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其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创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本文所论述的教学工厂还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信息化”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实践教学过程,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内涵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影像技术和仿真教学系统等现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理融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国家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前提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形式。中学数理融合教学过程强调多样性、聚合性和创新性,具有多元化的教学特征,是学科整合背景下对数学和物理的知识、思维、方法的再组织和提炼。中学数理融合教学体系的功能是筛选和整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呈现方式、教学范式、教学评价和教学保障等要素,促进数理学科融合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升学生的创新性素养。中学数理融合教学的实施路径为:探索新的学科融合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计;开发建设数理融合校本课程;组建融合型创新学习团队,实行“联合培养”模式;开展数理融合科研课题研究,产学研相结合发展创新能力;建立促进学科融合发展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课程,取得了职业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学既是一种实践理念,也是一种审美性教学形态,所追求的是教学中教与学及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衡、共生、融合的状态。因而,教师角色应从“教”为出发点的角色定位转向以“学”为出发点的角色定位,以此为思考视点,教师的角色是对话者、融合者和学习者。  相似文献   

6.
课程"体验教学"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验教学”是一种适应新经济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新的教学理念。以营造“体验”环境,建构由低级向高级过渡渐次递进的“体验”历程为手段,在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改革等方面,形成了对应于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是指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为主要载体,通过统整与贯通的方式融合德、智、美、劳各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逻辑框架应当是以跨学科主题为主线、以身体实践为手段、以大融合观为纽带、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将德、智、美、劳四育融入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的推进机制是:渗透教育元素,完善体育教学目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体育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生态,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汇聚多元主体,创新体育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案例的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主要表现为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深度融合。其融合方式分为“阶梯型”教学组织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浅层次融合、“阶梯型”教学组织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深层次融合、“登山型”教学组织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浅层次融合、“登山型”教学组织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深层次融合。这四种类型融合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为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发展。“登山型”教学组织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深层次融合无疑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方式。这种融合方式的实现一是需要有良好的协同机制保障,二是对教师的TPACK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需要更深刻的学科理解。  相似文献   

9.
将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是特殊教育学校当前一大重要任务。可从“立足学生学情,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通用学习环境”“瞄准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集体差异教学”“联合家校社力量,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场域”等方面着手,将信息技术与培智学校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一起,深化培智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0.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念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一种有效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1.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能够把“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基于翻转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师利用混合式教学可把学习者从浅到深直至指向深度学习.文章尝试以“三角函数”教学为例,基于泛雅教学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框架,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将单个或多个教学目标融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把语言应用的理念转化为以“任务”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置历史教学于智能化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感知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行为与科技的融合;让学生把自己的认知行为与智能化学习环境相对应,通过自己的认知行为去顿悟,探索历史规律,以达到新思维的境界。这对传统的“一支粉笔论天下”的历史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说是难以有所作为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历史  相似文献   

14.
邓兰  萧锦 《知识文库》2023,(6):13-16
<正>“学科综合”是指不同教学领域的综合、姊妹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艺术领域之外学科的综合。在音乐课中融合姊妹艺术属于“学科综合”的一种,而“学科综合”这一概念则不同于一门课程名称——“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可以认为是“将很多相关的学科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编订的课程。”钟启泉、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对“综合课程”是这样解释的。他们认为,如果要对一个课程内容或者问题进行研究、探析,需要使用两种或者超过两种的知识内容,并且和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将两种或者超过两种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融合,可以形成一门综合课程,但在综合课程中,这  相似文献   

15.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理工科高校的教学实验室建设中的环境、目标、模式等问题,借助AGIL的理论分析模型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国家需求、社会环境、实验队伍发展、实验室运行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通过教学与科研的多维度融合、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验队伍的职业发展以及实验室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从资源供给方面提升教学实验室的质量,支持实验教学改善提升,为“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属于环境专业的一门基础前导课程。结合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自身课程环境专业属性特点,将“思政元素”纳入“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在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中培养提升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职业素养、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以“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为主线,挖掘思政元素在环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融合方式;设计“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方案;评价、反思思政进课堂的效果。利用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元素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已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9.
“和合”思想内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在教学领域,它的中性智慧可以消解教学文化间的冲突,生成“和合教学文化”。“和合教学文化”是一种整体性、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和合相生的教学生活方式。建构“和合教学文化”应遵循以下路径:保持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均衡;促进多元教学文化的碰撞、“和合”与超越;实现自然世界、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的文化融合;建设开放圆融的教学文化生态系统。教学主体只有对“和合教学文化”建构路径深刻地理解并付诸实践,才能在“和合教学文化”的生成中过美好的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笔者及其所在的教研组,用三年时间探索“新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感悟,分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以课标为导向,贯穿评价于教学中;为“学”而“用”,将先进教育技术与学生学习相融合。并用优质课例,说明了基于上述策略的在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情态价值观发展方面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