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为原则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从生命的角度切入,为生命而自豪。如果教师、家长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不断为学生的微小进步而加油,让学生形成“我是好学生”“我是好孩子”的感觉,学生就能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还会把这种被赏识的感觉进一步发展、升华为赏识自我和赏识他人。  相似文献   

2.
<正>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中前行。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助孩子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一、赏识发自内心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奖,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行,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其  相似文献   

3.
<正>赏识教育是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让孩子的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经得起风雨磨难。有人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学校体育真正的本质是育人,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不易受各种旧习  相似文献   

4.
马生霞 《考试周刊》2014,(27):30-30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5.
面对正在埋头做作业的孩子,家长凑近轻轻地说上一句:“呀,这字写得真棒!”回报家长的一定是孩子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对偶尔尝试叠被乐趣的女儿,家长热情地赞扬一句:“哟,女儿会替妈妈做事了。”随之而来的也许是家长意想不到的惊喜——女儿竟乘兴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就是赞扬的妙用。清朝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不尽相同,但他们对“赞赏”的渴望却是相似的。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说:“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就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  相似文献   

6.
谈到赏识教育,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赏识你的孩子》一书的作者周弘。周弘不幸生了一个聋哑女儿,但他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教育和生命之间不可分割的真谛。他认为应该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的不懈追求。因此,周弘通过赏识教育,把女儿从一名哑女培养成"神童",并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聋哑大学生。周弘说,家长们应该都是赏识教育的专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赏识教育。它强调教师、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给孩子机会,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实际上“赏识教育”并非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而是教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孩子,赏识孩子的生命,赏识孩子的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孩子自身的动力,诱发已存在于孩子身上的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下面是几位老师在怎样赏识孩子这个问题上的具体做法,虽略显稚嫩,但相信能给班主任老师以启发。  相似文献   

8.
黎书柏 《湖南教育》2005,(24):32-32
美国教育家格林·奥马尔指出:“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哈佛大学超人研究所的研究也得出“孩子的成才,关键在于激励,只要激励和赏识得法,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结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来赏识学生呢?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时可采用下列原则和方法。一、用评价式的赏识不如用建设性的赏识14岁的明明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时,一开始就投中了一个3分球。他的体育老师说“: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视力,不愧…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们普遍认同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老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批评?  相似文献   

10.
赏识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就是认识到一个人的才能并予以重视或赞扬。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喜欢鼓励的。”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弱,他们常常把家长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因而家长的赏识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普遍认同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老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批评?近来无意中拜读了梁实秋老先生的大作《孩子》,书中的一则事例很是引人深思、反省。书中这样写道:一对夫妇领着他们的孩子去逛商店,在商店里,孩子看上了商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而历史也一再证明许多伟人的成功都源于家长或者师长的赏识,正是这种赏识给予他们无尽的激励,给了他们坚定的前进方向,最后造就了他们的成功。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成长道理都是不平坦的,需要孩子、家长和老师不断的尝试和体验,而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赏识是尤为重要的。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自信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佳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说赏识教育可以成就英语教学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3.
赏识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主要趋势,但很多时候不仅不能取得既定效果,反而会导致负面的效果。本文以小学生的写作为例,具体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在小学写作中实施赏识教学。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如何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潜力成为当前小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赏识教学应时而生,该教学方法要求对每一个孩子都给予赏识,使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激励,使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同时得到发展。下面就以小学生的写作课为例,来进行讨论如何实施赏识教学。一、运用赏识教育引发学生的情感现在的小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真实感情,要么干干巴巴,要么就是一些富丽堂皇的语言。下  相似文献   

14.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表扬加鼓励,而更注重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合理地赏识会使孩子健康向上发展。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最适合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5.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教育是一种思维视,是一种凡事都往好处想的积极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幼儿的潜能,唤起幼儿的自信.  相似文献   

16.
吴朝霞 《教师》2011,(34):9-10
读完著名教育学家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思如泉涌,周老师情文并茂的论述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氧分,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激励,是让孩子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腾空起飞的翅膀。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周弘老师说:“父母都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那么,从你自己身上挖掘出曾经拥有的宝藏,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有欢乐、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赏识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赏识得体到位,会激发孩子的热情;过度的赏识就会培植孩子的脆弱,他们会挡不住风雨,经不起挫折。赏识孩子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们普遍认同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老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批评?近来无意中拜读了梁实秋老先生的大作《孩子》,书中的一则事例很是引人深思、反省。书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9.
赏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就是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使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教育工作中,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表扬鼓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身心愉悦感和满足感。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积累和文化熏陶,更注重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激励性的赏识语言能使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绽放出和谐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是指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育人,孩子在成功中成长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赏识教育的理论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班级管理中又是班主任进行民主管理、全面育人的一味催化剂.班主任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就会使"我能行"这三个字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