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有效的冶疗手段。如今,美国一位物理学家找到了杀死艾滋病毒的新方法,可能会让这个不治之症变成可治。这位物理学家发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有自身的振动频率,于是他用近红外线激光刺激试管中的艾滋病毒的外壳,结果破坏了病毒外壳,杀死了病毒。  相似文献   

2.
新知     
让艾滋病毒自杀迄今为止,艾滋病还是一种不治之症。然而,德国女科学家卡琳·莫琳却声称3年后可以让艾滋病成为可治之症,因为她已经找到了一种人造遗传物质,这种物质可以让艾滋病毒自杀。  相似文献   

3.
交易所     
《科技新时代》2009,(2):119-119
[AIDSCURE]2018年之前,科学家能发明出一种治疗艾滋病的可靠基因疗法 两年前,一名居住在德国柏林的42岁男子进行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由于这名男子同时还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因此医生为他移植了带有艾滋病毒抗体的骨髓干细胞。两年过去了,研究人员发现,不仅他体内的癌细胞消失了,艾滋病毒也不见了。这个成功案例让人们对基因疗法充满了希望。但是科学家的声明却给满怀希望的人泼了一盆冷水——有30%的患者接受治疗后会死亡,而且只能应用于癌症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4.
广闻博见     
艾滋病毒有致命弱点美国研究人员在艾滋病毒(HIV)的表面发现了一处易于受到抗体攻击的地方。科学家可以针对这个薄弱点研制出防止艾  相似文献   

5.
一位69岁的美国女性认养了7个艾滋病孤儿,并为养子组成了一个家庭沙龙。她的义举不仅拯救了这类孤儿,并且还使全世界的父母亲满足了去探望自己HIV(艾滋病毒)阳性儿女的心愿。让我们先来看看——  相似文献   

6.
文摘     
旅美学者冯愈——研究艾滋病获重大突破 中国旅美学者冯愈等人在艾滋病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一种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这一成果加深了人类对艾滋病毒生物机理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艾滋病提供了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毒性传播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85%艾滋病毒感染者是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毒的性传播,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预防为主。现有预防艾滋病毒性传播的技术手段主要有:由男性主动使用的安全套,适时有效的治疗以及男性包皮切除术。正在研究的新技术包括疫苗和由妇女主动使用的杀微生物剂,两者都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热点。鉴于艾滋病防治的艰巨性,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技术手段能够100%的预防艾滋病毒的性传播,所以必须多管齐下,在大力宣传教育和普及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实施适当的行为干预的同时,要使用多种技术来预防,才能把艾滋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I0004-I0005
[导读]科技日报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6日报道,最近美国杜克大学领导了一项研究,让猴子学习只用脑活动来控制两条虚拟手臂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正一小部分罕见的群体,在感染艾滋病毒后,能够长期在不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控制艾滋病毒感染的进展,他们被称为"精英控制者"。2020年,一项针对64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研究,揭示了他们的不寻常成功与病毒在其基因组中的定位之间的联系。这些"特殊患者"多年来未曾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一直保持健康状态。这些新的理解虽然暂时无法达到治愈艾滋病的目标,但开辟了一种新的策略,使感染者能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生存数十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3,(7):38-39
一个叫CEM15的基因是人体细胞抵抗艾滋病毒的天然屏障。如果它能正常发挥作用,可阻止艾滋病毒在体内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