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传统历史的视角常常是“自上而下”的,它只注重宏大的历史叙事,注重对重大事件和精英人物的研究,忽视了更为广泛的民间社会和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繁复已逐渐使民俗从历史的深巷中走向了鲜活的世俗人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基本条件。撰写历史,如果不明地理,就无法使历史事件的过程条理分明;研究历史,如果没有地理知识,就无法彻底搞清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其真相。这充分说明地理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史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下,传统的以电子化和全文检索为基础的古籍研究模式已难以满足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等学科深度研究的需要。古籍文本特别是史书所记载的词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都需要结构化的历史人文数据库,从而实现历史要素的定量分析与可视化。文章以古汉语自动分析技术为基础,结合人工标注和校对,以实体标注方法解决历史人物的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问题,对史学名著《左传》进行了词语切分、词性、时间、人物ID、地点GIS信息标注,进而实现了热点人物、人物关系网、人物游历轨迹与距离等量化统计与可视化,为古籍文本的内容标注、结构化人文知识库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路径。最后,讨论了知识库进一步的完善方案与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史学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探寻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内在逻辑和历史规律的价值。本文从历史观、研究方法、史料搜集与利用、人才队伍建设和成果评价机制、研究成果传播等方面阐述我国图书馆史学研究需要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深化和拓展的九大研究领域:重视图书馆史学原理与图书馆史学史研究,开展图书馆学术语史、概念史、观念史综合研究,加大图书馆学制度史和图书馆社会史维度的研究,凸显具有图书馆学特色的阅读史研究,丰富人物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跟进图书馆技术史与数字资源建设服务史研究,提高图书馆史志编纂的质量,复兴我国古代图书馆史学研究与夯实当代图书馆史学研究,拓展地域和空间维度的图书馆史学研究。构建与国际接轨又彰显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编纂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图书馆史学研究成果,增强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图书馆史学研究者的历史责任。参考文献57。  相似文献   

5.
研究范式决定了历史书写,也决定了研究的成果。本文以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文献为视角,探讨运用新的研究范式重新书写和整理图书馆史。传统“大历史观”范式下,清末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思辨性的历史书写为主;二是精英书写;三是注重图书馆“宏观历史”的书写;四是主要关注学术流变、学人圈的交流和互动。而公众史学等新思潮注重社会史、微观史或者说“小历史”的研究。新的研究范式必然带来对档案、口述史、回忆录等史料的重视;新的研究范式将会有新的视野,并深化图书馆史的研究。图书馆史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属下群体的研究,寻求从“草根阶层”而不是从“精英阶层”,从社会化的角度而不是从学术流变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从而拓宽图书馆史研究的视野。表1。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6.
谁在说: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 关于历史,历来有正史/野史、"典范史"/"边缘史"之分.对于历史的表述,典范史往往依据"自上而下"的研究视角或是精英史学的历史观,只有那些放在国家、民族等政治框架下有意义的地区性、个人性事件才会被其所叙述.  相似文献   

7.
宋代人物档案文献述论——以宋人别集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所论人物档案文献,主要是指以人物生平事迹为记述内容的档案性质的文献。伴随宋代史学的空前发展,重视史学观念的深入普及,宋代产生了数量丰富的本朝(当代)人物档案文献,并呈现新的形式。本文试图以宋人别集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宋代本朝人物档案文献及其发展状况作出比较全面的梳理和论述,为进一步的宋代人物档案文献编纂研究铺垫基础。  相似文献   

8.
鲍佳倩 《视听》2022,(3):43-45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术的层次正趋于平均化,以更适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向下倾斜",变得日益平庸化.艺术创作受制于大众审美,艺...  相似文献   

9.
朱丽 《天津档案》2006,(2):13-14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他既是我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更是一位史学巨匠。他于20世纪20年代完成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对我国近代史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本世纪我国最早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启超多年研究中国史学的治学经验总结,其中也涉及了不少关于档案的论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梁启超对档案方面的见识也是比较早的。戊戌变法前六七年,  相似文献   

10.
美国历史学界在50年代前后曾经有一个标志性的转折,也即从50年代开始,美国史学走向了现代史学的时代。而本文的中心问题是:这一转向是否对新闻史的研究有重大的影响?在分析美国史学转向基础上,以多元化趋势为现代史学基本特征,从研究范围和对象、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对美国50年代开始的史学转型做一个概括,也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这一转向对美国新闻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物通讯的平民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众观念与媒介生存情境的变化导致新闻报道理念的改变,平民化成为人物通讯作品新的价值标准与发展趋向,传统政论说教的话语形态逐渐让位于大众、平民、个性化的“纪实”语言叙事;报道对象从精英人群向平民阶层“渗透”,报道风格也开始向平实自然与人文忧患意识的方向回归。本文对人物通讯中的平民化倾向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周末在家读了6月29日人民日报第5版一篇纪念《历史研究》创刊60周年的文章。作者高翔既是中国社科院的秘书长,又是《历史研究》编委会的主任。文章以"始终引领当代中国史学的前进方向"为总标题,分三个部分展开,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唯物史观是当代中国史学的旗帜和灵魂、探索历史规律是当代中国史学的本质追求、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这实际上是对创刊60年来办刊经验高屋  相似文献   

13.
《史学史研究》是国内唯一的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主办,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任主编。《史学史研究》创刊于1961年6月,前身是《中国史学史资料》、《史学史资料》,1981年改现名,定为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到1996年9月已出版83期,发行到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香港、台湾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史学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力图为推进中国的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辟  相似文献   

14.
史学与档案学的历史渊源与学科性质相近,相互交融。档案(或史料)是史学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史学又是档案(或史料)借以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史学与档案学的比较分析,探求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一、史学、史料与档案学的相互联系历史上的史学家很看重史料的价值。何炳松、博斯年等"史料学派"代表人物,经常强调"史学方法的核心是史料","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网络社会中风行着各路以"哥""姐"为称号的人物,引发公众和传媒的热议,其中典型的如"犀利哥"、"凤姐"。本文认为,无论是否出于炒作目的或存在网络推手助推,这些"哥""姐"们接受的是大众狂欢式、围观式的消费。在传媒消费主义视域下,"哥""姐"现象之热背后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式微,人文精神和传统消费文化价值的沦丧,以及大众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弱化。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与史学》是由上海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以公布档案史料、发表史学及编研文章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双月刊 ,16开 ,内文 80页。专题栏目有档案架、史料研究、回忆录、历史与人物、珍档秘闻、史海钩沉、海外访档、编研苑、馆藏档案指南等。栏目丰富 ,形式多样 ,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又有很强的可读性。《档案与史学》杂志自 1994年创刊以来 ,秋寒春暑 ,已历经六个春秋。在编辑部同仁的一致努力及各界朋友的共同支持下 ,本刊影响日渐扩大 ,形成史料性、学术性、真实性和内幕性的特点。《档案与史学》由邮局代理发行 ,欲购者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  相似文献   

17.
多娜 《新闻前哨》2004,(10):10-11
一个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精英文化水平的高下。精英文化来自于大众,但经过了升华与提炼。与精英文化不同,大众文化在传媒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凭借其自身通俗性、娱乐性、群众性的优势备受青睐。于是,传媒搭建起了精英文化走向大众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精英文化的视  相似文献   

18.
景东升 《历史档案》2004,(3):136-136,F003
学术界关于袁世凯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炙手可热,连篇累牍的学术著作和论文相继出版或发表,大多在肯定和否定之间对袁世凯作出选择。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平愍历史人物时的“神圣化”与“妖魔化”偏见逐渐发生变化,以探寻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侯孝贤电影的长镜头话语风格、反叛性的叙事立场和不断自我突破的创作生涯,所表现的精英与大众、艺术与商业的矛盾统一关系,为第三世界电影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大华语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旧方志是人物资料的宝库,是地方人物研究的基本文献。旧方志人物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记载人物数量众多,社会类型广泛;体裁多样,便于容纳多方面的丰富资料。旧方志人物资料也有较多缺陷,主要为人物收录不全面,以及浮夸失实等,使用时应审慎甄别,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