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许多工作是属于社会工作范畴或更适合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有交叉但又不相同的社会科学,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学的分支社会工作专业的概念。学校社会工作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工作配合,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导入学校社会工作有助于从整体上搭建高校育人平台,协调家长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获得优质的服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下,大学生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急需要建立完善的学校社会工作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调查报告基于学生关注学校社会工作的途径、学生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识情况、学生活动中社会工作导入情况、校园宣传工作中社会工作的导入情况这几个方面的分析,试图探析如何实现学校社会工作的高效运转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时期学生工作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为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探讨通过社会工作理念、制度和方法的嵌入,可以充分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实现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苏州科技大学大学生参加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为高校开展社会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城市寄宿生是城市中问题较多的特殊群体,由于亲情的缺失、居家环境的影响、缺乏心理疏导而导致他们人际关系较差,学习不上进、不自信,攀比现象严重.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出发,灵活采用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能够达到帮助寄宿学生走出困境、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健康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于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教育活动,即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解决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内外因素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心理健康的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具有预防、补救与发展的功能,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借鉴国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展望我国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强调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运作上提倡国际化、协作化、本土化和人性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服务的实效性;策略方法更加系统化、整合化,更具创造性;从业者要求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社会工作在社会工作事业发达国家是一项专门化的社会事业。学校社会工作以学生的个人需求为出发点,避免了大一统的学生工作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发展学校社会工作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但是它也面临着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和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一致。学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促进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使学生获得良好与幸福的人生。一、传统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主义的蔓延,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既充满自由和机遇,又伴有风险的社会之中,健康成长面临着种种挑战。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此类学科为主要支撑的传统德育在新形势下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封闭、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教育评价机制偏向就业等问题。社会工作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社会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社会工作可以根据学生面对的不同问题及需求选择个案、小组、社区三种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学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封闭、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教育评价机制偏向就业等问题。社会工作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社会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社会工作可以根据学生面对的不同问题及需求选择个案、小组、社区三种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学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系统承担了很多学生教育的工作,学生工作系统内部存在着分工不明、工作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情况变化,原有学生工作的体系已不能适应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本文从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入手,探讨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研究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新构建,以期使学生工作系统更适应其育人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方法,可以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目前在各高校具体实施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团体社会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方法,可以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目前在各高校具体实施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的高等院校也日益出现众多的社会性问题.一定程度上使高校传统思政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认为,高校中“福利弱化、风险强化”是重要的结构性因素,迫使我们反思传统的制度设置.并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进高校学生的社会福利。本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体系来呼应和充实“以人为本”新理念.讨论了建构专业社会工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党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育和思想改造的重要阵地。随着独立学院日渐壮大,如何加强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以党建规范和促进学院健康发展,成为独立学院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从而确保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健康、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constitutes a promising way of integrating academia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 because PBL fosters engagement with real-life problems and enhances important skills needed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social work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PBL. In this article we address this gap by exploring experiences of learning and learning preferences among master’s-level students in a Danish social work education setting where extensive problem-based project work is used. We find a discrepancy between students’ preferred learning and when they experience learning the most.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discrepancy,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之后,中国减贫目标将转向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专业理论基础和因人施策的专业方法在相对贫困问题解决中具有可行性。为推进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实践,政府需要在制度建设、平台搭建和保证社会工作的独立性等方面加强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育人工作以及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特点出发,对育人工作在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笔者自身的实践探索,提出育人工作与工科院校艺术团建设相互渗透的优势,以育人促进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健康发展,使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交软件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百度百科的定义,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以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高持有率为基础,社交软件的使用在当今已经得到很大普及。如何合理的运用它们与学生进行高效率的沟通,是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重要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the employability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they will need to transition into graduate rol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ndates for university study. With this context in min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ature and implications of Australian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paid work during study. The paper looks at the incidence with which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paid work, and follows thi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such participation has on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outcomes. There are disjuncts, the data shows, between student activity and the support received from institut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institutions need to embrace students’ off-campus paid work. The findings shed light on practices that institutions can use to support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outcome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tudents’ goals in group work at university.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has provided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group work but the antecedents of motivation and ongoing management of emerging motivational and socio‐emotional issues have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A theory of self‐regulation that incorporates students’ personal goals and perceptions of context, combined with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on co‐regul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contexts, can help understand why and how some groups resolve their social challenges while others are less successful. An empirical study highlight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students’ goals in their appraisals of group assignments, perceptions of various aspects of the contexts, and in turn regulation strategie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regula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pprais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