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常的家庭中,有父亲也有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应是父母共同合作。但是生活的事实经常是父亲忽略了自己在家庭中的教育者角色,放弃了做父亲的乐趣,成为一个“工作人”。本栏目旨在呼吁父亲参与家教,让父亲成为真正的父亲。主持人/刘秀英独生子女的特殊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尤其困难。孩子们面对的是占多数的成年人,而父母所有的愿望和关注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对于孩子在任何一方面表现出的失败他们都极其敏感。这些孩子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他们必须成长得完美,使父母高兴。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成功的过分依赖可能使孩子不容易独立于父母…  相似文献   

2.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与父母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成为家长行动的指南。对孩子的教育成为父母最为关心和重视的话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父亲和母亲两者在子女的教育中“争权夺势”;父亲或母亲一方淡出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方来教育孩子等等,  相似文献   

3.
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事业,父母在教育中有分工,有协作,是互补关系。父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母爱的教育当然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父爱的教育同样也是不完整的。每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都有权得到父母双方参与的完整的教育。一般来说,婴幼儿时期,母亲的影响比较大,到了学生时代,父亲的影响就逐渐增大了。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大小和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有关,和感情的亲密程度有关,和教育方式的可接受性有关,和父亲的言传身教的质量有关。当今有几种类型的父亲是有损父亲形象的:一是霸道型,在孩子面前认为凡事都是自己对,要求孩子对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关注幼儿成长的时候,经常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父亲的参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示范作用。从儿童早期攻击行为的研究和哈佛智力思维模式的研究中发现,父亲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已有的研究结论是:父亲是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是孩子性别角色发展的榜样。父亲不仅影响孩子人格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孩子认识能力发展。那么父亲的参与,对幼儿期孩子的成长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我们共同教育幼儿的合作伙伴。在开展家园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我却发现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并不一致。虽然他们已开始重视幼儿期的教育,家园配合中有了主动配合的愿望,但真正参与教育的人群中多以母亲为主,父亲参与较少。怎样才能促使父母特别是父亲共同参与家园间的教育呢?我留心观察,并与家长沟通,渐渐找到了原因。原来有的孩子父亲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也不知怎样交流。而有的孩子父亲  相似文献   

6.
父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父亲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英国一位父亲角色研究专家、心理学教授Charlie Lewis说:爸爸们将扩展孩子安全限度看作了他们的特权,他们特有的语言、游戏方式等行为,鼓励孩子在安逸范围之外继续探索世界……然而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目前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基本由母亲负责,幼儿园也以女教师为主,过度的女性化教育致使阳刚教育缺失,直接  相似文献   

7.
当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教育孩子的艰辛和不易。刚开始,我很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对孩子严格要求,平常总是板着面孔,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维护父亲的尊严。可慢慢地,我发觉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常常出错的小家伙,在遭到训斥时表面上不敢顶撞,心里却不服气,不跟我说知心话,甚至有意躲我。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只有认同孩子、尊重孩子,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从此,我不再仅仅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好父亲,还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有时孩子任性不讲理,我有意不当众批评她,而是将话题转移,和…  相似文献   

8.
最近湖南电视台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让我们重新审视国内长期被忽略的父亲教育。孩子的成长既需要母亲的教育,也需要父亲的教育。少了父亲的教育,孩子的成长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我国目前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对于父亲教育都不够重视。本文结合"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分析国内父亲教育现状,结合相关文献提出国内父亲教育缺位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连 《宁夏教育》2009,(7):151-152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持久的教育场所,父母具有爱护孩子的天性与职责。”然而如何教育、如何爱护却大有文章。大有讲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首先要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是很疼爱孩子的,但疼爱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往往是深沉严格,母亲往往是温柔细腻。无论父母心里有多疼爱孩子,都不要不加考虑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常能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概,甚至有的人嘲笑这样的男孩为“娘娘腔”,也常常看到一些男孩疏远父亲,与父亲打“冷战”,更有甚者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少年”。心理专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变相父爱”导致的。父亲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孩子没有得到正常的父爱;或者父亲教育不当,让孩子对父亲不满;还有就是因为特殊家庭环境父亲放弃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位7岁男孩的爸爸,父亲的身份加上职业角色,让教育成为我考虑比较多的问题。十年的少儿出版工作,读过、编过太多的国外优秀童书,对于国外的教育理念也略知一二,当孩子上了小学,我才真正地开始思考如何选择孩子的教育,站在我所从事的童书出版的角度去看当下的教育,从教育的角度反观我的童书出版工作。我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应该...  相似文献   

12.
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面活泼可爱的孩子深深地吸引了电视机前的父母,当父母们被孩子幼稚、可爱的举止惹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会陷入深思,父亲在幼儿早期的教育中是否如传统教育观念当中那样位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抚养孩子与教育孩子当中,父亲这一角色也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父亲对  相似文献   

13.
西林 《家长》2005,(Z1)
父亲的角色有关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和方法,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比较忽视的一个问题倒是: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20世纪初期的父亲,平均每天大约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在孩子身上,与孩子讨论和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而现在,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每天平均只有14分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单向式询问,即警告或斥责孩子的过错,使孩子对父亲感到陌生,甚至可怕,产生畏惧心理,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实,父教对孩子尤为重要。父亲对孩子人格特征的影响比母亲更显著。孩子从婴…  相似文献   

14.
赵翔 《家长》2013,(5):34-34
在正统的中国教育里,父亲总是在极力维护"家长"的威严,认为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保持具有震慑力和权威性的威信,不少父亲在孩子面前端着"架子",结果,孩子害怕了父亲,疏远了与父亲的关系。也有一部分父亲觉得自己出去打拼挣钱,给妻儿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于是在忙碌的工作中与孩子日渐疏远,甚至陌生冷漠。  相似文献   

15.
徐思雨 《福建教育》2022,(25):50-52
<正>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中谈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家庭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父教缺位已成为许多孩子童年的缺憾。发挥父亲的教育价值,实现“高质量父亲陪伴”是实现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古训:“子不教,父之过。”可随着社会发展,家庭中越来越多的母亲承担了教育孩子的重任,父亲的责任被弱化了。广东省妇联与家教研究会不久前对广州市105个家庭进行调查发现父亲在家教中严重缺位!很多家庭的父亲在家教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母亲身上,认为妈妈教育孩子天经地义。调查显示,在“每天与孩子交谈沟通的时间”问题上,母亲“没时间、无法交谈”的有29%,而父亲则高达56%,这对培养孩子的完整人格,尤其是责任感、独立意识等极为不利。专家们呼吁——  相似文献   

17.
李莉 《成才之路》2011,(16):98-I0015
中国教育中,父亲与母亲总是不平等的。母亲常常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军,父亲只是在一旁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即可。中国教育中父爱教育严重缺失。对于这种父爱缺失的现象,有人称为“假草亲”。其出现的重要原因,不在于父亲不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是在教育中他们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反之,他们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抽烟、喝酒,还会令孩子与父亲疏远。  相似文献   

18.
教育感悟861:一脸严肃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好父亲,现代好父亲需要有幽默感和亲近感。美国趣味网站2013年6月14日推荐当好爸爸的六个方法,如打闹、放松、肩并肩、欣赏孩子、爱、与妈妈一样棒等等。也许,这会展示出父亲的特殊魅力。打闹实际上是另一种游戏,更加随心所欲,也更容易消除人际隔阂。  相似文献   

19.
陈伟 《现代教学》2011,(5):68-68
在家庭中,父亲往往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和果断的个性品质,这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一个好的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其主要作用可以表现为:表率作用、平衡作用、权威作用、传授作用和心理作用等。父亲有很多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的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风带     
父亲带大的孩子聪明 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 专家认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才能,该怎样做,需要什么条件,父亲心中一般是比较明了.有计划的。大多母亲只是对孩子期望值较高,而在实际教育中就显得无计划。 在知识传播上;父亲给孩子讲的历史故事、风俗民情、英雄人物;则比母亲讲的童话更能拓宽孩子视野、丰富知识。 在教育方式上;父亲让孩子参与修理家电、学骑自行车、爬山等,逐步培养他独立、果断的品性和勇敢创新的精神,而母亲总担心孩子不小心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