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氮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氮的知识点分布是零散的,如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植物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生态系统中含氮物质的循环。部分内容还涉及到化学学科如大气固氮。  相似文献   

2.
齐俊艳 《化学教学》2009,(10):46-49
引言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为氮的循环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是以氮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为背景,引发学生联想自然界中的“闪电”现象,让学生带着“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能发生哪些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什么意义?”等质疑进入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中,物质循环是《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的一节重要内容,但是这一节内容中只介绍了碳循环, 在选修教材中还讲述了氮循环和硫循环。这三大物质的循环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学习时对照和比较,现简单总结归纳,并以例题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为生命提供营养和能量,理解自然循环对于全面理解生物世界的机制是很重要的。在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有关物质循环的内容多涉及碳循环、氮循环,而对硫循环的叙述非常简要。硫是构成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和辅酶的基本成分,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生命至关重要,在地球上也是广泛分布,储量丰富,所以了解硫循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生态柱”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了解硫循环的途径和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同时能把生物多样性、化学、进化、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等主题的概念融会贯通,为学生学习这些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外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5.
氮元素是生物维持结构与功能、进行生长与发育等所必需的元素。其有关知识在高中《生物》教材的多个章节中出现,如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作用、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生物与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等,这些知识均与生物圈的氮循环这个中心问题有关。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教材循环使用是一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9B):25-25
从今秋新学期开始,上海市600多所初中的预备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将同时试行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教材循环使用的周期暂定为4~5年。目前已经出版的教材纸质经久耐用,印刷质量精美,不过家长不用担心,教材将由政府“埋单”。  相似文献   

7.
阅读《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第五期“艺术类教材循环使用有违教学实际”和“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美好理想如何才能照进现实”两篇文章后,为中央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这一利国利民的举措而倍受鼓舞。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教材循环使用。正如京剧进课堂、集体舞进校园,应少说先做多实践。让新生事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并完善。重新审视教材循环使用曾实施过的一些方法,有颇多的感受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8.
氮循环与固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气体型循环,大气中的氮绝大多数以生物固氮的方式所固定,生物固氮在自然界氮循环及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固氮作用、氮同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校教材使用情况以及二手书市场的分析,阐明教材循环使用的必要性,针对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实现教材循环使用这一途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同时分析了在推进教材循环使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提高教材使用率提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蔡敏慧  杜娟 《大学教育》2019,(2):109-111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获取教材的方式仍然主要以学生购买为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N大学学生对于教材循环利用的态度可知,高校教材循环利用具有其必要性。高校图书馆开展教材循环利用具有创新价值,高校可通过大力宣传、鼓励师生捐赠教材、收集循环教材存货信息、设置专门的循环教材书库与借还规则、引导学生志愿者参与循环教材库的管理、安排勤工助学的学生参与循环教材库的日常工作这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教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元素含量的计算中,以前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常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含量关系,如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数表达为:  相似文献   

12.
马俏雯  刘艺  张坤 《高教论坛》2013,(2):65-66,100
通过分析教材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采用问卷调查法总结归纳了学生对于教材循环利用的认知程度及态度,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教材循环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氮和氮的化合物》第二节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教材中主要用三个演示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了解氨气的制取和性质,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6,(12A):7-7
今后,北京市中小学生入学时拿到的教材可能并非全新,而是“学哥学姐”们用过的教材了。这是由于北京市教委在对吕晓霖等35位人大代表“构建节约型社会,试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议案的办理报告中提出,北京市教委正在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免费的政策,“目前,北京已经在西城、崇文、石景山、丰台、房山5个区的部分中小学开展了美术、音乐、体育教材循环使用试点工作。学期末将全部教材统一收回,进行防疫消毒后供下一届学生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5.
尽管教材循环利用在高校具有切实的可行性,但目前我国尚无一所高校实行具有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教材循环利用制度。因此,针对该现状,研究高校教材循环利用问题,分析高校学生教材循环利用的参与意向,了解阻碍我国高校教材循环利用实施的因素,对构建行之有效的教材循环利用管理制度以及教材循环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高校学生教材循环利用参与意向为切入点,设计相关调研问卷,展开实地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为教材循环利用在高校顺利实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材循环利用是目前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现状特征、因素分析,阐述了教材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教材正确循环利用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教材循环使用的倡导,为了解我国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教材循环使用的态度,笔者做了问卷调查,使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教材循环使用普遍持积极态度、学校应充分保障高校学生自主购买教材的权利、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教材循环使用的宣传和引导、推行教材循环使用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有效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教材循环使用在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等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国高校教材循环使用现状,并分析循环使用教材的意义,意在说明我国教材循环使用前景十分光明。教材循环使用能充分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有利于节约资源,为创建低碳社会贡献力量。最后,文章就如何搞好教材循环使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脂肪胺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孝感师专化学系蒋启军(432100)在有机化学教材和参考书中,对脂肪族胺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描述为:“氮原子同甲烷中的碳原子一样是SP’杂化的。其中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分别占据三个SP’杂化轨道,一个SP’杂化轨道被孤对电子所...  相似文献   

20.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的模拟实验秭归县实验小学姜延谊(443600)"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二十课)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让学生总结水的形态变化,进而认识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揭示自然奥秘的重点课文。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