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数+量+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典型构式“数+量+名”的基础上形成的“数+量+x”构式,其构式义有三项内容,即1、“数+量”对“X”进行计量;2、构式整体上是名词性的。且这种名词性不随其内部成分的变化而变化;3、X位置上的词语在该构式的层面上表现为名词性。而在语义层面上这个位置上的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因此,“数+量+动”作为非典型构式,是典型构式“数+量+名”的继承和引申,其“动词”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是“数+量+X”这一构式赋予的,是一定认知机制制导下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评价构式"N+V着+A"内部结构关系复杂。本文探讨了"N+V着+A"构式的句法结构关系,把"N+V着+A"分为四种结构类型,对构式中V和A的音节特点、词汇特征进行了考察,对"N+V着+A"构式的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对"N+V着+A"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阶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名+了”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表明它是一个意为“由非N变成N了”的构式。构式“名+了”中名词是构式所表示的事件的结果,名词与构式义之间是一个结果代事件的转喻过程。与构式相连的名词的语义限制是有无“实现过程”。同时,能进入“名+了”构式的名词,通过隐喻的方式,从时间域向年龄域、客观事物域、经验/资历域、社交域、等级域扩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多角度地探究了现代汉语中常见构式“NP+好+V”的构式语义.“NP+好+V”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构式语义,体现了构式的多义性.但这两个构式义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紧密联系,一个构式义是对另一构式义的继承,二者属于次部分连接.“NP+好+V”的构式意义家族中存在着构式义的典型成员.  相似文献   

5.
歧义现象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精细,其实质是一种形式对应多种内容。本文探讨“N1+V+N2”结构造成的语境歧义及其成因,并就其中的主语“N1”所承担的语义角色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普遍认为,“程度副词+N”(N为名词,下同)中的“N”是有选择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顺序是:抽象名词〉个体名词〉专有名词。据考察,“很+有+N”是“程度副词十N”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很+有+N”又是由“有+N”前加“很”而来。那么,这些结构中的“N”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由“N1+N2”格式形成的自由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偏正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指短语。N1与N2形成修饰、并陈述、复指等语义关系:处于修饰关系的N1可以成为语义指向的核心,处于并列关系的N1与N2必有一个更大的语义范畴,处于陈述关系的N1与N2有严格的语义选择限制,处于复指关系的N1与N2必有一个是特指的。在句法功能上主要从体词性和谓词性两方面看。N的排列是有理有据的,联合短语也并非绝对自由。N的数目越多,结构层次性越强。“N1+N2”形成封闭辖域。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N受+N施+V”句是“N施+V+N受”句通过移位生成的,其生成条件是:N受具有周遍性或有定性的特点,V的宾语能够悬空,谓词绝大多数是动作动词。  相似文献   

9.
孙晨阳 《文教资料》2011,(36):117-119
构式“V+O+V+的”表示出现某种不好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本文通过对该构式形式、意义、凸显焦点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了“V+O+V+的”的构式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考察湖南境内湘语九个方言点的“V+X+N(L)”结构类型和地理类型。湖南方言“V+X+N(1,)”的类型共有四种,除了普通话中常见的句型“在+N(1.)”、“V+到+N(1.)”外,还有“V+体貌助词州(L)”和“V+体貌助词+在+N(1.)”。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各个学者对准定语句式"N1+的+N2+V+得+R"所作的不同研究,然后基于收集到的语料提出此类句式是构式语法的多重传承模式所致,即准定语句式"N1+的+N2+V+得+R"是动结构式、拷贝构式和所有格构式共同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与“小三角”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三平面”和“小三角”理论的研究指向、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所差异,但是“三平面”和“小三角”都会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发挥各自的特定作用,从而使汉语语法事实的描写和解释更加详尽、准确。  相似文献   

13.
特征映射型N1+N2概念合成名词中的N1是起描写作用的修饰词,凸显的是陈述性意义即性质意义;而其中心词N2是提供整个词范畴结构的词,构成整个词的认知基础。该构式所体现的思维、语义与句法关系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极其丰富的。空间复合理论为自然语言现象的解释提供了很好的处理方法,而非范畴化不但是语言变化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将空间复合理论与非范畴化结合,对特征映射型N1+N2概念合成名词的识解具有良好的解释力,也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表量结构中的喻体型单位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对各种事物进行数量描述时,常借助于表量结构"Num N1 of N2"。N1是表份的单位名词(unit noun),作为计量单位和数词、介词"of"一起构成数量语块对N2进行量的描述。英语表量结构中的不少单位名词和汉语的喻体型量词一样,还能充当喻体,构成简洁的隐喻。隐喻性数量描述借助于喻体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描述计量对象的数量及形态特征。喻体型单位名词对物质名词、个体名词和抽象名词计量时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和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V+P+N”中P由前加成分向后加成分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汉语韵律的原因,现代汉语“V P N”结构中有的P由“P N”结构中的前加成分变成了“V P”的后加成分。前附后的P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趋势,有的变成了语法成分——助词,有的变成了构词成分——词缀,有的还游移于助词和词缀之间。  相似文献   

16.
句式“N A 的 VP”可一分为三:NA A的 VP;B.NB A 的 VP;C.NA/B A 的 VP。用层次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三者语法语义的不同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英语对于在空间上形体和边界范围不固定的物质、事物群体及无空间存在的抽象事物计量描述时,常需借助于表量结构“Num N1 of N2”。N1是表份的单位名词(unit noun),和作为计量单位和数词、介词“of”一起构成数量语块对N2进行量的描述。同汉语的量词一样,英语表量结构中的N1有不少是从动词借用来的。本文主要讨论英语表量结构中动词性借用单位名词的不同类型、作用和修辞特点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语法学界关于定语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这两种定义均非十分准确,如由给“N”下定义引发了对“N 的 P”结构性质变异。消除“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名词性结构”的矛盾说法,定语的定义更加明确、精确化。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学界,"N1+V1+N2+V2"句式从名称到内部结构到涵盖范围一直都存在争议,与"N1+V1+N2+V2"句式有关的歧义现象,并没有被人们当作一种专门的歧义现象来加以分析。试图在描写此句式的基础上,讨论"N1+V1+N2+V2"句式中的歧义现象,并且从其中存在的歧义现象入手,探寻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碰到“N的V”结构和“N之V”结构,对于它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作用,学术界向来有歧义。运用语言的联系和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在“N的V”结构中“的”不是标志偏正结构的助词,这两个结构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偏正结构或是体词性成分,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主谓结构,N与V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