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殽之战》是《左传》中描写战争的名著。它写了秦、晋、郑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主要的却是在写秦晋争霸的一场战争。秦晋本是姻戚之国,在对楚的“城濮之战”中又是并肩作战的盟国,晋郑两国又是姬姓之国,理应友好相处。但是,秦伯背信弃义,乘晋侯治丧之机出师袭郑,在  相似文献   

2.
《殽之战》是一篇典范的叙事作品。它记叙春秋时代秦晋争夺中原霸权的一场战争,通篇却只字不写战斗的场面,而去纵笔铺叙蹇叔进谏哭师,王孙满观兵,弦高犒师,先轸论战等事实,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从侧面渲染战争气氛,预示战争结局,表现出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史称“长勺之战”。教材选自《左传》中的《曹刿论战》,记载的就是长勺之战,文中写鲁国打败齐国的战争过程只用了52字。战斗紧张而激烈,作者为什么只用了如此少的文字呢?  相似文献   

4.
我国先秦历史散文名著《左传》中叙写战争篇章之一的《殽之战》,再次被选为六年制中学高中语文教材之一,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之所以如此,除了文章所揭示的道理耐人寻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之外,在文学上有着较高的成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技巧,特别是它的叙事和写人,对于中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章,很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殽之战》在叙事写人方面有些什么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呢? 一、叙事,紧扣事件所揭示的本质问题选择材料,详略得体,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5.
在《左传》中,战争记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以至有人称之为“相斫书”。但它对战争的记叙和描写,却历来是被人赞赏的。《左传》以前的一些重要典籍中,如《易经》、《尚书》、《逸周书》等,都有关于战争的记叙,然而内容简略、单薄。《左传》的战争记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展现出一个新的面貌,为我国历史著作中的战争记叙开拓了新局面。本文拟以《左传》中晋楚城(氵仆)之战(僖公廿七、廿八年)、邲之战(宣公十二年)、鄢  相似文献   

6.
《通鉴》写战争,就不同的情况而有不同的写法。写赤壁之战,着意写战略思想。写淝水之战,着意写谢安的凝静对敌和及时挫败敌人的锐气,是以战略与战术并重。写梁韦睿救钟离和西魏韦孝宽守玉壁,又都详于攻守之状,其情态有如图  相似文献   

7.
《左传》是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春秋时期二百四十多年诸侯国间攻战兼并、盛衰兴亡、纷纭复杂的事件,它生动、形象、清晰、条理地作了记载。作为史传体的散文,在写人叙事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寥寥几笔,人物的音容笑貌就跃然纸上;纷繁的事件娓娓道来,十分简约流畅。特别是有关几次大的战争的描写,更是各有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秦晋淆之战》一文(下简称“  相似文献   

8.
对汉乐府《战城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经.有人说它叙写楚汉彭城、瞧阳之战(王先谦《汉饶歌释文笺正》);有人说是汉武帝思将帅之作(庄叙相《汉短萧饶歌句解》)也有人说是写汉在朔方抗击匈奴的战争(陈沆《诗比兴笺》);朱乾《乐府正义》则说:“此诗当作于景帝七国反时,怨亚夫之不救梁也.”上述各说均有一宏道理,但都不够确切,难以成为定论.我赞成朱乾的部分说法,即此诗叙述了汉景帝时梁国抵御吴楚叛军的睢阳大战.  相似文献   

9.
《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作,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著作,也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它尤以描写各种大小战役著称,如秦晋韩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文章都极精采。有的战役写得场面并不大,却有一定意义。比如《曹刿论战》,写弱小者何以竟能战胜强大者,对后世也很有启发;而这篇《殽之战》,则说明强大的秦国由于贪婪无厌、骄傲自满,想偷袭弱小的郑国以实现其扩张领土、称霸诸侯的野心,终于遭到失败,受到另  相似文献   

10.
摘要:《伊利亚特》展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最悲壮的一页,整部史诗围绕着那些耀眼夺目的、为争夺荣誉而战的英雄而写,女性只处于这个以战争为核心的舞台边缘,所以《伊利亚特》中的女性较少为人所关注和研究。但女性却是这场战争的关键.这部战争史诗中对女性符号的诠释代表了荷马时代的女性观和性别观。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殽之战》叙秦晋殽之战,象《曹刿论战》一样,不是为记事而记事,而是通过秦晋殽之战的过程的记述,着重反映秦师必败的原因——“贪”和“轻”。《曹刿论战》明确地以齐鲁长勺之战的结果印证曹刿对战争的议论;这篇文章标题虽非《蹇叔论战》,实际上以蹇叔对战争的预见为纲,全文叙事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事件的开端是秦穆公利令智昏,不听蹇叔的劝告,出兵伐郑。蹇叔在秦师出发之际对这场战争的议论是全面而深刻的,他分  相似文献   

14.
《秦晋崤之战》是《左转》写战争的著名篇章之一。本篇主要叙述在周襄王25年发生在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举兵袭击郑国,晋、秦两国作战于崤的经过。秦穆公不听騫叔的谏诤,秦师骄纵轻敌,招致失败。这篇著名的历史散文,其艺术特色虽经过几千年的"淘洗"依然熠熠放光,它的预叙多变,一波三折;语言有神,惟妙惟肖;简笔塑形,入木三分;叙事明晰,详略得当,对我们今天的后学者仍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秦晋崤之战》是《左转》写战争的著名篇章之一。本篇主要叙述在周襄王25年发生在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举兵袭击郑国,晋、秦两国作战于崤的经过。秦穆公不听騫叔的谏诤,秦师骄纵轻敌,招致失败。这篇著名的历史散文,其艺术特色虽经过几千年的"淘洗"依然熠熠放光,它的预叙多变,一波三折;语言有神,惟妙惟肖;简笔塑形,入木三分;叙事明晰,详略得当,对我们今天的后学者仍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左传》中的战争描写体现了《左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通过对《城濮之战》的分析可以看出,《左传》全篇贯穿浓厚的“礼”的色彩,战争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理性思考,同时强调在战争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主题《曹刿论战》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重点是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  相似文献   

18.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曾先后提到这一点,并把这次战争跟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韩信破越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蜀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进行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中学语文教材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一文,记载的就是这次战争中事。然而,《曹刿论战》一文写战争过程只用了52字,寥寥几笔概括了鲁国打败齐国的史实。对于当时的交战双方来说,这场战斗无疑规模不小,姑且不说战斗的原因、战斗的规模、军事装备等情况,单就战斗中紧张而激烈的态势,总要描写一番吧。为什么作者略而不谈?  相似文献   

20.
《左传》擅长描写战争。《左传》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史书;因此,它关于战争的描写,多侧重于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因素、大的战略部署及其战争中人的作用的描写;不像兵书那样,多侧重于战术、武器等具体作战技术的论述。这是《左传》描写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是为《左传》作为史书的性质及总结历史经验的编写目的所决定的。正是在这个方面,《左传》的作者,表现了他深刻的洞察力及其在题材的处理、故事的叙述、人物的描写等方面的艺术才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所描写的《秦晋淆之战》,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