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字”是指与口语中的“字”音义相合的“本来的字”,考本字一般是考求某个方言词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的字形、字义、字音。在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下,通过历时溯源和共时比较、印证,对濉溪方言本字进行考证,从而弄清其中一些词汇的写法和特点,这对于濉溪方言的整体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察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一卷)中出现48次的多义词"邁(噧)",认为:"邁"字应当属于方言借音字("噧"当属自造字);戏剧中的用字往往为音读服务,因此"邁(噧)"是用来记录莆仙方言中音读为[mai5]/[me5]的含义;通过与《说文》《广韵》及临近方言的仔细比对考察,方言用字"邁(噧)"的本字应当为"覛(古之觅)""糸",当"邁(噧)"表示"准备;查看、寻找;接待"义时本字为"覛",表示"慢"义时本字为"糸"。  相似文献   

3.
永州方言中存在着许多"有音无字"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大多在永州方言中还作为日常口语使用.文章继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之后,对永州方言中的另一些口语词进行了本字考释.  相似文献   

4.
一、本文所考的是记写内蒙西部汉语方言的部分常用单音节词或词素的本字。这些词或词素,历来被认为是“有音无字”或是被误写了的,所以有必要一一加以考订。二、为避免重复,凡在《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续考》和《包头汉语方言本字考》①中已有的字,本文不再收入。三、对本字进行说解的文字,一律使用通用字。个别实在写不出来的,借用同音字并在该字下加“~”号标明。四、内蒙西部汉语方言各方言区的方音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呼和浩特方音为准,采用国际音标为本字标音。至于声调,则只分平、上、去、入四声,不标调值。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方言本字研究中,有些方言本字考证得比较清楚,有些方言本字还尚未有定论。先简单列举了个别已经考证清楚的方言本字,再重点谈论对尚未考证清楚的方言用字"欠"与"忺""蹅"与""的考证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河北方言中表示"蹲"义的"咕丢"两个字,本字是"跍蹲"。"跍""蹲"二字同义连文,符合汉语语素复合造词的原理。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跍"字很少使用以及"蹲"作为复合词后置音节沦为轻声,是造成"跍蹲"两个字本字模糊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方言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是汉语方言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从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到现代语言学一脉相传的,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在汉语方言研究上的一个应用。搞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方言分化演变的历史,弄清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对靖远方言里的一些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提供了甘肃汉语方言在这方面的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8.
《南京方言词典》已考释出南京方言的许多本字,但由于本字考释着实不易,而该书重点亦不在此,所以书中仍存在一些待考之字。本文在《南京方言词典》的基础上,又考释出15个南京方言本字,以期对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9.
《莆田学院学报》2019,(3):54-58
简述莆田市仙游县的上元节请香祭祀活动中存在若干古语词,在前人考证中,这些古语词的本字并未被明确考察。通过仙游方言的音义与《广韵》《集韵》、闽方言的其他次方言的对应关系,并参考历史文献资料,利用因音循字、因义取字的方法追根溯源,新考证出3个方言词本字"""圜""亮"以及3个方言词"脰""煞""抗"的重考之字"礻豆""刹""供"。  相似文献   

10.
《常宁方言研究》一书考释了常宁方言部分本字,拙文在其基础上又考释出部分本字。所考的本字绝大多数符合常宁方音系统,个别不符的是上古音的残留。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词汇的丰富,除古语的承用之外,方言的利用也是原因之一。《公羊》多齐言,《淮南》多楚语,传统训诂学也把杨雄的《方言》包括在内。因为我国古书所采用的书面语词汇,大多以京都的语汇为基础,吸取各地方言;研究训诂学,也应该采集汉语各地方言中有用的材料为佐助,考释出本字来。 “本字”,是训诂学中的常用术语。所谓“本字”,指与它所记录的词的意义直接、完全吻合的文字形体,而义与形是不是吻合,就得考释该字是否用本字。如果不是,就得深入一步探求本字。这是训  相似文献   

12.
永州方言中存在着许多“有音无字”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大多在永州方言中还作为日常口语使用。文章继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之后,对永州方言中的另一些口语词进行了本字考释。  相似文献   

13.
小序一、固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地区之首县,其方言为中原官话秦陇片下之一支。本文所释均为固原方言中的常用词语。二、既曰“考释”就应该作一些审音辨义的探求和说明,而并非仅将摘录于古字书中之某字比附于后所能奏功。依愚所见,本字与方言词语之关系约有以下数种:1.本字之义与方言词语之义全合;本字之音(取中古音),其声韵调与方言词语之今声韵调对应全合。2.本字之义与方言词语之义虽不全合,却有孳生引伸之联系;本字之音与方言词语之今音虽不全合,却有演变转化之线  相似文献   

14.
淮南话属于北方方言,基本没有古语词和古代语音的痕迹.本文探讨了淮南方言中使用频繁、为数不多的方言词之一--"照"字的历史原貌(淮南话中的"着"是一个意义实在的动词,意义同"行"),认为"照"实为近代北方方言词"着".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警示方言工作者及方志编纂者应极力用本字记录方言,以免割裂语言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北方言隶属于徽语区,对其本字考证对于徽语其它方言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关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以及其它方言的本字考证释例,并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方言本字考证是方言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根据方言本字考的三条常见标准,对苏州方言中的11个本字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7.
用"短"来表示"拦截"义在很多方言中都有体现,但"短"何以有"拦截"之义却少有人论及;除此之外,一些地区方言中还有表示"追赶"义的"断",其本字亦未可知。通过文献论证,考证出表示"拦截"义的"短"本字当为"断",其"拦截"义源于"断"之"截断"义;而方言中表示"追赶"义的"断"当是"追"的记音字。  相似文献   

18.
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以及客家方言部分方言点,把"潜水"的词根读成"[mi(U)]"、"[mei(U)]"、"[m(U)]"等,相关方言著作普遍认为"沕"是这一词根的本字.然而从古文献材料来看,"没"才是这一词根的本字."没"的初文为"(回又)",根据<说文解字>"(回又)……读若沫"推测,"没"在<广韵>之前存在有微部阴声韵三等去声明母一读,此音正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以及客家方言部分方言点"潜水"的词根的共同读音来源.本文还附带证明周德清<中原音韵>中的"氽"是用来书写"没"的俗字.  相似文献   

19.
文水方言中的“圪”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字,“圪”字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对文水方言中的“圪”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圪”字的读音、意义、本字以及由“圪”组成的词类、“圪”的形式、性质、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代,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调查了湖北钟祥方言,著下了《钟祥方言记》一书(简称《方言记》)。该书内容丰富,体例完备,但留下了许多本字待考,在书中用方框标示。四十多年过去了,钟祥方言的本字考证未见有人来做。不过,我们没有囿于《方言记》的方框。凡属《方言记》中的待考字,字头前边都加有角标“(?)”。《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