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IPO抑价现象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也同样存在于我国的股票市场中。证券市场建立初期,由于我国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配套设施不够齐全,使得股票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也使得新股发行产生了高抑价的现象。以后随着制度的变迁,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转为核准制,近年来又向注册制推进,从而使我国的股票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同时,也抑制了我国的IPO抑价现象。在我国推进实施IPO注册制的背景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我国IPO抑价的几个主要因素,以期能在我国对IPO抑价问题的研究上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板正在面临的问题.该文按科技含量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传统型、传统加技术改造型以及创新型三类.在对各种类型中小企业的IPO抑价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横截面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企业抑价率做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的主要原因,并作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一直是我国IPO最显著的特征,但是抑价水平是否真的一直居高不下?影响抑价率的因素又有哪些?文章利用抑价率来衡量抑价水平,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市场指数(深圳成指)变化率、募集资金总额、摊薄发行市盈率、发行费用、发行总股数、网上配售中签率和上市首日换手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原因,并对解决我国IPO抑价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抑价是世界范围内投资银行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活动中的重要定价策略。以非对称信息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模型从“胜者的咒语”、欲取之而先予之策略、订单累积、代理及成本替代理论等方面对抑价现象做出了解说。传统的对称信息理论则从市场因素及法律诉讼因素等方面解释了抑价现象。实证分析表明我国IPO抑价的产生主要源于股票市场成熟度及效率、定价方式、二级市场及政策等因素。随着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非对称信息理论有望对我国的IPO定价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金融学家与行为金融学家分别认为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情绪是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原因。两者都提出若干的假说来解释IPO抑价的原因。针对两者提出的假设,可以通过建立线性回归的方法,即通过实证分析可以验证所提出若干假设,并找出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因素:投资者情绪越高涨,IPO抑价越明显;公司规模对IPO抑价越明显没有太大影响;公司成立时间越长,其IPO抑价程度就越低;公司从发行到上市的时间越长,IPO抑价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以最新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统计学上的研究方法——回归分析法,深入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IPO抑价率,探求其形成的原因和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将不仅能丰富现有的关于IPO抑价的理论假说,也能对完善我国IPO抑价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和借鉴,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水平、更加有效地发挥股票回购协调公司权益结构的作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丰富我国资本市场的内涵会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场气氛假说认为市场状态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投机是造成新股抑价的重要因素,且新股上市首日抑价率与市场气氛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以市场气氛假说对全流通时期A股206支IPO新股抑价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市场指数上涨期间,上市首日换手率、上市首日股指收益率、上市当周股指收益率为影响IPO抑价的显著变量,且具有与假设相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市场气氛假说可以说明A股全流通时期的IPO首日抑价现象。  相似文献   

8.
首次公开招股(IPO)抑价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我国中小板市场IPO抑价现象相当严重。以股改之后IPO重启到2010年9月10日为止,在中小板上市的421家公司为样本,用它们上市最近一期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以及前两年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量为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发现IPO高抑价与经营性现金流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IPO抑价现象广泛存在于各国股票市场。以我国2000年沪深两市发行的137支股票和发行日市场指数为样本,提取了11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超额收益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PO超额收益率与市盈率、发行规模和中签率之间存在比较强的弹性关系,并与机构认购比例、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发行前一个月市场指数累计收益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指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鉴国外的承销商声誉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793个A股样本,检验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的关系。检验结果发现,随着股票发行监管制度变迁,承销商逐渐注重声誉建设和维护;另外,由于我国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非完全市场化,整体上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市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的长期收益率问题一直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存在IPO长期弱势已经得到实证的检验,而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较晚,尚不成熟,信息披露不健全,同时也具有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不同的特征。因此,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IPO市场理论及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IPO折价是中外证券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它的解释,许多学者从传统角度提出了各种假说,并且经过实证分析对其进行了印证.另一方面,在行为金融学逐渐发展和传播的基础上,人们倾向于利用投资者心理、社会心理等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方法来解释IPO折价现象.IPO折价问题的探索对于完善我国股市,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IPO发售机制是影响股票一级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美、英等发达国家推广使用累计投标询价方法,各国(地区)IPO制度向美式累计投标询价方法的融合已经成为国际趋势。为改进我国IPO发售机制,提高股票发行市场效率、完善股票市场功能,必须采取:(1)放开对股票的供给控制,实现股票市场的供求均衡,促进整个证券市场的规范和成熟;(2)采取多元化的IPO发售机制,适时引入新的发售机制;(3)顺应国际潮流,积极创造累计投标询价方法发挥优势所需要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众食品2001年3月成功登陆新加坡交易所,此后临沂企业境外上市接连不断,目前临沂市境外上市公司已多达11家。本文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探讨了临沂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利益和经历的挑战。临沂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额折合人民币31亿,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也制造了一批股市富豪。当然,上市过程也经历了选择上市地、保荐机构和上市时机以及发行定价等一系列挑战。临沂企业的成功经验为政府部门和计划上市的公司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层次更加丰富。高科技性、高成长性的上市企业在创业板市场融资更加便利,这有力地推动了大型项目的进行,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然而,创业板突出的“三高”问题影响着市场的稳定秩序。文章通过对创业板IPO超募现象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相应问题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虽然A+H同步IPO模式目前尚不具备常态化操作的条件,但相对于早期的先H后A,对于尚未在香港上市的中央企业而言至少具备7大优点:一是两地同时上市,有利于扩大新股发行影响,提高资金募集效率;二是可以避开其中某一个市场出现不稳定市况的影响,降低首次公开发行的风险;三是能够使企业获得更优的发行价,而此前香港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和二级市场市盈率都要低于内地市场,同时以A+H同步IPO,企业投资者基础更加广泛,这会有利于公司价值得到深入挖掘;四是可以使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本市场的优势,尤其是利用香港市场监管国际化的优势提升企业市场化和规范化经营;五是同步发行A股、H股将发行影响扩大到全球范围,能极大地提升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国际知名度;六是对于企业再融资也带来便利条件;七是上市前期工作也可以相互利用,募集资金到位更加及时。此外,中央企业A+H同步整体上市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也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