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此,许多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正规教育体系。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开发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需要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和媒介素养教育能力,关键是对媒介素养教师进行培训。文章对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媒介素养教师教育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师教育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媒介化社会的到来,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性以及我国教师媒介素养的缺乏,无不昭示着教师媒介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的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所谓国民媒介素养,是指国民正确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并有效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在信息时代,国民媒介素养已成为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民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国民媒介素养,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媒介受众,国民如果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就可以分清大众传媒背后的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接收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传媒业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直接关涉自身软实力的提升、办学特色的凝练和教学模式的改善,高职院校重视实践教学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特色构成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独特优势。高职院应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合作,培育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建构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科学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与媒介融合的不断加深,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也随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虽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落后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其他国家,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较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又因为其发展过程与全美媒介素养教育的有关会议的召开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具有比较完整和清晰的演变历程。本文通过对美国各时期媒介素养定义的演变以及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会议主题的概述与比较,研究它们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经验,并依据2011年美国媒介素养会议的内容,尝试呈现自己对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趋势的一些观点,以期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媒介接触的主流人群,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如何开展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虽不长,但其K-1 2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却独具特色,对美国K-1 2教育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美国K-1 2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以保护主义为宗旨,教学主体大多为一线教师和民间组织,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草根运动。课程实施方式大多以融入式课程为主,各州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设置状况和标准纷繁多样,并不统一。本文旨在结合美国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对K-1 2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既未展现出与快速发展的媒介产业相匹配的影响力,也未能获得政府政策的正式性关注,本土教育目标缺乏导致的理论范式混杂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要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目标,既要参照国外经验,更要回归我国国情、回归传统、回归当前实践,需要遵循价值内涵动态平衡的原则,坚持普适性与独特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鉴于此,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体系应该由媒介权利意识与媒介参与能力、媒介公共理性与公共责任、媒介民主意识与民主生活方式、媒介思辨能力与媒介自主人格等四大维度共计八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八大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对于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英 《河南教育》2023,(9):42-43
互联网时代,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正成为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从高校学生管理的视角出发,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创造积极向上的媒介环境、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设、强化媒介素养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等手段,探索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生态构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建立和发展的现实语境,是对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起点。在分析当前中国新媒介生态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新媒介生态下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针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缺失的现状,提出在新媒介生态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由媒介批判向媒介主动参与的范式转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重要路径,媒介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是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高校影视传播体系的建构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而且能够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以高校电视台、图书馆数字音像阅览室、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影视创作和比赛等多种形式构成的高校影视传播体系,不仅可以改变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的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能够让健康向上的影视活动以一种积极姿态渗透到大学生的教育中,这也集中地体现了现代高校的大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泛媒体时代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及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明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缺失的现状,进一步探究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层面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途径,促进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财经素养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必备的素质要求,而大学生的财经素养决定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高度,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财经素养现状及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江苏地区4个城市的高校进行调研,分析当代大学生收入与消费、财务认知、理财行为、理财渠道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探索大学生的财经素养现状和特征,寻求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方式及引导路径,为大学生财经素养的教育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的现代发展对大学生的认知和人格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功能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状况分析,建构和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重构大学生媒介行为,增强教育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媒介素养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公民在信息认知、处理以及利用信息服务社会及个人的发展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新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是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大学生群体乃至全民媒介素养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改善我国媒介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应该充分重视建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媒介素养立体教育格局,注重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本土化研究,尤其在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专业化、精细化和实践模式科学化上多费心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建立科学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评估体系的意义,详细分析了过去的教学评估体系存在的弊端及危害,指出我们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目标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课程设计及教学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地学英语,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直接关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文中论述了新媒体素养的内涵及大学生提升新媒体素养的意义,阐述了新媒体素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并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每日必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查,发现存在着上网频率高、上网缺乏诚信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有大学生网络道德知识水平偏低、学校教育不够、家庭监管不严等因素。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必须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等手段。  相似文献   

19.
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改进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由学科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和职业道德修养三个方面构成,提升方略既有教师内在的修炼,也有学校外在的激励。教师自主提升方略为:热爱教学,喜欢学生;认真对待助课环节;注重平时积累知识;注意博采众长;利用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将科研融入到教学中。学校促进策略为: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建立课堂教学准入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培训方法;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  相似文献   

20.
薛潇  安涛 《职教通讯》2022,(2):79-87
技术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素养更是技能型人才应对工作挑战的必备素养。在技术和素养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把技术素养分为技术知识与能力、技术思维与技术精神三层结构,并提出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技术素养,即工作情境知识、工作方法知识、工具设备知识、技术设计能力、技术物化能力,系统思维、工程思维以及工匠精神。依据高职学生技术素养三个维度提出高职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路径,即:融入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剖析现实案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设计可能性方案,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强化学生的技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