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本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这也是本轮课程改革所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关键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学行为不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变革,课程改革就无法落到实处。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得很累,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源在哪里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提倡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提倡有效教学才能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乃至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而让课改之树在教学实践的肥沃土壤上开花结果。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2.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能力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合作学习的课堂.是“真热闹,假学习”.是图形式、求热闹的课堂。请看下面一个教学小镜头:  相似文献   

3.
王君  刘丽丽 《学子》2009,(12):6-8
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积极投身课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转化,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方式发生了全新变化。目前,全校正以王启航校长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办学宗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4.
邱源 《教师》2012,(3):45-46
世纪之初的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第八次课改,一方面在教学广度、深度上给予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又用“范例”来体现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教师结合实际进行选用和重建,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反思性教学实践”倡导改变广大教师“课程的传递者”“教材的依附者”的被动角色,呼唤“课程”开发者、“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的促进者角色。  相似文献   

5.
赵秀燕 《教师》2015,(10):7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并迅速成为课改的精彩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误解语用教学,导致一些课堂看似热闹,喧嚣之后,平静思考,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培养。教
  师该如何有效结合“语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由本刊组织的“与课改同成长”论文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六届,吸引了数万教师参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活动已成为本刊开展教育服务活动的品牌项目之一,深受广大教师欢迎。为激励广大教师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本刊举办第七届“与课改同成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7.
“人文渗透”较之传统课程,是本轮课改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定义为课程的基础特点。在“教学建议”一节中又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教师充满了激情,学生充满了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体验了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静心思忖那些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不难看到,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形式,而忽视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良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昵?笔者认为,应当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简称“课改”)自2001年秋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运作至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就小学语文来说,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本与教师、学生间的距离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孩子们动(脑、口、手)起来了,课堂“活”了。这些“课改”成果着实令人欣喜。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凸现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若不引起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因重“训练”而肢解语文文字、破损语言形象)滑向另一个极端(因重…  相似文献   

10.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省的改革步伐正逐步加快。大庆市萨尔图区、宁安市这两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为我省的课程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2002年9月,我省在宁安市召开了全省课程改革实验推进与培训会议,大庆市萨尔图区和宁安市两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在会上介绍了经验。本期,我们将以“走进宁安课改实验区”为专题,重点介绍宁安市课程改革的经验。 我们将以“教学模式”牵头,而后是“课堂实录”及“课例评析”,目的是向读者介绍宁安市课程改革的成果,给读者一个课程改革的样板。“课程评价”、“龙江师表”、“教学随笔”和“教改研讨”这几个栏目,旨在通过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课改教学过程中涌现的优秀教师,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心得以及对学习课程改革的点滴收获,全方位地展示宁安市的课改。尽管新的课程理念反对教师教学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认为:在改革初期,在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之前,还是要有典型引路的,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作为样板,使课程改革扎扎实实地进行。 此外,我们还通过“专家视点”、“课改对话框”、“课例评析”、“研究性学习”等栏目,刊登了专家对课改的认识、大庆市萨尔图区课改实验区的教学实录,以此全方位地反映我省一年多以来课程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新的课程,广大教师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涌现出了生动活泼的教育景象。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有的教师却迷失了课改的方向,诸如误解师生“合作”弱化教师“主导”作用,教师“主导”僵化生硬;学生“探究”“参与”形式化、表面化;片面强调张扬学生个性而无味的表扬过多过滥;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春潮涌动在千万所学校,如雨露滋润着一棵棵幼苗。自2003年秋季,我校作为市级课改实验区进行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省级、市级举办的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培训,到课改先进学校参观考察、教学观摩,同时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实践、探索。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教学中的一些疑惑仍旧困扰着大家。最近,我们参加了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黎世法教授关于“异步教学法”的专题讲座,听后顿时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异步教学法”为课改教师们指示了一条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建设,有效地开展课程改革,是值得高职教育工作者、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去探讨的一永久性课题.本文就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正能量”、课改教学活动中传递的“正能量”、课改学习活动中激发的“正能量”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4.
本专辑刊发的是本刊编辑部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案例征文活动获奖的部分征文。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全国课改实验区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一些非课改实验区、实验班的教师也积极地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获奖征文集中体现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实践和探索,对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深入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对即将进行课改实验的地方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对非课改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本专辑能给读者以更多的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为激励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江西教育》编辑部举办第六届“与课改同成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校长应如何应对这次改革呢?我认为,校长应从3个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和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即“用新的观念引导课改,营建氛围参与课改,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一、用新的观念引导课改学校要想把教育办好,校长就要有思想;有了思想,校长还要将它转化为全体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校长应当领导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但校长不可能代替每个教师去教授课程。因此,校长要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努力帮助教师“确立新型的课程观,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立新型的教…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愈来愈多的教师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教育观念日益更新,教育方法、技术和手段也日趋多样化。依托课标理念的引领,广大生物教师在重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课改的主旋律中还掺杂着不和谐的音符——无效教学行为,成为课改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作为课改这项系统而庞大工程的缔造者——教师需适时地审视自己与同事的教学行为,看有无“无效教学行为”,而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似文献   

18.
在二期课改的现实背景下,学校实施学期课程统整旨在解决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探寻课改理念下的学校课程运行机制,变“上行下效的执行”为“结合学校实际的自主调适与创新”,进而确立基层学校和教师在课改中的主体意识;第二是有效提升教师的学科和教学素养,引导教师站在课程高度看待教学,把握学科的性质与核心,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学,从而有利于建构学校的优势学科。  相似文献   

19.
冷静看课改     
时常听到这样的对话:“都课改了,你还像以前那样上课?”“这一节课上得一点也不热闹,恐怕不符合课改精神!”听了这些我不禁茫然。进行课程改革,难道就是“革”掉过去的一切吗?难道让课堂都“热闹”起来就是课改追求的目标吗?这不免有庸俗化地理解课改的嫌疑。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前不久我读了两则教例。一则是教《愚公移山》时,一生提问道:“愚公移山是因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那么,搬家不是更讲经济效益么?”于是教师提出:你还有其他愚公不移山而又能解决出入问题的办法吗?另一则是…  相似文献   

20.
路占宏 《孩子天地》2017,(6):274-275
课堂教学的变革是课改的中心议题,课程改革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创新教育”,长此以往,将课改导人“误区”。现列举如下:1.“放羊式”教学,教师当“班长”的角色。教师只布置当堂要学的范围或篇目,要做的作业而已,其后将无事所干,让学生自悟、自学、而教师成了旁观者、监督者。2.“大讨论式”教学,老师成了引导者。我听过几节示范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