了。  相似文献   

20.
先说一个有趣的传言:荷兰豆大家都吃过吧,你知道它在荷兰叫什么吗?叫中国豆。 农作物为两个国家建立起一种奇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同样可以反映到家居装饰中。荷兰家居杂糅了中欧和北欧的风格、理念,符合传统的美学标准又极具现代感,非常容易被当下的中国人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